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远郊区县涉教舆情引导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以渝东北片区M县为例

2020-01-08 11:11
科学咨询 2020年51期
关键词:教委问政负面

熊 君

(重庆市开州区教育委员会)

近年来,三峡库区各远郊区县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各项决策部署,有效满足群众教育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然而,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各远郊区县在涉教舆情引导方面仍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亟需各方合力、共同解决。

一、库区远郊区县舆情特点概说

(一)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是重点学段

与主城及近郊区县相比,库区远郊区县一般没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规模也相对较小。因此,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就成了教育舆情涉及的重点学段。以库区M县为例,该县2018年共收集和处置负面舆情210余条,其中,90%以上涉及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

(二)民生保障和安全稳定是重点领域

个别家长、学生对教育资助政策了解不深不透,会上网问政;学生发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校园传染病疫情等,有可能引发负面舆情。此外,校门口非法客运问题、校园周边“黑网吧”“黑歌厅”问题等,都是潜在的舆情风险点。据统计,2018年M县有超过50%的涉教负面舆情涉及民生保障和安全稳定领域。

(三)招生季节和开学季节是重点时段

学前教育阶段,部分民办幼儿园可能发生提前招生、跨区域招生、不按规定收费等恶性竞争行为,极易引发同行投诉或问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划片调整可能会增加家长接送负担,就近免试入学政策不能全面满足所有学生“定校就读”的愿望。高中阶段,部分学校向学生收取择校费可能会导致学生、家长上网投诉。2018年,M县涉教负面舆情约有40%集中出现在招生季和开学季,给舆情监管和引导人员造成很大压力。

(四)在校学生和年轻家长是重点“写手”

笔者所说的“年轻家长”是一个自定义的群体性概念,该群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有家庭成员在校读书,二是具备使用互联网及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快速表达意愿的能力,三是年龄一般低于50岁。与其他人员相比,在校学生和年轻家长对教育的期盼和要求更高,对教育、学校、教师稍有不满即有可能利用网络发泄不满。据统计,近三年,M县约有90%的涉教负面舆情发布者为年轻家长和在校学生。

(五)本地网站及问政平台是重点媒介

据统计,近三年M县涉教负面舆情中约有40%发布于本地居民常用网站“点击M县”,40%发布于县委县政府、市教委、市政府问政平台,其余负面信息散见于天涯论坛、百度贴吧和网民个人QQ空间或微信朋友圈。其中,社会力量举办的“点击M县”、天涯论坛、百度贴吧以商业模式运营,很多时候不愿主动配合M县教委做好舆情监管及处置工作。受技术及设备限制,网民个人微信朋友圈或QQ空间成为教育负面舆情监管的薄弱地带。

(六)师德失范和教育乱象是重点雷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群众对教育的期盼越来越高,再加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传统理念的影响,学校及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学生、家长及社会关注。学校乱收费、乱补课、乱订教辅资料等教育“乱象”以及教师猥亵、性侵学生或收受家长礼品礼金等失范行为,更是成了学生、家长、社会极端“痛恨”乃至于“零容忍”的重要焦点。这类舆情如果处置、引导不当,将会严重影响当地教育形象,甚至会严重影响当地的安全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上述六个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库区远郊区县教育舆情监管及引导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及复杂性,亟需当地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应对。[1]

二、库区远郊区县舆情引导面临的困难及挑战

(一)监管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库区绝大多数区县教委机关没有专门的舆情监管和处置机构,舆情监管及引导职能分散在安全稳定科、信访科、办公室、宣传科等部门,监管及引导人员多由从事其他专项工作的同志兼任。当这些同志遇到急难险重任务需要突击时,舆情监管及引导工作就会受到影响。此外,很多监管人员所学专业与舆情监管、引导关系不大,舆情工作素养主要来源于“前人”传授、工作积累、个人感悟或短期培训,缺乏一定的方法论作为指导。

(二)监管手段有待进一步丰富

受经费及理念限制,很多区县教委舆情监测软件配备不足,“嗅探”工具作用发挥不强。在进行舆情监管时,很多部门还停留在“刀耕火种”阶段——主要依靠个别人员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或定时、不定时浏览部分重点网站“目测”,工作效率不够理想。

(三)引导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很多区县教委建立了舆情监管及处置联动机制,但在实际运行中效果不够理想:一是系统内部合力不强,部分科室、学校认为舆情监管及引导与自己关系不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二是部门单位之间合力不足,舆情相互通报机制不够顺畅,协同引导效率不高,培训机会及工作经验分享不足。[2]

三、对策及建议

(一)给国家及市级层面的建议

1.涵养“源头活水”:加强学科建设。在更多高等学院设立舆情本专科专业,比照免费师范生或全科教师、全科医生政策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就业;适度扩大硕博阶段舆情专业招生规模并利用自考、函授等国民教育序列形式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更好满足高校学科建设及基层用人需求。

2.给足“真金白银”:做好经费保障。建议分层分类为区县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提供舆情专项经费,专门用于舆情机构建设、舆情监管和引导人员补助、监管设备及软件购置、从业人员培训考察交流;将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列为审计巡查重要内容,确保专款专用。

3.坚持“术道并重”:鼓励科研攻关。将舆情科研列为五年科技攻关计划重要内容,鼓励高校师生、舆情从业人员及其他各类人才参与舆情工作体制机制建设、舆情监管软件开发、舆情先进经验总结推广等创新性研究并物化成果;尽快创办一批舆情专业刊物并设立国家级或市级网络资源中心,为科研人员提供鲜活资料和交流平台。[3]

(二)给远郊区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

1.建好“攻坚队”:加强队伍建设。将舆情监管及处置人才纳入高层次及特殊紧缺人才引进计划重点保障,从教委机关到学校到班级层层设立舆情引导员并每年举办1~2次专题培训;定期通报表扬一批舆情工作人员并主动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激励其更加爱岗敬业。

2.筑好“防护堤”:层层压实责任。将舆情监管及处置工作列为机关和学校“一把手”工程,列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重要内容和对学校及其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指标。从教委主要领导到一线教职工层层签订任务书和责任状,推动形成舆情监管及处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4]

3.开好“疏浚渠”:畅通信访路径。定期举行“教委主任接访日”“校园长接访日”等活动,真情回应师生及家长诉求;利用区县教委官网、微信公众号及学校网站开辟“网民留言”“我要举报”等栏目并畅通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为网民留足问政和发泄情绪的渠道,推动形成“小事不出学校”“大事不出系统”的良好局面。

4.当好“调解员”:及时准确引导。加强硬件建设,及时添置和升级舆情监测工具;加强风险预判,在舆情高发季提前加派人手;准确切入,迅速查明舆情发布人员身份、舆情内容信度及发布人员诉求;快速应对,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理为准绳,实事求是进行回应并做好引导,避免负面舆情蔓延。

5.练好“硬气功”:加强规范治理。认真落实中央及地方关于依法行政、依法办学的各项规定,大力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及教育供给质量;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及时主动公开师生关心、家长社会关注、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评职晋级、教育收费、教育资助等重要事项,从源头上减少负面舆情发生。[5]

6.用好“兄弟连”:汇聚各方合力。系统内部,定期向机关各科室、直属事业单位及学校通报前期舆情工作及下步舆情工作的重点难点,督促其提前研判舆情风险、及时准确做好应对。系统外部,与相关部门单位及市教委舆情处置机构定期沟通,虚心接受对方指导;与其他区县教委及重点网站、重点问政平台加强交流,进一步提高舆情预判、监测及引导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教委问政负面
在偏城的山坡上
组织布局谋发展,老年教育诚可期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与海淀区教委签订承办亮甲店小学协议
持偈不如吃茶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
电视问政:问出政府职能新变化——武汉台“电视问政”的理念与实践
涉及商业伦理的负面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