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几点思考

2020-09-15 03:06孙莹莹
科教导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作业评价语文

孙莹莹

(东营市春晖小学 山东·东营 25709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设计与评价,也引起了教师们的关注。但是大量简单重复、机械刻板、评价单一的问题仍然较为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也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希望能够通过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探索,发挥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的价值,使其真正成为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重要辅助。

1 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1.1 设计联系实际的生活作业

杜威曾说过:“当我们以儿童生活为中心并组织儿童的生活时,我们就看到他首先不是一个静听着的人,而是完全相反”[1]也就是说,作业的设计要本着回归生活的原则,有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引起学生的思考。

因此,教师要找准教材中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口,注意课内外的联系,努力挖掘各种可利用的作业资源。如:二年级的识字课《中国美食》,教材中出现了“凉拌菠菜”“红烧茄子”“小鸡炖蘑菇”等食物的名称,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吃到。可以请学生在家里观察或者与家长一起烹饪,在生活中认识美食的样子、了解烹饪方式,品尝美食的味道,感受中华美食的文化,又能增强对“拌、烧、炖”等字的理解。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建立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不再把识字当成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乐趣。

又如学完有关天气的谚语之后,可以通过作业的设计,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2]自己根据平时从电视上观看的天气预报中提取信息,组织语言,试着模仿预报员说一说本地区的天气情况。又或者观察天气变化,做好记录,亲身验证诸如“晚霞不出门,朝霞行千里”在生活中是否真的如谚语所说?生活化的作业设计改变了以往知识背一背、抄一抄的机械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类似于此种作业设计的内容,都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实际生活,学生能够在对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学会许多课本内外的有益知识,因此增强了他们做作业的兴趣。生活化的作业设计,使得师生自然摆脱语文作业形式主义和机械繁琐的状态,以全新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作业中来。

1.2 设计适应差异性的分层作业

规定学生完成相同数量和同等质量的作业,是教师布置作业时经常采用的形式。这种“一刀切”的作业要求就像是方队中的齐步走,学生不能多迈一步,也不能少迈一步。有的学生明明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却还是要循规蹈矩的再来重复一遍,不仅仅浪费了这部分学生的时间,同时也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

教师要敢于打破布置作业的固有思维,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基础知识已经掌握的比较扎实的同学,可以少做抄写字词的记忆性作业,布置拓展思维的题目。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适当降低作业难度,如将完成一篇习作的要求改为完成一段或者一部分。设计小目标,迈小步子,降低这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给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帮助学困生提升对学习的兴趣。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使用的部编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后面会跟着“选做”题,这就是关注学生差异的体现。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不同的情感体验以及学习水平的差异。如五年级下学期古诗三首中有这样一道选做题“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这是在充分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含义基础上的拓展题,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择做,不同的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也不尽相同,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不同的古诗去改写。

除了课本上带有的选做题,教师也可以根据文本及学情自行设计适应差异性的分层作业。如二年级下学期《小马过河》学完后,针对可以设计选做题:发挥想象力,写一写小马在过河的过程中还可能遇见谁?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样弹性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在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挖掘了学生自身的潜能,成为学生个性学习展示的有效平台。

1.3 设计具有合作性的探究作业

传统的作业布置多是针对个体单一完成、封闭式的作业形式。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在群体活动中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以及作为个性主体的参与和体验。合作性的探究作业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课堂上,越来越多的老师已经开展了有实效性的讨论式、探究式的小组合作。课下,教师也可视作业量、难易度的不同,灵活设计合作性的作业方式,选择一些与学生所学内容相关的研究型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实现群体与个体的协作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例如学完五年级下学期的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文化”中,可以布置做简报的任务。注意分组的科学性,做到优劣互补,小组整体学习水平均衡,从不同角度分工,课下探究生活中的“字谜”“歇后语”“汉字小故事”等,在互相学习与协助中达成学习目标。学完如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后,同姓氏的伙伴可以聚在一起利用网络或者查找族谱、访谈等多种渠道共同探究关于自己姓氏的起源与发展。学生在共同的学习目标下,从分配任务到分别查找,共同梳理,经历了一个宝贵的探究过程,并不仅仅只是获得了什么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怎样与他人沟通,当有不同意见时如何达成一致,或者保留个人看法。

2 创新作业评价模式,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2.1 时间管理,提高作业完成的时效性

许多教师认为,作业评价开始于学生将作业上交以后。其实,作业开始之时,评价就已经随之而来了。那就是对学生家庭作业完成时间的管理。生活中,不少学生做作业拖拖拉拉,磨磨蹭蹭。此时,对学生的评价基本来自于家长的催促,如“快点做作业”“这么长时间,怎么还没有写完?”……但是收效甚微。

美国学者齐莫曼(Zimmerman)在《自我调节学习》一书中提出,学习者运用认知调节策略和动机策略促进自己的学习,选择适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建构和创造有利学习环境的过程。其中介绍了学习时间自我监控表的使用(见表1)。

表1

在时间管理的自我监控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填写相关内容,对自己作业完成的时间、使自己分心的因素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逐渐形成自我反思,并理解:时间是极其重要的学习资源。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耐心,努力为学生创设安静的学习情境,教师也要及时对时间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干预和指导。作业评价如果开始于此,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评价意识,消除无关因素的影响,增强自律性,提高作业完成的时效性,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2.2 注重面批,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有效果的可以说就是当面谈一谈。在小学语文作业评价中,面批确实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言语的交流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作业问题所在。但是受到班级人数、教师工作任务繁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面批使用的次数并不多,且很难涵盖全体。

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面批在作业评价中的作用呢?作业设计可以分层,面批也可以分层。在批改作业时,教师要注意将作业科学归类,出项共性问题的作业放在一起,有针对性的分组面批。面批的内容不要仅仅局限于作业中的问题,还可以扩大交流的主题,比如“最近上课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听不懂的?”“老师发现你这几天小动作少了许多呢”这种面批,不是等级,更不是分数,但是它对学生的导向、激励作用是巨大的。面批时可以视情况拍拍孩子的肩膀,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言语和肢体表达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对学习充满信心,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3 主体多元,创造开放民主的评价氛围

传统的作业评价模式中,教师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评价活动以老师为中心展开。学生处于被评价的地位。这样的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对作业评价关注度低,依赖老师的批改,缺少对作业质量的主观判断。

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逐渐放手让学生互批互改,如语文中的背诵积累类作业,非常适用于生生互评。教师可以设计评价表格,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为主,教师、家长为辅,不定期抽查评价,评价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学生手里。同伴之间可以利用下课的间隙进行小段的背诵评价,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促使对学生的评价从结果走向过程,从知识的掌握到思维品质的养成,如“学生成长档案袋”,就是评价学生努力、反省、进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在这样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中,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的发展。

总之,不断优化作业设计,积极改进作业评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尊重每一个孩子,让学生在自主、生动、充满智慧与情趣的作业中“个性”成长,使每一个孩子在作业中获得成就感,作业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猜你喜欢
作业评价语文
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作业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我想要自由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