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百义口述:二月河的《雍正王朝》与改革谋略

2020-01-07 08:17庞沁文
新阅读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二月河雍正皇帝雍正

庞沁文

编辑要尽全力为作者做好服务,让作品价值得到最大化实现

采访人:周总好,非常高兴您能接受改革开放以来畅销书口述史訪谈,您责编的二月河的《雍正皇帝》被评为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之一,是畅销书的经典,您的名字将和这本书一起流传下去,这应该说是编辑努力争取的最高境界。当时二月河名不见经传,只是南阳地区的一个作家,我很好奇,您为什么找他约稿呢?您是如何打造《雍正皇帝》这部经典畅销书的?

周百义:1987年11月的时候,我刚当编辑,第一次外出组稿,到了河南郑州。当时,我家乡的一位老师涂白玉正在河南省文联的《奔流》杂志社工作,经他介绍,我把郑州的作家都拜访了。在郑州时我听别人说,南阳有个作者,把他的小说写在笔记本上,我当时就想去拜访。涂老师给南阳市文联写了一封信介绍我去。当时从郑州到南阳,要坐大半天公共汽车。南阳文联有个副主席吕樵,他用他的自行车,把我带到二月河家。那时候,二月河还是南阳市委宣传部的一个干事,他住在一个小巷子的尽头,一楼,屋里还很潮湿,很黑,这样一个地方,我印象很深。我跟二月河说明来意,他当时就说,他在河南黄河文艺出版社(这个社后来撤掉了)出了一本书,就是多卷本历史小说《康熙大帝》的第一卷《夺宫》,他给了我一本,我就带回旅馆去看,那个旅馆,我还记得叫春来旅馆,在这个小旅馆里我一口气就读完了,我觉得他的情节写得很抓人,引人入胜,我就更坚定了信心,我要找他约稿。

采访人:二月河当时已经打算在黄河文艺出版社出他的书,您当时是怎么把他的稿子争取到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或者您可以通过约他的稿来谈一谈编辑约稿的艺术。

周百义:我第一次向他约稿时,他说,他跟河南都谈好了,我不能拿走。我说你这个光是在河南,还是在黄河流域,我们那是长江流域。我说你要打过长江,占领全中国。不然的话,你只是个河南作家,你过了长江,你才是全国性的作家。我还对二月河说,我就一直住在南阳等你写稿子。当时二月河并不被主流作家们认可,见我非常执拗,他就答应以后写雍正的书再交给长江文艺出。我回来以后,就陆陆续续给他寄一些我们出的杂志和书,保持联系。1988年10月,我又去一次,我代表出版社,和他签了约稿合同。1990年他才把《雍正皇帝》第一卷《九王夺嫡》交给我。编辑约稿最重要的是诚心,你看准了人,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实际上是这样,编辑约稿时只有个初步的判断,你不能确定你约的稿子后来一定会卖得好,或者长期流传。但你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做下去。假如我没有坚持约他写稿,没有长期跟踪,没有长期地沟通和对他不断地问候,那我后来可能就没戏。

编辑约稿还需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把作者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尽全力为作者做好服务,让作者作品价值得到最大化实现。二月河后来为什么会30多年一直把他的作品放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和我们对他的全心全意的服务有关。在这一点上我们做了很多的努力,想尽了一切方法,在他没有提出要求的情况下,我们主动给他提高稿酬标准,维护他的切身利益,将字数稿酬改为版税,努力宣传营销,争取评各种奖项,甚至给他找律师,帮他去打官司等,最后才赢得他的信任,所以他才愿意一直把作品交给我们出。后来我不在社长任上,他给我写过两次委托书,委托我管理他的版权。甚至他去世以后,他的碑文,他的家属也找我来给他写。现在,这个碑文就刻在他的墓园里。

采访人:您与二月河的交往可以说是编辑与作者交往的典范,据说二月河交稿时,已经有同类书出版了。一般来说,如果市场上已经有同类书,选题就比较难通过,您是如何争取让社里通过的呢?

周百义:二月河交稿以后,社里头没有任何的反应。因为当时中央电视台播了一个也叫《雍正皇帝》的电视连续剧,作者是计红绪和王云高,他两个也出版了图书《雍正皇帝》。书也出了,电视剧也播了,可没太大的影响。出版社当时的编辑部主任就跟我说,人家才出了书,你再出,行吗?可我觉得,我和二月河合同都签了,书要不出,我怎么跟他交代。我去找总编辑,我跟总编辑说,第一,我已经约了稿,第二,他的《康熙大帝》有很大的影响。我们总编辑不苟言笑,那时候我是个普通编辑,他也不会跟我说废话的,总编辑说,看了稿子再说。为了能使选题获得通过,我写了一个很长的、整个一页的审稿意见,交了上去。我把它的艺术特色和营销策略都写了,它的未来的市场远景也写了。这个审稿意见一直保留着,收入了我写的《长江十年》一书里面。后来总编看了书稿以后,他写了一句话,“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长篇历史小说”,选题后来皆大欢喜地通过了。

采访人:您刚才谈到,编辑能否赢得作者的书稿,关键在于能否使书稿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您是如何让《雍正皇帝》的书稿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呢?

周百义:这主要就是做好宣传营销。我们用的都是常规的营销手段,但我在对他书的维护和营销上是不遗余力的。首先我十分注重图书的宣传。1990年的8月开始征订了,那时候出版社没有自办发行,主要通过新华书店征订。我把《雍正皇帝》的征订介绍写得很精彩。现在书的前言,就是我在征订介绍的基础上改写的,有点像片头,现在很多人编写品鉴《雍正皇帝》的书,还会收入那里头,人们介绍《雍正皇帝》,很多地方都用我写的前言。这个前言有点像骈体文,四六对仗,有些吸引读者。后来一次征订了1.17万册,征订手册我现在还留着,征订以后,社里就有信心了。

后来,我还写了一些书评性质的文章,对书中人物进行分析,有些比较短,有一篇比较长,带有一点学术性,这篇文章先是在南阳的一个内部刊物上发表了,后来在《小说评论》上发表了。当时二月河在文坛上十分寂寞,没有人为他写评论,他经常跟我说,有人准备给他写。说了几年,没看到人家给他写。有些评论家不屑于给他写,认为他是通俗作家。在1994年茅盾文学奖评奖之前,我在知网上搜索了,写他的只有四篇文章,其中还有我的那一篇。现在我看,人们谈论来谈论去,基本上还是我说的那几个问题,所以二月河就十分感激我。我写的题目叫《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从人物、情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历史氛围等多个方面来分析小说的价值。评论这个东西对于作家来说是很重要的,作家希望有人能够把他的作品的价值给发掘出来,如果整个评论界,都不理他,都不屑去说他,他的影响就没有了。

其次是申报各种奖项与举办研讨会。图书获奖能够起到对图书的促销作用,道理很简单,但做好不容易。我们对申报各种奖项都非常重视,《雍正皇帝》曾經获得过河南省政府奖、“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和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等奖项。2001年香港《亚洲周刊》组织海内外专家评20世纪百年百部长篇小说,《雍正皇帝》入选了。最近出版的“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也收入了《雍正皇帝》,收入的只有两部长篇历史小说,一个是《李自成》,第二个就是《雍正皇帝》。现在回想起来,唯一遗憾的是《雍正皇帝》与茅盾文学奖两次擦肩而过。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初评时,我们把《雍正皇帝》报上去了。据说评委们都争着看,看了都是激动不已,爱不释手。解放军文艺社一个叫丁临一的评论家说,《雍正皇帝》是自《红楼梦》以来100年不遇的最好的长篇小说。评论家胡平说,《雍正皇帝》里面要什么有什么,是长篇小说创作最难得的一个收获。《雍正皇帝》在茅盾文学奖初评中获得大多数专家好评,但也有一些专家对此书不十分了解。我的老师告诉我说,作协的一位领导让我们宣传一下。1996年的元月6号在北京的党校订货会上,我们开了一次研讨会,请了中国作协的这些专家,请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的记者,还请了当时正在把二月河《雍正皇帝》改编成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投资方四汇文化公司。研讨会上,专家们从作品的历史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从它的艺术价值、语言、氛围等不同方面做了发言。后来每家报纸都做了报道。专家们对小说的艺术成就、文学价值的高度肯定获得了读者的认同。

召开作品研讨会是一种很普通的宣传方式,但对文学作品的营销十分重要,你没有那样一种形式的研讨会,媒体无法报道它的价值,别人认识不到,就无法去传播。长江文艺出版社不知召开过多少次研讨会了,但这次《雍正皇帝》的研讨会奠定了二月河的长篇历史小说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从大众传播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让社会上的人接受了。后来因种种原因《雍正皇帝》连续两届茅盾文学奖评奖都以一票之差落选,可这个书的艺术魅力,因为专家们的介绍,而被广大读者所熟知。

第四是借助影视剧的热播营销。影视与图书互动传播现在比较常见,可当时许多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电视剧对图书销售的带动作用。1998年11月二月河告诉我说,《雍正王朝》这个电视剧准备播了,中央电视台一频道要播,我立即选择能够影响新华书店和全国读者的《新闻出版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三家报纸的头版刊登紧急征订,同时叫社里加印了4万套,我说要准备好发货,社里很多人都有意见,说我瞎搞。那时候大家都没想到后来的图书能够畅销到如此程度。老实跟你说,电视剧播出前,因为我是社长,压着大家,社里才主动发1万多套。书店都不要,他们说,我们都还有货,要你这干什么。《雍正王朝》11月3日播的,订货会开始是11月6日,开始播前几集,没有动静,订货会快结束的时候,已经播到第五集了,所有的书店都来要货。那时候,大家都觉得电视剧情节十分抓人,都要接着看书,唐国强演的雍正皇帝,确实很经典。后来要货的太多,我又打电话回家赶快加印。后来快过年了,零售店还要货,新华书店发也来不及了,人家不发了。怎么办,我们自己送,送到全国各地去。最远的有一次送到杭州,腊月二十九的夜里才回来。杭州的报纸《钱江晚报》,头版就登了,标题是:杭州告急,长江文艺千里送书,今晨一千套《雍正皇帝》抵杭。我们当时的发行科长写了篇文章,他说“订货方频频催货,出版社是连连道歉”,因为根本来不及印。

《雍正王朝》这个电视剧是一个代表性作品,已经成了经典,几乎每年中央电视台都要重播两次。在海外也是,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年年在重播。电视剧的循环播放对图书在民间的长期销售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宣传达到一定程度后,你想不宣传,别人都会帮你去宣传。我刚好正在写篇文章,我在知网上查了,关于二月河研究的论文有几千篇,要查二月河历史小说,用这个词来全文检索,也有2000多篇,博士,硕士论文有600多篇,其中博士论文有200多篇,硕士论文有400多篇。各种文学史里面,很多都写了二月河,很多大学的教材都把他写进去了。这就是说《雍正皇帝》基本上可以成为一个经典流传于后世。

第五是通过打击盗版营销。《雍正皇帝》畅销以后,盗版很多。我到南阳去,街上卖的都是《雍正皇帝》的盗版,二月河的哥哥那时是文化局局长,我跟二月河说,你应该叫你哥打打假。他说算了,这些人看来是没有钱买书,让他去买盗版便宜些。我曾经亲自带人打盗版,但根本打不完,我们在《新闻出版报》上刊登严正声明,悬赏10万元捉拿盗版者,后来媒体就登了新闻“雍正捉拿假雍正”,打盗版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营销手段。

《雍正皇帝》描绘出了一位善于韬光养晦、大胆改革、铁腕反腐的封建帝王形象,这是这本书畅销的主要原因之一

采访人:常规的营销手段做到极致也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雍正皇帝》实现了畅销。您觉得营销是图书畅销的关键因素吗?

周百义:图书能否畅销取决于它的文本价值,如果没有文本价值,你再怎么营销,怎么说好,也不行。营销只是帮助读者认识发现图书文本的价值,具有文本价值的图书才能够成为一个经典不断地流传。二月河作品的文本是非常有价值的,二月河没什么家世背景,他的《雍正皇帝》自1990年出版以来已经畅销了将近30年,完全是因为读者喜爱他的作品。有人说作家死了20年以后他的作品还有人读,作品可能会成为经典。从今天来看,我觉得二月河的作品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一个作家的作品在市场上有时可能会起起伏伏,但好的东西,是不会被读者忘记的。

采访人:有人认为《雍正皇帝》的文本价值体现在对雍正进行了重新评价,为雍正翻案是这本书畅销的主要原因,您对此有何看法呢?

周百义:关于《雍正皇帝》替雍正翻案,只能说是这本书畅销的因素之一。如果不研究历史的人,光凭民间传说,会对雍正印象不好,但是一看史书,书上已经记载得比较详细了。二月河替他翻案,部分改变了人们对雍正的看法,这只能说仅仅是一个因素。真正畅销的原因,是他没把雍正这个人物写成一个深不可测的君王,而是把他当成一个文学人物来写。二月河调动各种文学手段,描绘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崭新的文学形象。如果仅仅是翻案,写写文章就可以了,而他,则是为新时期历史小说创作贡献了一个优秀的范本。

《雍正皇帝》长销、畅销的最关键因素还是他的文学价值、文学的感染力、艺术的感染力。他不是简单地再现那一段历史过程,不是简单地对历史人物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而是通过塑造一系列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出广阔的社会历史生活画面,特别是清代宫廷生活的呈现。二月河对人物的刻画,对氛围的烘托,情节的把控、包括语言有他的独到之处。他的小说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其中的人物都是栩栩如生的,让人过目难忘。他特别善于编织故事情节,一环套一环,一个情节接一个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他的小说语言生动,善于借用民间大众的俚语、习语,生动活泼,但又符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所以有人告诉我,说他读二月河的小说,一共读了21遍。

当然一部书能否畅销,它会有很多因素,文本价值是最重要的,然后是社会背景、宣传营销等。它是一个很复杂的因素,是各方的合力造成的,所以说替雍正翻案只是导致《雍正皇帝》畅销的一个因素。

采访人:您认为《雍正皇帝》畅销的主要因素是他成功地塑造出了雍正等一系列文学形象。请您对雍正这一文学形象进行一些详细具体的分析。

周百义:二月河塑造的雍正这个文学形象,与人们传说中那个依靠篡改康熙遗诏而登上宝座的残酷无情的皇帝形象是不同的。雍正当太子时,因为母亲在宫里没有地位,所以比较低调稳重。康熙后来在众多的皇子中选中他,就看的是他铁面无私,敢于任事。同时,特别是对待废太子的态度上,赢得了康熙的信任。《雍正皇帝》有三卷,最精彩的是第一卷《九王夺嫡》,第一卷充分展示了雍正的政治谋略。当康熙第一次废掉太子时,雍正不是趁机踹太子一脚,自己趁机去夺这个位子,而是去代太子给康熙传话求情。希望太子能改邪归正,支持太子复位,让康熙觉得这个人有胸怀,有度量。第二件事是当时康熙第八个儿子的门人任伯安为官员们建立了很多私密档案,以便在关键时候能够要挟官员,这在封建社会那是违法的,雍正派人到江夏镇把密档找到了之后,并没有交给皇帝,而是把它烧了。后来康熙问起这事,他说是为了不引起朝野震动,他自作主张把它销毁了,康熙觉得他有大局观。还有一件事,皇帝让皇子们每天把学习的功课给他送去,他的功课里都是那些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文章和诗歌,皇帝看后,觉得这个人没有野心,把天下交给他放心。

但雍正当上皇帝之后,他就完全变了。为了维护他光明正大的皇帝形象,那些帮助他登上皇帝大位的心腹幕僚有的被杀害,有的被迫退隐山林。为了稳固大清王朝的统治地位,他整顿吏治,铁腕反腐,他的很多亲近的大臣,如年羹尧、隆科多都给杀了。为了避免兄弟互相残杀的局面再次出现,他甚至逼迫有野心的亲生儿子弘时服毒自尽。这一方面说明他残酷无情,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为了江山稳固、天下太平所体现出的大无畏精神。

采访人:您刚才谈到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图书畅销的一个因素,您可以分析一下《雍正皇帝》的畅销与社会环境的联系吗?

周百义:任何一本书畅销,还要能够成为经典,它与当时的社会环境都是有密切的关系的,假设我们现在写一个农村的包产到户,你现在写这个东西,大家就不会再感兴趣。在改革开放之初,如果写城外人进城,一个农民到城里来,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大家都会看,现在你要再写这个东西,就没有人去看。

有一个文学理论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二月河也说他创作的目的就是替古人画像,供今人照镜子。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正是由于这种相似我们才能从历史中获得启示和借鉴。二月河小说中描绘的康熙末年,吏治松弛,国库亏空,官员腐败。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描绘出了雍正这样一位善于韬光养晦、大胆改革,铁腕反腐的封建帝王形象,并体现出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这样一个改革者形象的这种一往无前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他与清代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相似性,这个社会还有许多改革的阻力,有拉帮结派及贪污腐化的现象,广大人民群众特别希望能有大刀阔斧的改革者来革除弊政,改革者们也希望从这个文学形象身上获得一些借鉴,这可能是雍正皇帝这部小说能够引发共鸣,受人欢迎的社会环境因素。

采访人:作为一名出版人,二月河塑造的雍正这一文学形象对您有哪些启发。

周百义:看了《雍正皇帝》对我的一个深刻的启发就是说,一开始做事,功利性不要太强,要顺其自然,要等待机遇,机遇来了再大显身手。雍正当亲王时,已经有了太子,他的内心中根本没有当皇帝的打算。后来是康熙要废掉太子,他才有了可能。雍正当皇子时,本本分分做自己的事,不去掺和。后来有了机会,他在幕僚的怂恿下,才动了夺嫡的念头。这就是说,做任何事,在机遇没有来时,要修身养性,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要一心钻营,有非分之想。但机遇来到时,一定要抓住机遇。有了一个平台,要尽心尽力地做事。有的人开玩笑说我有点像雍正,当编辑时就踏踏实实,组稿编书,后来我当了社长,就去搞三项制度改革,大刀阔斧,不徇私情。

再比如我们做书也是一样的,许多书你很难预测它上市后一定会火。比如《活着》《狼图腾》,包括《雍正皇帝》等图书,一开始谁都不能确定后来是否能够大火。《活着》一书,初版是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但是市场反应平平。后来因为在国外获了一些奖项,这本书才引起市场注意。一本书如果通过你的专业判断,认为这本书有价值,不管它市场的反应如何,你一定要努力把该做的做好。如果你尽力了,图书的市场也一般般,你也不后悔。如果机会来了,你要迅速地捕捉市场的信号,及时地采取各种营销措施,把这本书的潜在价值开发出来。所以做书的时候,一开始要踏踏实实把前期工作做好,要有上中下三策,要有各种应对的准备,不要一开始就说这个书如何如何,可能你想它火,它火不了;但是你只要抓住机遇,上穷碧落下黄泉,把所有的手段都用上,结果可能出人意料。雍正登基,民间传说是雍正改了康熙的遗诏,二月河通过认真地分析,認为“改诏说”缺少可能性。雍正能够登上大位,是他通过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才赢得康熙信任的。所以,二月河对雍正形象的塑造,对于我们对待名和利,如何做人做事,在某种程度上,也还是有所启发的。

采访人:总的来说,《雍正皇帝》会作为一部文学经典流传下去,这本书是您与二月河长期友谊的结晶,请您总结一下您与二月河的关系。

周百义:中国俗话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你敬我三分我还你一尺。我作为一个编辑,与二月河倾盖如故,交往三十余年,与双方的互相尊重有关系。通过编辑二月河的图书,我与他成为知心的朋友,是我的幸运。书比人长寿,编辑是依附于作者的,作者的书能够长寿,编辑的生命价值也就充分体现出来了。我觉得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是沾了二月河的光,真的。

(北京印刷学院研究生黄丽、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崔璐参与了此次采访的录音录像与初期的文字整理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二月河雍正皇帝雍正
二月河自修止谤
雍正:朕终于把自己毒死了
雍正:奏折上面玩段子
自修止谤
论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浅析《红楼梦》对二月河创作的影响
恼人的人数问题
这么痴情的皇帝我也是第一次见
雍正时期官吏任用与监察及其启示
雍正时期官吏任用与监察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