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历史文化之光 育国家精粹之材
——以诗词教育为抓手,打造“人文校园”教育品牌

2020-01-08 11:11:34卢建波
科学咨询 2020年51期
关键词:白屋诗教江津

卢建波

(重庆市江津第八中学校)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是词的天堂。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积淀的东方文明古国。东方文明的瑰宝——中华传统诗词,它不但以其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而且以其特有的审美方式,展示了中华民族勇于开拓、不断求索的伟大精神。它以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绚丽鲜明的艺术风格,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的兴衰。

传统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诗词文化,历经岁月的考验,留下了许多精美的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篇章;传统诗词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下面以重庆市江津第八中学校为例,浅议学校诗词教育的可行性:

“一草一木惹人醉,进步发展岁月催。

立体高效求特色,一字一词铸丰碑。”

重庆市江津第八中学校位于江津西部边陲石蟆镇,地处重庆市江津区、永川区和四川省合江县交界处。学校占地140亩,规划用地200亩,各类建筑5万多平方米,各类功能用房和场地比较齐备。学校现有82个教学班,初、高中学生4 800多人,在编教职工310人。

学校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十分重视传统诗词教学。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学校在区委、区府、区教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重庆、江津两级诗词学会的精心指导下,把“诗教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学诗、写诗、评诗的积极性。学校办学质量得到提高,师生素质得以提升。由于诗教成效显著,外校外地学生纷纷慕名来校求学,其影响辐射到渝、川、黔毗邻地区。

一、文化引领 思想明确

“钟灵毓秀孕沃土,人杰地灵七彩珠。

人文校园多璀璨,诗教特色道路殊。”

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古诗词进校园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学校积极开展诗教工作,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诗词进校园缘起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华经典诗词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开展传统诗词教育,对“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石蟆是“诗词之乡”,有着浓郁的诗词氛围,在一批老诗词爱好者的带动之下,传统诗词教育走进了学校校园。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读得多、背得多,文化底蕴自然就能厚实;中学生的记忆力正处于训练、养成阶段,最合适“熟读”成诵。学生们诵读经典诗词,日积月累,一定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阅读境界。熟诵于口,濡染于心。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努力实践。这样既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志,增加学生的智慧,也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树立远大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领导重视 管理有力

“高瞻远瞩定航向,戮力同心出芬芳。

求真务实播甘露,八中诗教放金光。”

江津区政府、江津区教委、我校的各届领导都十分重视在学生中开展传统诗词的教育工作。

一是区政府高度重视。2009年,江津区政府出台《关于成立江津八中创建诗词特色学校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区教委主任、区文广新局局长、区诗词学会会长、区文联副主席、我校校长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从组织领导、人力安排、经费划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分管区长多次带领教育、文化部门负责人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区教委全力支持。区教委按照区政府的安排,在师资配备、经费安排方面倾斜,把具有诗词功底的教师调到江津八中任教,及时划拨经费确保创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区教委领导多次到学校调研诗教工作。

三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已成传统。2005年,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创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领导小组,把诗教工作列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成立白屋诗社,由校长任社长,《白屋诗林》由学校党总支书记、副校长担任总编。学校从人员安排、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强组织领导以外,校级领导还带头学诗、写诗,起到了表率作用。学校的诗教工作除了白屋诗社秘书长专负其职以外,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团委等部门密切配合,也把诗教工作作为份内工作来抓,构建了“领导带头,部门共抓”的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建设制度 经费到位

“制度建设是保障,锐意进取敢担当。

激励完善求深化,传统诗词吐馨香。”

建立保障措施,完善激励机制,为深入开展诗教工作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我校的诗教工作开展以来,走过了“起步早、发展好、有成效”的历程。在这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历程中,学校及时制定和完善有关制度,不断完善激励机制。

一是明确提出年度量化考核指标。2007年,学校按照区政府、区教委关于创建诗词特色学校的要求,及时制定了《江津八中创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实施方案》。在方案中,学校首先要求校级领导和语文教师必须加入白屋诗社,必须创作诗词。同时,语文教师还必须培养学生会员,辅导学生创作,必须将诗教渗入课堂教学。学校通过严格的要求,督促诗教进课堂,并把师生创作和被采用的诗词作品的数量、质量纳入教师年度量化考核体系中,与教师评先评优、晋级评职挂钩,严格考核、奖惩逗硬。

二是把落实完成诗教工作计划制度化、常规化。学校坚持每学期召开两次诗词学会会员大会。开学之初,由学校创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领导小组提出诗教工作计划,全校280名诗词学会会员认真讨论,加以实施;期末,会员们又集中开会,认真总结诗教工作,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同时也找出诗教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三是认真落实《江津八中白屋诗社优秀会员以及优秀作品评选办法》。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学诗、写诗的积极性,学校专门划拨资金用作诗教专项资金,对被《白屋诗林》和区级、市级、国家级报刊、电视台采用的诗词作品的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学校还制定和实施了《江津八中白屋诗社优秀会员以及优秀作品评选办法》,对师生每期作品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时进行量化考核加分并物质奖励,让诗教工作成为师生的一种自觉行为。

四、丰富活动 渗透课程

“活动丰富益到老,素质大旗迎风飘。

求同存异多实践,课程渗透有奇招。”

拓展诗教途径,丰富活动内容,为诗教工作营造勃勃生机。学校为了使诗教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除了结合语文、历史、书法等课程开展诗教外,还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开展诗教工作。

(一)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诗教工作

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同诗教相结合,将诗、书、画完美结合,既美化学校环境,又为师生提供展示平台,并对师生的诗词创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学校定期出版《白屋诗林》《八中月报》《文蔚》《江津八中》两报两刊,让师生作品变成印刷体;还通过微官网、橱窗、诗碑、黑板报等多种创作园地展示师生作品。学校设置了82块黑板报、2个橱窗和1个档案丰富齐备的诗词陈列室,为展示师生作品提供了平台。学校建成了独特的诗词碑栏,让众多名家的诗作以碑刻形式出现在校园各地。这样既能营造浓厚的诗教氛围,又对师生诗、词创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此外,学校师生还自编《白屋诗林》精选本、白屋诗社专辑《巴渝诗词》《诗词解读国发3号文件》《诗歌诵读十七大》《校园廉政教育读本》《经典诵读校本读物》《古诗词教案集》等书刊。学校以诗教为抓手,不但促进了其校园文化建设,而且为五个校园的打造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积极开展诗教活动和诗词创作活动

为了确保诗教卓有成效,学校按照“集体活动为辅,小组活动为主”的原则,将全校4 800多名学生以年级为单位组成6个大组,以教学班为单位组成82个小组,有条不紊地开展诗教活动。学生参与面达到100%。针对教师,学校每年开展一次诗教赛课比赛、两次优秀诗词教案评选活动,并对优胜者给予奖励。

学校紧跟时代步伐,先后开展了纪念吴芳吉诞辰110周年、抗震救灾、迎奥运、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等专题诗词创作活动。《白屋诗林》分别出了十五次专版,在师生中开展了《白屋诗林》每期读者评报活动,每期评出我最喜爱的诗词,师生各设一、二、三等奖1名,按学校制度予以公布并颁发奖金。学校师生诗词作品先后参与了“第十一届文学艺术创作交流会”“重庆直辖10周年香港回归十周年文学艺术创作交流会”等活动,受到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一致好评。学校组织师生参加江津、重庆古诗词朗诵会;每学年末开展评选师生优秀会员活动,并带优秀会员到塘河古镇、中山古镇、四面山风景区等地作诗、题联。

(三)组织师生外出参加诗词创作交流活动

学校组织师生先后参加了重庆市、江津区诗词学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学校参加了重庆高教晚晴诗社20年庆、重庆嘉陵诗社新年诗会、成都吴芳吉研究会、江津吴芳吉研究会、青城山吴芳吉铜像揭幕仪式、重庆市音乐文学学会年会、江津区作家协会年会、四川遂宁举办的全国诗书画艺术创作交流会等活动;与永川诗词学会、合川诗词学会、《东方潮》编辑部、甘肃铜城书画院一起开展交流学习活动;组织师生去中山中学、四川泸洲六中等学校进行了诗教工作交流活动;每年参加渝西片区诗词联谊会,并作诗教经验介绍。

此外,学校还认真贯彻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艺术课程的开课率达到了100%。学校通过课程选修II开设了书法、声乐、器乐、舞蹈、美术、摄影、科普等二十几门课程;成立了武术协会、电脑协会、记者协会等二十八个学生社团;建立了丰富多彩的特色项目活动小组。

五、加强培训 扩大影响

“传统诗词润华夏,诗教园地育奇葩。

抑扬平仄讲格律,雏鹰异彩人人夸。”

培育壮大队伍,提高创作水平,不断为诗教工作夯牢扎实根基。学校把发展会员、提高会员创作水平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此,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会员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为江津八中诗教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

一是坚持每学年都在新教师、新学生中发展一批会员,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教师调整和每年学生毕业、入学都能有新会员补充进白屋诗社。学校现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5名、重庆市诗词学会会员11名、重庆音乐文学学会会员3人、江津区诗词学会会员118名、白屋诗社会员280名。

二是不断提高会员素质。开展诗教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师生员工的创作水平,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安排时间和经费对会员进行培训,首先抓好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学校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对全体语文教师进行格律诗词的轮训,使他们更好地指导诗教工作。语文课堂是实施诗教的主阵地。语文教师除了结合课文逐步讲授诗词格律、创作方法和作品鉴赏外,还在语文课中定期对学生进行格律诗词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学生学诗、写诗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还抓好每班骨干学生的集中培训,便于以点带面,全员普及。

三是学校不定期邀请全国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提高师生格律诗词的创作水平。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钱明锵,中央党校教授邓光荣,全国著名作家向中、向虹,全国著名作家王逸虹,全国语文特级教师文兰森,重庆市诗词学会会长汪崇义,副会长万龙生、唐元龙、陈仁德、冯泽尧等专家学者先后来校举办诗词讲座五十多次。他们的讲授既深入浅出,又生动形象,让师生们受益非浅。

六、打造精品 再创佳绩

“言传身教立风范,传统经典代代传。

八中儿女多壮志,诗词之校绘新篇。”

花开灿烂,催人奋进;辛勤耕耘,成效显著。学校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诗教工作,基础扎实,成效明显:

一是获奖档次高。学校参加第十一届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交流会,有3名教师获一等奖、2名教师获二等奖、3名学生获二等奖、7名学生获三等奖;参加重庆直辖10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文学艺术创作交流会,有3名教师获一等奖、4名教师获二等奖、4名学生获优秀奖;参加“如意天地杯”首届抗战文化交流会,有2名教师获一等奖、2名教师获二等奖、5名学生获二等奖。

此外,国家级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其中,代表学校外出参赛的作品获得的奖项有:中华诗词学会新会员诗词一等奖、2008年华文文学金奖、2008奥运中国诗词书画大赛诗词金奖、2009年中华大国文化文学类金奖、2010年度中华诗词“华表奖”二等奖。

二是采用作品多。《聂帅颂》《碧柳常青》《白屋诗风》《巴山渝水唱新歌》《江洲夕阳红》《江津诗苑》《诗词世界》《诗潮》《见证30年》《四面山神韵》《雅韵吟白沙》《几江诗报》《嘉陵诗词》《重庆诗词》《伟大的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东方潮诗书画》《巴渝国诗》《重庆国诗》《大国文化的崛起》《奥运中国——隆重庆祝第29届北京奥运会曲联典藏》《2010年度中华诗词华表奖优秀作品选》《中华诗词大全》等区级、市级、国家级近80种书刊刊载我校师生诗词作品近2000首。

三是育人功能强。学校深入挖掘诗词的育人功能,用诗词把德育、智育、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学校开展诗词教育,目的在于提升师生的文化修养,从而造就师生的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学校通过开展诗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功效,收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学校被江津区表彰为“特色学校建设先进单位”,课题“古诗词进校园”获江津区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负责人服从上级安排,到区、市外介绍诗教工作经验。

“教育责任万钧重,夯牢抓实不放松。

勇争一流不畏难,勤奋细致立新功。”

学校自从开展诗教工作以来,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创作,激发了师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师生们的创作热情,从而提高了师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提高了全校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学生参加高考,语文成绩逐年攀升,特别是作文、阅读题部分得分增加幅度更大。诗教让师生尝到了甜头。

热血放飞梦想,激情铸就荣光。2007年,学校被评为江津区“诗教先进单位”;2008年,学校被命名为重庆市“诗词之校”;2010年,学校被中华诗词学会命名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至此,江津八中成为了西南地区唯第一家“全国诗教先进单位”。

润物无声,琢玉成器。江津八中为其他学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诗词教育模式。“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坚信:以这种全新的诗词教育模式为抓手打造“人文校园”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非常值得推广。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江津八中开展的校园诗词教育活动轰轰烈烈,这不仅是为了继承传统,弘扬国粹,培养新人,也是为了让中华诗词奕代薪传,让诗坛兴盛,永不寥落。

猜你喜欢
白屋诗教江津
八旬老校长义务诗教二十年
中华诗词(2023年9期)2024-01-27 11:44:42
我与诗教
中华诗词(2023年2期)2023-07-31 02:18:18
今朝诗教欣然践 他日根深花自开——诗教心得
中华诗词(2023年8期)2023-02-06 08:52:40
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
电脑迷(2020年10期)2020-12-17 23:15:12
一山一水皆诗情——重庆市江津区蔡家真开展诗教工作纪实
中华诗词(2020年5期)2020-12-14 07:44:52
雪(1)
雪日
三峡库区县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内文第 52 ~ 58 页)图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儿童绘本(2018年23期)2018-01-02 18:31:42
唤起“诗心”,更要唤起“诗教”
辅导员(2017年9期)2017-06-01 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