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九疑古琴的实践与思考

2020-01-08 02:30夏翠兰周平尚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古琴文化遗产物质

夏翠兰 周平尚

地方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九疑古琴的实践与思考

夏翠兰 周平尚

(湖南科技学院 国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九疑琴派是古琴派重要琴派之一,因受其传承方式的限制,造成了九疑琴派传人稀少、琴派影响力不够大的困境,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地方高校作为区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九疑古琴艺术,推动九疑古琴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九疑古琴;地方高校教育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九疑琴派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后,古琴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由“阳春白雪式”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开始受到国民的青睐。九疑古琴是古琴派重要琴派之一,因其独有的风格在琴派中占有一席之地。地方高校作为区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传承与弘扬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九疑古琴艺术重任在肩。

九疑琴派是由清末贡生、著名琴学家杨宗稷创立的。杨宗稷祖籍湖南永州宁远平田村,因对故乡九嶷山有浓厚的感情,自号“九疑山人”,他以九疑琴社为名在北京组织发起古琴活动,名动京师,之后受聘北京大学,教授弘扬九疑古琴,九疑琴派成为重要的琴派之一。九疑琴派第二代传人有杨葆元(杨宗稷之子)、管平湖、李浴星等,第三代传人有郑珉中、王迪、李天桓(李浴星之子)、杨燕淑(杨葆元之女)、李素瑾等,第四代传人有李金洞(李天桓之子)、高士涛、乔珊、欧阳平彪等。欧阳平彪现为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古琴专任教师,据欧阳平彪介绍,九疑琴派的技法,苍劲坚实,吟狭有度,节奏严谨,大气庄严。在操琴过程中尤其注重指法、节奏、吟狭、呼吸,用指刚劲,取音坚实。乐曲的内在律动有强有弱,高低起伏,节奏分明,音色雄健,囚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九疑琴派风格。九疑琴派的代表曲目有《良宵引》《鹿鸣》《归去来辞》《渔樵问答》《广陵散》《幽兰》《平沙落雁》《渔歌》《流水》《离骚》《水仙操》。[2]

二 地方高校传承九疑古琴的SWOT分析

(一)优势因素(Strengths)

1.地方高校具有强大的学科优势、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区域优势等优势,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在学科设置上,地方高校大都有文学、艺术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能为传承九疑古琴提供跨学科智力支撑;在专业设置上,地方高校有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等专业,这些专业都于古琴艺术息息相关,在这些专业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保护和传承古琴艺术的各种经验;在人才培养优势上,地方高校有雄厚的师资,这批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较高,能独立开展古琴艺术教学与研究,能为古琴艺术保护与传承提供指导咨询等作用。在科研研究方面,地方高校有自己的学报、图书馆、档案馆,能为开展古琴艺术研究提供软硬件支撑;在地域优势方面,地方高校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天然亲近的关系,就九疑古琴艺术而言,地方高校可以就近组织师生在宁远本地开展田野调查,开展九疑琴人录音录像工作以及搜集九疑琴派代表性曲目工作,地方高校可以为地方政府制定九疑古琴保护方案,为保护地方非遗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2.青年大学生是古琴艺术传承人最佳理想人选。青年大学生刚好处于三观形成时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对各种新鲜事物有着勇于尝试的心理,九疑古琴艺术传承具有很强的仪式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与心理内化力,其蕴含的哲学理念和修身养性之道符合大学生的内心需求,青年大学对九疑古琴艺术自然乐于接受并乐于推广传播扩大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青年大学生是九疑古琴艺术传承人的最佳立项人选,他们的综合素养较高,也决定着九疑古琴传承的质量。

(二)劣势因素(Weaknesses)

1.缺乏科学的保护与传承机制。众所周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日之功能一撮而就的,其中牵涉到多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通力配合。就高校保护和传承九疑古琴艺术而言,牵涉到政策支持、课堂教学支持、校园文化活动支持、人力财力物力支持等关键因素,事关学校党政、教务、财务、学工、团委、教学学院等众多机关、教辅部门和教学学院,组织协调工作难度非常大,如何统一思想下好保护和传承九疑古琴艺术一盘棋,是个难以协调的系统工程,如何提升实效还有待探索。

2.九疑古琴传承呈现小众化趋势。古琴自诞生以来,就似乎是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的高雅追求,古琴从来都是与帝王、官宦、文人、侠士有缘。如《太古遗音·琴有所宜》中就对古琴群体给予了限定:“黄门士、隐士、儒士、羽士、德士此五者,雅称圣人之乐,故宜于琴”[3]古琴的高雅定位,使得其传承受众面较为狭窄,简而言之古琴是文人雅士的雅兴和雅器,一般平民大众似乎与古琴艺术无缘。九疑琴派诞生以来,看起传承轨迹也能见证其传承规律。九疑琴派创始人杨宗稷师从金陵琴社黄勉之后另起炉灶创立九疑琴派,传至二代传人杨葆元、管平湖、李浴星等不逾10人,传承至第三代郑珉中、王迪、李天桓等不超过30人,传承至第四代李金洞、高士涛、乔珊、欧阳平彪等也未超越百位数,由此可见,九疑古琴传承人非常少、知音少,传承呈现小众化趋势,有面临失传的风险。

(三)机遇(Opportunities)

1.国家和党从政策等层面上给予大力支持。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颁布实施,鼓励和支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并要求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4]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加大对国家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珍贵遗产资源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5]国家和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做好了顶层设计,明确了政府和社会以及个人三方面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责任以及义务,从政策、资金等方面都将对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给予大力支持,高校应该趁着党和国家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风,推动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落地落实,因此,高校传承九疑古琴艺术恰逢其时,大有可为空间。

2.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市场逐渐火爆。随着党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社会各阶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国内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和理性,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市场逐渐火爆。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聚焦古琴市场,从影视行业到古琴生产制作业、琴馆培训行业等,古琴消费市场也迎来了大利好时代。高校保护和传承九疑古琴完全可以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市场这个消费杠杆,在科学合理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九疑古琴这张地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开发具有地域性的特色文化消费市场。

(四)挑战(Threats)

1.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的挑战。受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环境、大气候影响,部分地方政府申报非遗项目存在“申报和管理”两张皮现象,即申报项目热情很高,项目申报下来后管理和后续配套支持乏力,没有形成保护和传承非遗常态化和制度化体系。部分高校在非遗传承人申报上也是如此,鼓励非遗传承人到高校专兼职开展非遗教学和研究,鼓励非遗传承人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申报成功后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就难以后续跟进。从这个层面上来看,高校九疑古琴艺术传承也难以逾越这个规律,存在同样的挑战。

2.存在重经济利益忽视教化功能的挑战。受当今商业化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能够获得经济利益决定着地方政府、部分、传承人、投资机构的走向,能否获得经济利益似乎也成为了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有效保护和传承成功的衡量标准,这也导致一些相对弱势、传承受众面狭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断代甚至失传的困境。九疑古琴艺术是教化功能大于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九疑古琴艺术不能以能否产生多大经济利益来衡量他,而是更多地考虑社会效益。

三 高校传承九疑古琴策略探究

(一)高校应建立常态化、制度化保护传承九疑古琴艺术机制

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高校应在地方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保护传承非遗的机制,推动保护和传承区域性非遗工作落地落实,取得实效。以湖南科技学院保护和传承区域性非遗九疑古琴艺术为例,该校根据九疑琴派自创立以来,主要依靠师徒之间口传心授方式在读谱与打谱间代代传承,九疑琴派传人稀少、琴派影响力不够大,九疑古琴面临着失传的风险的实际情况,为了进一步扩大九疑琴派的影响力,湖南科技学院敢为人先,探索一套学校引导为主,多部门通力协调配合的保护传承机制,率先在全省成立国学院,破格引进九疑琴派第四代传人欧阳平彪担任古琴专任教师,开展九疑古琴教学,将古琴纳入国学院学生的必修课,设置为初级与中级两个学期的学习,每学期36个学时,2个学分,辅以平时的古琴演出与文化交流活动;在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开设九疑古琴选修课,学习内容涵盖了琴学基础知识(古琴流派、减字谱识读、左右手基本指法)、基础乐理、九疑琴派特点及传承、九疑派吟猱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古琴演奏实践等[6],以国学院为平台打造传承和弘扬九疑派古琴文化精品课程,培养古琴文化研究与古琴艺术演奏的传承人;在学校团委的支持下成立了九疑古琴社,以社团建设为载体辐射整个学校与社会,通过与社会公益组织与民间社团合作,以及社会性公益演出活动等,吸收广大九疑古琴爱好者学习、体验,并参与推广九疑古琴文化,扩大九疑派古琴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更大范围内传承和保护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验实训中心和创新创业学院的支持下建立了九疑古琴斫琴坊,体验和传授九疑古琴的斫琴方法与艺术,传承与保护九疑斫琴工艺;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的支持下开辟“九疑派古琴研究”专栏,开展琴学研究,已刊论文10余篇,不断扩大了九疑古琴的研究成果并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成功转化。

(二)高校应拓宽了解九疑古琴艺术的渠道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都还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大部分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渠道主要是网络或者电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还不够强烈,有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主要是政府部门的事情,没有意识到个体传承的作用。从已有的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来看,大都也存在普及非遗的范围不广、深度不够深、力度不够大。就九疑古琴艺术而言,也存在类似情况。为此,高校要拓宽师生了解九疑古琴艺术的渠道,揭开其不为人知的“神秘面纱”,让广大师生了解他接受他保护并传承他。一方面,高校要利用校园网、官方微信、官方微博、校报、校园网络电视台、宣传橱窗、校内电子宣传屏等宣传载体全方位对九疑古琴艺术开展立体式宣传,力争全校上下都知其渊源。另一方面,高校要有针对性的通过开展诸如九疑古琴社团活动、九疑古琴传承人校内巡回演讲展示、九疑古琴雅集、九疑斫琴体验、九疑古琴打谱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扩大九疑古琴艺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高校应加大九疑古琴艺术传承人的培养力度

高校首先要不断加大九疑古琴艺术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在破格聘请九疑古琴第四代传人到高校担任古琴教师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九疑古琴教师队伍,吸引对九疑古琴艺术感兴趣的其他专业教师担任第五代传人,加大培训力度,共同开展好九疑古琴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其次,注重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发现挖掘一批真正对九疑古琴艺术感兴趣,并热心保护和传承九疑古琴艺术的苗子,将其培训成为第六代九疑古琴传承人,这批苗子一方面可以成为九疑古琴的传承人,另外他们走向社会后,还能担任保护和传承九疑古琴艺术的宣传机和播种机,将九疑古琴艺术这棵非遗的种子洒向全国各地。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2]欧阳平彪.国学之珍:九疑琴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8,(2).

[3]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琴曲集成:太古遗音[M].上海:中华书局,1981.

[4]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EB/OL].http://www. gov.cn,2011-02-25.

[5]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2017-01-25.

[6]周平尚.新媒体背景下九疑古琴文化传承与弘扬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8).

G521

A

1673-2219(2020)04-0130-04

2020-05-17

2018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优秀青年项目“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运行机制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传承九疑古琴为例”(项目编号18B519);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C19)。

夏翠兰(1982-),女,湖南常宁人,硕士,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哲学与传统文化。周平尚(1982-),男,湖南隆回人,硕士,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校:张京华)

猜你喜欢
古琴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浅谈中国传统古琴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