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

2020-01-08 05:54张莹莹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脑瘫康复训练针灸

张莹莹

临床中将脑性瘫痪简称为脑瘫,具体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大脑发育期间因为一系列致病因素所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中枢性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一定程度的偏瘫、智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感知、行为、听觉、视觉以及语言异常等障碍,会对小儿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现阶段临床中还缺乏治疗脑瘫的特效药物,康复训练是现阶段临床治疗脑瘫的常用手段之一,但是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中医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针灸疗法,其疗效也得到了广泛认可[2]。我院选择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4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脑瘫患儿,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研究批准同意。纳入标准:满足脑瘫的相关诊断标准[3];存在一定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能配合完成疗程;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针灸部位皮肤缺损或感染;发热患儿;自发性出血倾向患儿;心肺器质性病变患儿;继发性癫痫患儿。通过随机数表法将90例患儿分成对照组45例与实验组45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1~16岁,平均年龄(5.6±1.4)岁;32例患儿为痉挛型,7例患儿为弛缓型,6例患儿为手足徐动型。实验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1~17岁,平均年龄(5.3±1.3)岁;30例患儿为痉挛型,10例患儿为弛缓型,5例患儿为手足徐动型。在各项基线资料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院后全部患儿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obath法开展康复训练治疗,其基本手法包括各种叩击性手法、掌握关键部位、促通性手法、抑制性手法等,具体训练包括翻身训练、竖头训练、行走训练、站立训练以及爬行训练,每天进行2次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一般为半小时,每周进行5 d训练;持续进行为期3个月时间的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康复训练方法同对照组一样,针灸治疗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头针 选取枕下旁线、枕上正中线、顶颞前斜线、顶旁线、顶中线、智三针、四神聪、颞三针等;痉挛型不适合进行强刺激,徐动型无需留针,运针后即可出针。采用捻转法,90~180次/min,5 min捻转1次,出现针感后应留针15 min,隔天治疗1次,7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月。

1.2.2 体针 手足徐动型:选择阳陵泉、三阴交、百会、冲颤、外关、太冲、曲池、合谷、风池;痉挛型:选择阴陵泉透阴陵泉、曲池透少海、环跳、天宗、承山、肩、太冲、风市;弛缓型:选择命门、肩三针、血海、足三里、手三里;手腕下垂者应增加阳池和后溪;手握无力者应增加液门、三间,下肢膝软者应增加膝眼、绝骨、申脉。选择华佗牌针灸针,其规格为0.3 mm×25 mm,进针后选择快速提插捻转法,得气后将电针仪连接好,结合患儿具体情况对强度进行合理调节,选择疏密波,逐渐增大强度,以患者耐受、肌肉轻度收缩为宜。1次/d,持续痛点半小时,10次为1个疗程,在开展下一疗程时患儿应休息10 d,持续治疗30 d。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具体的判断标准为[4]:无反射和异常姿势,原始反射、肌力、关节活动度、运动协调能力与同龄儿童类似则表示显效;与治疗前相比,原始反射、肌力、关节活动度、运动协调能力显著改善则表示有效;原始反射、肌力、关节活动度、运动协调能力无显著改善或者加剧则表示无效。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选择中国康复医学中心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对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分值越高则表示其日常生活能力越理想[5];选择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对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跑跳、行走、站立、跪和坐位、翻身和卧位,分值越高则表示其运动功能越理想[6]。

1.4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相关数据运用SPSS 21.0软件做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数据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比较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GMFM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GMFM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GMFM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而且实验组治疗后的GMFM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GMFM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GMFM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单位: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GMFM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5 108.93±5.88 156.16±10.65* 27.35±1.68 76.24±1.57*对照组 45 108.73±5.84 121.16±9.67* 27.93±1.14 56.18±1.48*t值 0.161 9 16.321 5 1.916 4 62.368 2 P值 0.871 8 0.000 1 0.058 6 0.000 1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多胎妊娠、孕期感染、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窒息等因素与脑瘫的发生密切相关。现阶段临床中在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时,综合康复疗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如佩戴矫形器、推拿、气功、药物治疗、穴位注射、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以及针灸等[7]。Bobath疗法则是最常用的一种康复运动疗法,结合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类型、部位、性质以及特点等,开展运动模式指导和异常姿势反射抑制,通过平衡反射和自发性姿势反射,让患儿能逐渐形成正常的运动感觉和姿势,让患儿能更有效的控制异常姿势,促进形成正确动作[8]。

在中医研究逐渐深入的过程中,针灸也开始广泛应用于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工作中。中医学将脑瘫运动障碍纳入到“五迟”“五软”等范畴,主要是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者后天失养而引起肝肾脾虚或者瘀血内阻,临床治疗应坚持活血通络、补益肝肾脾的原则[9]。针灸治疗分为体针和头针;前者具有调理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调节阴阳的效果,联合电针强化刺激,能让全身气血保持畅通;后者则能显著改善局部区域的神经元血功能,进而来有效重建神经元网络和脑细胞功能代谢,促进恢复运动功能。本研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GMFM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而且实验组治疗后的GMFM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与临床相关研究报道结果类似[10]。

综上所述,选择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能对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显著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脑瘫康复训练针灸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针灸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