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育人理念下“课程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2020-01-08 11:11:34陈国英
科学咨询 2020年51期
关键词:忠县全县资助

陈国英

(重庆市忠县教育资助管理中心)

纵观国内现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中,资助方式大都属于保障性资助,对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的资助方面主观性较强,缺乏科学性。其主要原因一是学校在认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中,普遍存在认定标准的描述比较模糊、界定划分不够细致准确的问题;二是保障性资助基本上是依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选择资助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阶段性发展的资助几乎不予考虑。这样便偏离了学生资助工作中“治本”这个主题,产生了新的资助的不公平。基于这样的认识,忠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秉持“资助育人”理念,创新思路,矫正“纯经济助学”的大众化做法,勇于改革与创新,开展“资助育人理念下‘课程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课题研究,实施“课程管理模式”,发挥其育人功能。

一、完善资助育人“课程管理模式”内容

我们一是把握了“一个目标”,即建立起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社会的目标,让受助学生同样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达到并实现感恩社会、回馈社会这一目标。二是强化了“两项能力”。重点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个性发展和独立思考,鼓励自由探索与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和帮助受助学生广泛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和勤工助学等活动,使广大学生能动手、会动手,达到能力的提升。三是加强了“三项教育”。抓好励志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抓好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优良品质;抓好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学生知恩感恩、勇于担当、互助共享的优良品质。

二、构建资助育人“课程管理模式”体系

(一)理论研究课程

“资助育人”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007年以来,全县建立起覆盖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建立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资助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努力把资助工作落到实处,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全县在资助育人理念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索,初步构建了学生资助新方法、新机制和新途径,为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资助育人”课程,全面推进以育人成才为核心的新型资助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重视环境育人课程的建设

本课程高度重视资助机构建设,积极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忠县教育资助管理中心于2007年就开始按照定岗、定员、定责的“三定”原则,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成立了资助办公室,明确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共同管理的格局,铸就了良好的资助育人环境。

(三)宣传育人课程的成效

本课程在不断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重视资助育人工作成效的宣传,运用传统媒体、微电影、艺术再现等手段,强化资助育人效果宣传。我们通过编印宣传教材、制作学生资助专题片,每年坚持到8所高完中及职教中心开展宣传活动,在全市率先建立微信公众号、编辑印发信息简报等形式,全方位地推动了资助育人的发展。中国教育报、新华网、华龙网等各级媒体曾多次对此进行了重点报道。

(四)规范资助过程的管理

本课程坚持制度管钱、政策办事、规范操作,大力实施精准资助、阳光资助,杜绝人情资助,在程序设计上避免了复杂繁琐和过于简单,突出了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一是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从2010年起就创新设计学生管理制度,制定了《学生资助及营养改善计划宣传制度》《资助对象核定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二是加强各级监管责任管理,做到有责、尽责;三是规范资助程序,制订了详细可操作的“十三步骤”工作流程,落实两次公开制度,确保学生资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五)完善学生成长课程的内容

本课程在构建困难学生经济资助和成才扶助平台时,做到经济上资助、生活上关心、思想上引领、精神上鼓舞、心灵上关爱。本课程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编写忠县学生资助育人地方教材、组织学生创作文艺作品、邀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观看书法名画等文艺作品的活动,以科学完善的资助课程形式陶冶学生的情操,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益。

(六)开展育人活动课程

本课程创意新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资助育人品牌活动,如将每年5月定为资助活动月,组织“国家资助 助我成长”主题征文大赛;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典型案例及论文评选;举办学生资助教师讲课比赛和学生资助公益广告大赛等活动,使广大师生受到一定教育。

三、资助育人“课程管理模式”的效果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忠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顺应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以创特色、出精品为目标,全县以育人成才为核心的“资助教育课程”格局已初步形成,实施课程管理模式已初见成效。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全县就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大学教育和社会力量学生资助等项目,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计约73万人次17 190万元(包括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其中,建卡贫困户学生资助共计约4.2万人次3 375万元。全县真正保证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从具体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上来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打造了一支资助育人团队

在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全县培养了一批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自愿且乐于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成为全县深入推进资助育人工作的中坚力量。

(二)培养了一批成长成才典型

2015年以来,全县贫困学子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扶助下,勤奋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养,有许多最终成为学业翘楚。他们在国家奖学金的资助下,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在事业获得初步成功之后,便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和社会。忠县职教中心学生吴林香入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资助育人成长典型”,位居全国第一,其优秀事迹在《人民日报》上报道,彰显了大国“小工匠”的风范。

(三)业绩突出,深得肯定

忠县学生资助工作各项指标名列全市前列。2016年3月21日《中国教育报》以头版头条报道了教育扶贫的“忠县样本”。2017年7月、2018年1月教育部全国资助中心两次专题推送忠县资助工作经验。忠县也是唯一代表重庆市在全国省级学生资助培训班上3次做经验交流的区县。内蒙古包头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云南省玉溪市、贵州省清镇市及重庆20余个区县多次到忠县学习交流学生资助工作情况。2018年2月,忠县被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中心授予“优秀单位案例典型”,中心主任陈国英被授予“推荐学习个人”。

资助育人理念下的“课程管理模式”研究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总结、完善。在体系建立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校教师的协调联动。资助育人体系研究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课题,教材的研发、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训基地的建立、推广效益的最佳结合等等,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结和探讨。

猜你喜欢
忠县全县资助
重庆忠县 人才培育助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28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中国火炬(2015年2期)2015-07-25 10:45:24
宁陵县举行中小学跳绳比赛
下一代英才(2015年2期)2015-05-30 22:39:57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晚晴(2014年10期)2014-10-24 10:53:58
基于忠县农户调查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