陈和东 潘亚军
(重庆市巫山中学)
品牌是经过长期的努力探索和锻造而成的一种品质,它象征着质量和荣誉。优质的教育品牌则体现的是一个国家、一定地区、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理念。大力发展优质教育、特色教育,建设知名教育品牌,是我国教育事业迅猛追赶发达国家的重要路径。要打造学校教育品牌就必须想方设法把学校教师充分团结起来,戮力同心,朝着既定目标奋力前行,打造教育的“铁打的营盘”。
教育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要建设好的品牌,就必须确立一个符合学校的实际,得到教师支持和认同的目标。
一是要让教师认同品牌建设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能认同才会同行。一方面,要鼓励老师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引导老师们不忘记从教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朝着品牌建设的目标戮力同行;另一方面,目标要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老师们广泛参与,集中集体智慧,才能获得老师们的大力支持,才能让目标转化为学校建设的具体工作。
二是要让教师认同自身行为目标。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品牌目标只有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才能真正落地生根。那么,教师必须认同教育教学形式、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学生管理形式、工作与生活关系等。这才能激发老师们的内生动力,才符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让教师认同学生行为目标。学生是“流水的兵”,也是学校品牌建设可持续性的核心载体之一。所以,要让老师认同学校品牌建设中学生的行为目标,即学生的自律意识、法纪意识、精神风貌等方面要求。有老师的高度重视,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在学习生活中践行学校的校风、学风,才能让学校的品牌建设落在实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内容与形式是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他们是对立统一的存在着的,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学校教育品牌建设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也要让老师们认同学校品牌建设的内容与形式。
一是认同学校教育品牌自身的内容与形式。在学校品牌建设中,从内容上讲,我们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地域的影响几何、是老牌名校还是新兴之秀;我们要找到自身的内涵,学科优势、学科名师、学生活动等特色品牌的领域。从形式来看,学科优势是凸显在教育质量上,还是在教育科研中;学科名师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功,还是科研能力;学生活动中,是学校的特色社团丰富,还是参加的各种竞赛斩获颇丰等能够呈现品牌特色的形式。总之,学校内容与形式必须来自于一线的老师,服务于一线教学,才能让老师真正感受到品牌建设。
二是要认同选修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在素质教育和特色示范办学的当下,学校品牌建设中兴起了不少的活动课、兴趣班、特色选修课等。那么,这些选修课程的设置既要反映学校特色、地域特色、学科特色,也要符合老师们的实际能力、兴趣爱好、专业特长,才能让老师们能自愿的参与其中、成长与其中;才能使老师们做出成绩,为品牌建设添砖加瓦。
三是要认同学校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学校品牌建设中,学校应适时调整管理内容与思路。一方面,要留给老师们自由施展才华的合理空间;另一方面,要留给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要给师生搭建才艺展示的平台,鼓励师生走出去,给师生更多成长机会。学校的管理优化,能激发师生工作的热情与信心,为品牌建设打造良好的生活、育人环境。
感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却是人生最好的归宿。只有老师们对团队、对学校的深深眷念,才能把老师们真正紧紧团结起来,才能把老师们统一到学校建设中来。
一是要让老师们有获得感与成就感。有获得才能激起新的欲望,有成就才能看到更远的方向。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自媒体等手段,宣传老师们的成绩、先进事迹;另一方面,要从物质与精神上对老师们在教育教学、科研等的突出贡献予以鼓励;还要积极鼓励、支持老师们走出去看看,参与更多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老师们学习进步。
二是要让老师们有归属感。有归属才有责任的担当,有归属才有奋斗的欲望,要积极提升老师的归属感,为学校教育品牌建设营造良好的情感天地。一方面,学校要利用工会、教师社团组织等开展集体性、公益性活动等增强老师们的凝聚力、合作力;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关心教师的家庭、子女、父母,做好老师们的后勤保障工作,让老师们在感恩中参与、支持老师们学校建设;还要充分利用党支部、党小组、教学组、教研组等学校的微观组织,把老师们的向心力、合力转化到学校品牌建设的每一个细胞之中。
一朝一夕形成不了学校教育的品牌,一时半刻提升不了老师的认同。老师认同感伴随着学校教育品牌的建设都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一以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