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
摘要: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大幅度增长,根据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现状的分析,本文阐述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我国农村独居老人的生存现状提出具体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养老模式;人口老龄化;发展策略
2021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
农村老龄人口剧增,劳动力的减少,使得农村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一个社会现状,农村是我国重点发展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人被迫离家而选择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导致独居和空巢老年人数量增加,而老年人的保障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独居老人现存的状况
1.青年人进城务工,老年人独守家中
预计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人将占54%以上[1],根据民政局的数据,目前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其中农村留守老年人口约4000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2]。
基于以上数据的预测,青壮年的离开,老年人的独居化,慢慢成为了农村的人口现状,使得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表明了农村老龄人口的发展趋势与青年人的进城务工有很大的关系。
2.家中没有主要劳动力
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子女经济支持、自身劳动收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收入三大经济支持来源[3],但这些资金远远不足以维持农村独居老人的生活。在部分地区,仍有老年人以农耕作为生活基本保障,当疾病发生时,独居老人更愿意使用“土方法”去治疗,未到无法忍受的地步,绝不去医院就诊。
二、农村卫生服务现存问题和发展不足
1.农村居民選择医疗就诊的倾向性分析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其中强调了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但仍存在卫生保健没有全面普及的情况,偏远的农村医疗机构大多还是个体户经营的小诊所,医疗卫生不能够得到规范化保障。由于政府的投入不足,宣传不到位使得乡镇医疗卫生院不得不进行“以药补医”、“以医补防”[4],以至于一级预防观念并没有得到农村老人的重视[5]。
下列是农村老人就诊情况调查表
2.农村卫生保健存在不足
2.1预防保健观念传播不到位,老人自我认知差
老年人对于慢性疾病发生的前期症状不以为然,总觉得“小病不用治,大病简单治”。在外务工的子女无法及时了解独居老人的身体状况,老年人生活质量差,自我保健意识差,更甚存在部分偏僻地区的老人,和人接触较少,逐渐形成易怒易躁的脾气,与社会脱轨,更不用说医疗卫生的护理。
2.2卫生资源配制和利用不平衡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医疗资源配置相对完善,且有时会出现设备闲置情况;而在经济落后地区,基础医疗设备不足及医疗人才匮乏,导致医疗资源利用不平衡,且乡镇医疗机构技术水平有限,只能治疗一些基础病、常见病。通过中国卫生图鉴调查可知医疗人才的分配不均衡。根据中国卫生图鉴2020版,如下表所示:
2.3农民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
近年来,虽然政府对于医疗保险改革进行了调整,给予最大的政策优惠,使看病买药报销比例最大化,但农村老人依旧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当农村老人发生疾病时,不敢去医院就医,即使就医,大多数是疾病的中晚期。
三、完善农村独居老人养老的思考与建议
1.完善法律制度,规划医疗资质认证标准
依据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应完善医疗法律体系,推动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在农村,应规划管理大中小型卫生院,进行质量监控和把关,保障基本卫生操作原则,提高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水平,引进先进设备,增强医务人员知识体系的建设。
2.建议国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医疗人才走进基层
对农村及偏远地区给予帮助扶持,使得农村“看病贵,看病难”情况进行改善,并帮助农村独居老人改善原有不足的养老方式。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医疗人才的引入,建立起符合当代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酬薪制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留住高质量的基层卫生队伍。同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以引进先进设备及充足的医疗卫生资源,对现存的乡村医疗队伍进行培训,提供规范化医疗管理模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就诊流程,提高整个乡村医疗服务水平,让优质的医疗服务触手可及。
3.建设预防保健传播知识窗
日常生活中,对农民老人及居民进行疾病预防相关的健康宣教,减少因知识不足而导致疾病延误。健全一级预防的传播体系,在农村最显注的位置放置“一级预防的重要性”的宣传栏,并通过农村广播站进行宣传教育,使得治未病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医疗保健,预防疾病。
4.养老基础保障
4.1养老满足由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表明我国人民不应只满足于物质需求,要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建设,精神需求是以物质需求的满足为前提,个人为了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采取的各种意识活动[6]。农村老人独守在家,基础生活保障大部分依靠子女,这仅仅只能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而在精神层面的沟通存在不足,子女很少主动与老人进行交流,对老人来说既没有情感生活的寄托,也没有自己的交际圈。所以子女应多与老人通话或者视频,进行日常生活沟通,鼓励老人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使老人达到“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保健策略。
4.2原则由经验养老到科学养生
居家养老仍然是我国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千百年来落叶归根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在家庭中,每个人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养老方式也各有差异,大部分人以经验养老为主,缺乏系统的科学养生观念。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基础医疗外加福利机构,建立完善的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和机构,增加养老资金的投入,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服务保障。例如浙江省推出边养老边挣钱,让老人在享受养老服务的同时,还能通过干一些利所能及的小活增加一部分收入,每隔半小时,引导老人集体休息,确保劳逸结合,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生活保障,进行科学养生。
4.3目标追求由生活质量到生命质量
我国大部分老年人传统观念还停留在追求生命的长度而忽视了生命的美好,正是因为这种观念的制约,而使得我国老年人无法完成从生活质量到生命质量的转变。农村独居老人可以多与邻居沟通交流,学习一种乐器,练就一套太极,跳一段广场舞,参加一个集体活动,使得老人身体与心情得到极大的放松。对生命质量的追求,不仅可以让老年人心理有一个寄托,不再感到孤独,而且心情愈加开朗,乐观向上。
综上所述,政府应重点关注农村独居及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心理及精神需求,给予农村独居老人更多的政策扶持。同时,子女应多与老人进行沟通交流,满足老人爱与归属的需要,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雪娇,尹镱洁,付雪琳,刘雨晴,施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农业,2018(13):55-56.
[2]化前珍.胡秀英.老年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62.
[3]劉利鸽,包智俊,刘红升.“老有所依”抑或“劳有所依”: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视角下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20(04):94-104.
[4]马科祥,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43-02
[5]徐向峰,庞豪.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存在问题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5(29):156-158.
[6]陈雄,刘雪婷.老年人精神需求立法保障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4):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