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并发眼部感染及颅神经损伤的护理

2020-01-08 00:21
关键词:阿昔洛三叉神经疱疹

梁 田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重庆 400000)

在医学中出现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并发眼部感染及颅神经损伤主要是因为病人发生了水痘而研发的带状疱疹病毒,从而导致病人的面部出现了黏膜与皮肤的伤害。这一疾病的临床主要症状就是三叉神经区域中出现了疱疹并且伴有严重的疼痛,从而引发眼部的疾病。这个时候病人的免疫力就会大大的降低,从而出现身体的疲劳,甚至导致颅神经出现损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参与调查研究的这5名病人中有男3名,女2名,年龄42~70岁。病人在住院之前都出现了明显的症状,其眼眶、面颊都有疱疹,并且沿着三叉神经分布。还有部分病人的面部出现肿胀,眼球冲中,眼外周围受到限制,眼睑下垂,还会有闭合不全的情况出现。另外,还有一些病人面额部位皱纹消失,不可以皱眉。还有两名病人的口腔粘膜出现一度的溃疡,剩余的3名病人出现二度溃疡。病人的面部出现疼痛,经过相关的检查之后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通过采取腰椎穿刺测颅内压及脑脊液的检验分析之后,被确诊为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并发眼部感染及颅神经损伤。

1.2 方法

1.2.1 眼部护理

沿着病人的眼眶神经直接放射到头顶与面部都有疱疹出现,因为角膜的溃疡与结痂发生会引起失明的危害。面部的神经麻痹以及泪腺的分泌减少。从而引起视力的下降。一些病人其临床还会出现红肿与疼痛、流泪的情况发生。针对于眼部的带状疱疹病人还及时的观察病人有没有眼部的干燥与结膜充血的情况,从而引起畏光与分泌物异常的情况而且视力下降。同时还要对病人出现的面瘫进行保护,从而避免户外的运动,外出的时候佩戴墨镜。保护好眼角膜与结膜炎的出现。

1.2.2 预防感染

疱疹继发感染无疑将增加本病治疗的难度,且使病程延长,还可能导致面部瘢痕形成,因此,本病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是预防继发性感染。(1)要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2)保持面部皮损局部清洁,并嘱患者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3)积极治疗疱疹。在水疱未破时,可外涂金霉素甘油或硫磺炉甘石洗剂;一旦破溃,嘱患者不要挤压水疱,以干燥、消炎为原则,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有糜烂的用新霉素软膏后加扑粉,渗液多时可用0.5%新霉素溶液湿敷后再外用软膏。本组1例出现疱痉破溃继发轻度细菌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和护理后很快好转。

1.2.3 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由于病人患有带状疱疹疾病之后会引起神经的疼痛,从而导致病人出现焦虑、抑郁与烦躁的情绪。在夜间的时候疼痛的症状还会影响病人的睡眠,从而导致出现恶性的循环。一些病人由于担心一些并发症心里状态就会更差。所以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给予病人对应的心理疏导与耐心的照顾。通过让病人了解到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与预后效果,保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1.2.4 注意避免用药而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

在现代医学领域治疗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各类型感染,最常使用的药物为阿昔洛韦。阿昔洛韦虽然使用率较高,但是该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缺不少。当患者口服使用阿昔洛韦时,阿昔洛韦会对患者胃部产生强烈刺激,从而引起患者出现恶心、反胃呕吐以及腹泻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果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对患者使用阿昔洛韦容易引起患者静脉发炎,如果操作不慎药液滴到患者或医护人员的皮肤还会引起皮肤的炎症。在对患者进行注射阿昔洛韦时需要对静脉注射的速度进行严格控制,并防止出现药液外露的情况。

1.2.5 康复功能训练

针对于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并发眼部感染及颅神经损伤病人的治疗采取高压氧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良性循环,有效的控制水肿的问题,提高受伤部位的神经修复情况,提高面部的神经损伤治疗效果。通过采取针灸的治疗能够提高神经的兴奋度,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与营养的代谢,加速肌肉神经功能的恢复。在治疗之前还要做好病人的心理辅导工作,消除紧张的情绪,结合面部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施针角度与深度控制。结合病人的病情在治疗的过程中还要观察病人的具体情况与治疗感受,如果出现不适的情况要及时的停止治疗。

2 结 语

在我国出现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并发眼部感染及颅神经损伤的病人占比较高,尤其是一些老年的病人,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机能出现下降,这样就会导致带状疱疹病毒逐渐的扩散,从而引起神经功能的损伤。另外,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出现神经损伤的修复能力不如年轻人,同时并发症也会较多。在早期通过药物与综合的护理措施确保病人疾病的恢复非常关键。

猜你喜欢
阿昔洛三叉神经疱疹
MRI融合技术提高三叉神经痛伽马刀治疗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探讨
注射用阿昔洛韦致透析患者脑病1例
阿昔洛韦致26例急性肾损伤临床分析
夏季警惕汗疱疹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疼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说说“上火”那些事
成人病毒性脑膜炎36例临床分析
凉膈散加减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