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刚
人去潇湘远,地近圣人居——《周敦颐与湖南》代序
周建刚
(湖南科技学院 国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作为北宋初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周敦颐是湖南本土人杰中的佼佼者,也是本省重要的文化资源。以周敦颐为开端的理学思想代表着千年湘学的学术高度,两宋以前,湖南本土没有诞生过具有全国性学术影响的人物。湖湘学术为世人所知所重,是自周敦颐而开始的。所以,周敦颐是出生在湖南、第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湖湘学人。随着传统文化的逐渐复兴,周敦颐作为湖南的一张名片越来越得到各界公认,如果将周敦颐与湖南的渊源、发展与地位等展开哲学、文献学、旅游开发和教育宣传等全面梳理,必将产生独到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周敦颐;濂溪学;理学;湖南;湘学
周敦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名人,也是湖湘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生于北宋时期的荆湖南路道州府营道县(今湖南永州道县),十五岁离开家乡,成年后游宦四方,先后任官于今天的江西、湖南、四川和广东,晚年定居江西庐山,筑“濂溪书堂”,世称为“濂溪先生”。周敦颐在历史上的功绩主要是开创宋明理学,宋代以后的理学家尊他为“理学开山”“道学宗主”,衡之于他的学术贡献,这一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中国的学术文化以儒学为主线,这大概是没有人怀疑的。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两千多年波澜壮阔的儒学历史画卷。宋代的儒家在回顾历史时,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即孔孟之后,道统中绝,汉唐学者所得仅为传经之学,与道统无干,一直到北宋中期的周敦颐出现,“不由师传,默契道体,建图属书,根极领要”,这才接上了孔孟的“道学”之传。宋儒的这一说法有绝对化的一面,但也有其内在的理论根据,即宋儒所建立的理学是顺应当时的时代精神而回归孔孟、“返本开新”而创立的一种“新儒学”,与汉唐旧经学在精神面貌、学术内涵等方面迥然不同。此种“新儒学”,遂为宋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沿用承袭,奠立精神基础,规范人心风俗,稳定社会结构,发挥了绝大的作用。
周敦颐有开创宋明理学之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著有《太极图说》和《通书》,发挥先秦儒学经典《周易》和《中庸》的思想,以“贯通天人之道”的方式为宋代儒学打开了一片思想新天地;二是他中年时在江西南安军遇到了程颢、程颐兄弟,二程向他请教为学之道,周敦颐教以“寻孔颜乐处”,二程由此有所体悟,“吟风弄月而归”,后开启洛学一派,为宋代理学的主流学派。南宋大学者朱熹在总结周敦颐的历史贡献时说:“濂溪周公先生,奋乎百世之下,乃始深探圣贤之奥,疏观造化之原,而独心得之。立象著书,阐发奥秘。词义虽约,而天人性命之微,修己治人之要,莫不毕举。……河南两程先生既亲见之,而得其传,于是其学遂行于世。”(《袁州州学三先生祠记》)在朱熹的《伊洛渊源录》中,周敦颐列为理学开创者的“北宋五子”之首。元人编撰的《宋史·道学传》中,周敦颐也被列为宋代理学家之首。至此,周敦颐作为“道学宗主”的历史形象已经建构完成,并为世人所熟知。
周敦颐是理学开山,他的学术影响是全国性乃至于世界性的。在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周敦颐研究专著和论文中,有不少是日本、韩国乃至欧美学者所撰写的。但我们仍然要注意到,周敦颐出生于湖南道县,他在家乡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并留下了“濂溪吟咏”“月岩悟道”等一系列动人的传说。周敦颐成年之后,游宦四方,也曾经数次在湖南为官。他生性喜好山水,曾自己作诗说:“争名逐利千绳缚,度水登山万事休。”湖南永州一带的湘中地区,目前存留有一定数量的唐宋以来的摩崖石刻,其中有不少是周敦颐的“度水登山”留下的题记。在湖湘大地,周子的家乡故居,目睹这些石刻文献,如晤对周子其人,恍惚间仿佛历史时空发生了倒错,可谓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周敦颐与湖南的关系,并不仅仅在于他是湖南人,更重要的是,他开启了湖湘学术的精神传统。宋代以前,湖湘学人绝少,贾谊、柳宗元、刘禹锡皆以北人流寓湖湘,著书立说,但其实是中原文化的南传。周敦颐是湖南本土生长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排名在“孔孟”和“程朱”之间,这对于湖南本土文化而言,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到了南宋年间,出现了湖南本土的第一个学术流派,理学“湖湘学派”,代表人物胡宏曾经评价周敦颐“其功盖在孔孟之间”。自此以后,凡论湖湘学术者,必推周敦颐为首,如清末叶德辉也提出“湘学肇于鬻熊,成于三闾。宋则濂溪为道学之宗,明则船山抱高蹈之节”,1946年湖南大学教授李肖聃著《湘学略》,以《濂溪学略》为卷首。凡此种种,都说明周敦颐与湖湘学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湖南人重视周敦颐,因为周敦颐是湖南本土诞生的“圣人”,用胡宏的话来说,“度越诸子”,“其功盖在孔孟之间”。我在2013年发表的一篇小文《周敦颐与湘学》中曾谈到过这一问题,至今觉得还有一定道理。不揣谫陋,将原文摘录如下:“在周敦颐之后的宋元明清时代,湖南的学术风气都以理学为主,这一方面是由于理学是全国范围内的主流学术,在湖南地区也不例外,但另一方面,这与湖湘学人对周敦颐的历史回忆也是分不开的。在周敦颐之前,湖南地区没有出现过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文化人物,因此湖南学者对周敦颐身为湘人而开启理学学统有一种特别的自豪感。明清时期,在湖南各地建立了许多纪念周敦颐的祠堂、书院,无形中也强化了湖南学者的这种历史记忆。因此明清两代,明代阳明心学盛行,清代则朴学流行,但湘学在明清两代基本上不随全国的学术潮流而变动,依然以程朱理学为主。这里的缘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缘于对周敦颐的历史记忆”。
周敦颐研究近年以来颇受学术界的重视,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在这方面,张京华教授有很大的功绩。我和京华教授同校任教,较为熟悉,也经常就一些彼此都感兴趣的学术问题交流讨论。京华教授近年以来探索的问题,可以用两个他本人提出的概念进行总结:一曰“石头上的文学史”,是为湖南摩崖石刻;二曰“湘楚文明史”。所谓“文明史”,是指“文化史”中高雅、精华、阳春白雪的部分,以此标准推断,周敦颐当仁不让地应该是“湖湘文明”的最重要的奠基者之一。京华教授对周敦颐予以特殊的重视,是有其个人理由的。
本书汇集了京华教授近年来的一些讲稿和文章,内容主要集中在周敦颐与湖湘文明的关系方面,语言生动,内容新颖,不乏学人的深湛之思。我个人自来湖南以后,也长期从事濂溪理学研究,阅读过的相关文献不在少数,但京华教授此书中的一些内容对我而言仍属闻所未闻,大开眼界。
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周敦颐哲学中最为人关注、也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概念“无极”,南宋时期朱熹和陆九渊曾为此展开一场大辩论,称为“朱陆无极太极之辨”。周敦颐的“无极”概念,究竟是在儒家内部有所传承,还是完全出自道家系统,又抑或是周敦颐个人的“发明创造”?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者对此多有阐述,但一般都围绕着《老子》《庄子》《淮南子》等传统文献来进行。京华教授在本书中独辟蹊径,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指出秦汉瓦当中就多处出现“无极”二字,“无极”其实是古代人通用的语言,推断周敦颐只是将这一日常用语抽象化、哲学化了。此一说法极为新颖,虽说并不能以此为据完全解决朱熹和陆九渊的千年争端,但至少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提供了一些新的证据。
此外,“无极而太极”问题的讨论、辨析,过去我一直以为是局限于儒家内部,朱熹、陆九渊之后,元明时期的儒家如刘因、曹端、罗钦顺等人,乃至王阳明和王夫之,都对这一问题有过大量阐述,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宋代以后理学发展的一条主要线索。但京华教授在本书中指出,在儒家之外,道家学者其实也相中了“无极而太极”这一命题,早一点的有宋代林希逸的《庄子口义》,晚一点的则有清代陆树芝的《庄子雪》,这是以儒门义理说《庄子》,说明“无极而太极”的命题在宋代以后逐渐渗入了道家思想内部。这一发现,为今后的濂溪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当然,本书中还有一些较为重大的判断,是为京华教授积数十年学力精思所得,凝聚着他的慧识。他以周敦颐为湖南学术的枢纽人物,并就此指出:“在‘敢为人先’这条主线背后,大约还有另外一条主线,隐伏在湖湘文化之内,代表了湖湘文化中传承道体、潜心学术的一脉。”这一脉的人物,以学术人物为主,鲜见政治人物,即偶有一二如曾国藩等人,也是完全凭借自己的学术成就而得以有一席之地。湖南精神以“敢为人先”著称,近代湘人更在此旗号下聚集起无数英雄豪杰,“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这才能乘长风以万里,革旧邦为新命。但很少有人想到,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文化而言,湖湘文化在孕育出无数英雄儿女的同时,更为本质性的东西是对学术的追求,对“道”的体悟,对超越性精神世界的向往。用中国哲学的“体用论”关系来说明的话,“敢为人先”是外在的用,“传承道体”才是本质的体,没有精神价值之体挺立,焉能有突出之事功?湖湘文化是一个整体,要做到有体有用,承体起用,除了“敢为人先”的事功表现之外,就必须要注重其学术之体、思想之体、精神价值之体。就此而言,京华教授所指出的湖湘文化中另一条隐伏的脉络,以周敦颐为代表的学术文化脉络,就非常值得我们注意了。
濂溪学是湖南之学,也是华夏之学,但在湖南学习和研究濂溪学,总是有一种格外的亲切感。孟子在怀念孔子时说:“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敦颐就是与孔孟并列的圣人。京华老师2003年初来永州时有诗云“昨在伊川侧,今旁濂溪居”,诗以言志,说出了心中的那份对古代圣人的崇敬之心和亲近之感。我是2016年秋才从长沙来到永州,永州为潇水、湘水交汇处,以“潇湘”而著称,永州所属道县就是周敦颐的家乡,称为“濂溪故里”。感于永州的山水之美和人文底蕴,我也曾经顺口胡诌过两句:“人去潇湘远,地近圣人居”,以诗而论,当属劣诗,但却体现了我和京华教授以及许多濂溪学研究者的共同心声,因此用为此文标题。
濂溪濂溪,说不尽的话题,“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希望这一脉清泉,能够成为湖南精神的源头活水,同时永久滋养中国传统的文化慧命。
B244
A
1673-2219(2020)04-0010-03
2019-05-04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大委托项目“周敦颐与湖南”(项目编号XSP18ZDA010)。
周建刚(1971-),男,江苏苏州人,哲学博士,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
(责任编校: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