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泽芬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佛山 528500)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学生人数日益增多,但是在教学面积上并没有发生变化,在增加学生人数之后,使得排课的难度增大。而教学资源的短缺又极大地影响了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排课工作的开展,为强化排课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我们切实注重对实际问题的重视,加强排课管理现状、弊端的反思,对排课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和完善,切实促进教务工作成效的提升。
(1)教学资源不足,排课难度较大。由于高职院校的大量扩招,使得教学资源短缺的情况较为严重。传统的排课管理模式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加上教务工作本身十分繁忙,一个教务员要负责整个学院的日常教学工作,包括教务系统排课、排考、学业预警、毕业资格审查、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学生上课考勤,负责将教务处所有关于学习方面的通知和文件精神通过学习委员传达给本系所有学生,保证系部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教学场地不足、教室数量紧缺、师生比例不足导致每一位老师要承担较多的教学任务,以上因素使得排课难度增大。
(2)排课要求繁多,容易发生冲突。有些高职院校的部分任课教师是通过聘请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来兼课,在排课过程中必须遵循此类教师的工作特点,与校内专任教师在上课时间方面容易产生冲突,排课时不但要协调各科任老师的上课时间,杜绝课程表发生冲突、还要照顾每个教师的上课感受、而且要考虑课表的合理性。正是这些特殊要求,使得排课的难度加大,在排课管理模式上难以创新,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难以结合实际的需求优化课程安排。
教室作为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必须在排课工作中加强对教室的注重。教室属于有限的教学资源,为实现有限空间分配的均匀化和得到最大化地利用,需要做好教室的分类和维护。如按照面积大小来划分时,主要有大教室、小教室和阶梯教室;而如果按照设备配置来划分,有一般教室、实验室、机房、多媒体教室等。但是排课需要结合教学需求来排列,而教师类型的申请又是关键因素和排课的主要根源,需要切实做好教室的调配,因此对排课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制约排课管理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教师的职称不同,可以分成多个级别,而由于所教学科不同,也能分成多个类型。一般而言,每个专业大都是同一个教师进行教学,但是往往因为其他因素影响,使得很多教师教授的学科相同,在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教师资源短缺日益明显,有时候还要从校外聘请相关专业地教师,而此类教师与校内教师在时间安排上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因素也是制约排课管理的主要因素之一。
排课工作旨在促进课程安排优化,以便于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接受更加系统和专业的学习与训练,所以需要根据教学计划来严格实施,而这主要是由教学模式来决定,但是在划分教学模式时,是结合岗位需求来进行的,而岗位需求不同,课程需求也不同,不同教师的职业能力也不同,要想与岗位需求、课程需求与教师的职业岗位能力相匹配,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
为促进排课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需要在排课管理工作上不断优化和完善,首先需要确保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地利用,切实加强对现有排课弊端和问题的重视,在课程表设置过程中,由于涉及的因素较多,既有师生,又有教学设施与教学课程等。设置课程表的目的就是达到优化安排学生每个学期课程,并对时间进行有效调配,对空间和人力资源进行科学调配,从而更好地促进课程表设置合理性的提升。因此,作为排课管理人员,需要切实掌握所在院校的全部学科,加强对教学计划与教学特点的分析,全面细致地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与性质,明确课程总学时数和每周的学时数,基于整体的视角掌握课程安排的松紧情况。而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既要注重对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掌握,又要对各种教学资源合理把控,紧密结合实际对排课管理不断优化,以尽可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紧密结合课程性质切实强化对教学资源的综合和调控,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
(1)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夯实排课人本化。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在课程设置时做到劳逸结合,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生理特点来安排,以彰显排课过程的人本化。因此,教师既要结合实际做好排课计划,又要按照排课计划进行实施,借助专业的排课软件,对排课计划的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完善,切实提升排课工作的质量。为彰显排课的人本性,需要保证班级课表的科学合理性,周上课天数、日上课节数都要均匀,专业课与公共课要合理搭配,着力实现劳逸结合和松弛有度。而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教师的身体健康和身心愉悦等因素,着力实现科学施教,确保教师上课时间需要基于班级课标合理的前提下做到紧凑,便于教师上下班,确保师生的合理要求得到满足,从而在有效排课下将师生工作与学习的自主积极性激发出来。
(2)注重课程合理搭配,夯实排课科学化。优化课程搭配类型,确保学生日常学习更加均衡,在时间与空间安排上进行优化,切实注重办学成效的提升,紧密结合学生和教师实际情况的分析,在时间和空间组合上进行优化,使得排课更加科学。这就需要在排课前紧密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对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归口系部问题进行系统分类,做好学院教学资源的分类,科学估算课程开设所需的课时数和对应的教室,确保教室的大小与学生的数量相当,同一班级的课程在同一教室或同一楼层中,尽可能地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夯实排课动态化。注重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切实强化教师指标的评估,掌握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来设置课程表,在促进教师与课程组合安排得到优化的同时将教师教学负担减轻。因此,需要制定较为科学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需要对教学中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及时做好对其的调整,加强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掌握其对排课工作的建议,并针对性的做出改进和优化,才能更好地达到排课动态化的目的。
由于在排课管理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既有教学场地和设施的影响,又有教学资源的影响,所以为了简化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尽可能地将排课的冲突降低,需要在课程安排时对课程的优先级别进行确定,这样才能保证课程得以顺利实施,具体而言,需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由于实验室紧缺,受场地的影响应优先安排专业课的实验课程;二是重头课教师的课程要优先安排,再对单头课教师的课程进行安排;三是优先安排周学习较多的课程,若有的教师的课程较为特殊,也可以酌情优先安排,再安排其他课程。四是在初次拟定课程表后,应与教学计划指导来优化,切实做好对课程表的核对,预防出现课程安排遗漏的问题,从而确保学生正常上课不被耽误的同时,还要确保学生课程安排更加合理,提高排课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了更好地提升排课管理的专业性,切实减少排课管理的难度,需要切实注重信息技术优势的发挥。这主要是因为信息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加上高职院校的学生较多,学科种类和专业数量不断丰富,使得手工排课的难度日益加大,此时就需要利用排课管理系统来加强排课工作的开展,使得排课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将排课负担有效地降低,避免出现教师、教室和设施等方面的冲突,能促进办学效率的提升和教学秩序的维护,达到自动化、智能化排课的需要。例如应用专正方教务管理系统的排课管理功能,可以满足排课设置、智能+手动排课、排课优化、教师调代课、课表查询统计等需要。排课是每个学校都会面临的一个复杂问题,如何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科学并合理化的解决排课难问题对学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很多排课系统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的比对,结合学校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上减轻排课教师的工作量,避免课程错排少排情况的发生,给出最满意的课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排课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制约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排课管理工作的因素较多,我们需要紧密结合实际需要,切实加强排课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完善,并注重现有问题的反思和经验的总结,切实加强对其的改进,综合平衡各方面的排课工作,着力实现资源的平衡和实际需求的满足,才能实现教学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达到提高教务管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