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慧,刘兴山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饮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使得痛风这一疾病逐渐成为继“三高”之后的又一高发病[1-8],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痛风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国外关于此方面的相关医疗支出逐年增加。虽然目前国内在痛风治疗的医疗费用方面无明确研究数据,但可推测痛风带来的经济负担及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都将非常沉重[2-6]。
根据CRDC提供的数据得出:我国对痛风间歇期高尿酸血症的控制与国际达标治疗的要求相距甚远。这与痛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对疾病间歇期的重视不够有关;也与广大医护工作者对痛风这类慢性疾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未长期严格控制有关。其中,护理人员对于痛风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1]。因此,本文对国内近三年痛风患者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综述并提出建议,为完善我国痛风护理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对于因痛风入院进行治疗的患者,护理研究者对其实施慢病管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慢病管理流程;对科室的医护人员建立健全的慢病管理考核制度;对痛风患者加大宣传与教育力度。改善了患者的预后[6]。
护理研究者建立科学的社区医疗团队,同时优化管理制度,对患者进行痛风知识普及和健康宣教,包括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发放防治手册等方法;定期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和患者家属座谈会,制作宣传教育片;搭建专业的健康信息平台;个体化干预;追踪随访[7]。发挥了社区在疾病分级管理中的职能,有效地改善了人们的健康状况。
护理研究者通过对患者生活方式、药物和随访、痛风日记[8]等一系列的健康管理措施对痛风患者进行干预。根据患者的就诊次数,分析其初诊时及随访结束时的血尿酸水平,评估其达标情况。也有研究通过了解个人的健康信息;对个体疾病进行风险评估[9]。使患者的血尿酸达标率提高。
根据痛风患者的特点,对患者进行以健商为基础的健康教育,通过评估其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健商指数。提升了其获得健康的信心,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使其自我管理能力增强[10]。
对痛风患者实施护理指导,主要包括在院外建立护理小组[11];成立慢性病管理之家[12],建立档案;饮食干预指导;运动指导;生活习惯指导;心理指导;健康宣教;延续性护理指导;诊治指导;阵痛指导;用药指导等方式进行,有效改善了疾病的预后[13-14-15-16]。
近年,相关指南均明确指出:严格加强对痛风患者的饮食控制[17]。我国对痛风的护理管理陆续展开,但尚未规范统一,护理人员应根据临床实际工作情况、患者实际情况规范护理管理模式,使管理模式切实可行、便于推广,易被更多的患者接受,并具有可持续性。不仅针对住院患者,而且对于促进已出院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够持续进行,也是需要广大护理人员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对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的评价量表也应更加科学、合理[18]。
痛风人群年轻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目前我国诸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社区护理管理模式已初有成效,而针对痛风患者的分级管理尚未完善[7]。政府应尽快将痛风管理纳入社区慢病管理,并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疾病管理中,优化基层医疗团队建设,推动“三级分诊”的进程,社区的医疗条件以及专业人员的培训亟待优化,建立健全的社区痛风管理模式刻不容缓。
护理人员也要践行“预防疾病”的宗旨,预防和减少痛风的发生,积极出台相关的护理管理方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制定了符合我国临床实际情况的痛风诊疗指南[19],其中恰当使用影像学技术进行辅助诊断引入推荐意见,而政府也应给与政策支持,广大的医护工作者也应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使痛风能够科学地、经济方便地做到未病先防。
我国应加强对痛风护理管理的重视,根据相关指南以及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疾病的特点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建立科学的、规范的护理管理模式,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控制疾病、减少疾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社会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