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荣
摘要:跨境出口零售在跨境电商中起步早、发展快。在经历一个阶段野蛮式增长后,高端运营和复合型管理人才已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培养懂外贸、通语言、了解国外市场、推动跨境电商平台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打破跨境出口零售企业发展瓶颈的首要举措。本文分析了跨境出口零售企业面临的人才困境,基于校企协同育人视角,探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新路径,以破解企业用人、留人难的困境。
关键词:跨境出口零售企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路径
基金项目:2019年苏州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研究课题[2019JG211]。(课题名称:企业冠名办学模式下高职“分流式”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跨境电子商务为更多的中小型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良机。一带一路形成的全球互联互通新格局,更让沿线国家国际贸易跑出加速度。苏州作为全国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已经呈现出产业集中性、人才集中性、技术和工具的集中性等特征。传统企业面临着“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压力,大批企业急需电商专业人才帮助企业打通海外销售渠道以实现转型升级。当前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问题当属人才问题,面对跨境电商企业高速增长态势,人才供给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根据对苏州市跨境电商人才需求量、需求岗位、企业对人才学历要求的调研结果显示,85%的企业存在跨境电商人才缺口,懂外贸、通语言、了解国外的行情,有较好的外语基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背景和自主驱动力学习的复合型人才、高端运营人员和能够整合供应链资源的管理人员,更是受到企业追捧。
一、跨境出口零售企业人才困境分析
(一)高校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性矛盾突出
高校人才供应对行业引领作用明显不足,校招形式存在缺陷。很多高校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业能力的师资力量,教师所能讲授的知识理论未能细分到企业操作层面,或者缺乏平台、产品、物流等供应链资源。教师所传授的跨境电商行业技能甚少,或者说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技术与信息往往滞后于产业发展。这导致一方面高校在源源不断地向市场输送“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校招学生说起理论来一套一套,但真让他们沉下心来进行学习和实操时,就时不时掉链子,他们在学校学到的许多商贸知识和外语,在工作中起不到太多作用,工作中会感到无所适从,产生挫败感。同时部分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眼高手低、能力低下,工资要价却高,存在严重的浮躁心理。
(二)社会培训机构泥沙俱下,培育的学员素质不太稳定
企业一方面从高校招聘人才,并不断进行社招增加人才储备。大量推波助澜的媒体和培训公司帮助更多人认识了跨境电商。无论是平台服务商还是本地的商会协会,也在不断宣传跨境电商的美好前景。跨境电商快速发展产生大量的人才需求,催生了大量的跨境电商培训机构。许多培训机构利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强化培训就向用人单位进行人才输送,由于没有契合用人单位企业文化和产品特点,培育出来的学员们素质不稳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由于梦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新员工干不了几天纷纷辞职不干,炒了老板鱿鱼,老板成了弱势群体。
(三)市场人才竞争激烈,流失严重
高流动性成为跨境电商行业的一大特点。很多出口商家自己单干的时候可以做到风生水起,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到了一定阶段都会交给自己的团队去做,但往往下属业绩都会出现倒退情况。究其原因,在于缺乏能够帮助企业带领团队的核心骨干。不少跨境电商企业都有所谓的合伙人计划,鼓励内部孵化创业,激励这些年轻人前行,但往往一不小心这些主管摸到些公司经营思路后,便会悄悄地把人拢到一起,先后辞职自己继续单干。许多企业通过招聘公司、猎头公司招聘团队带头人,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招聘的高管流动性大,除非升职加薪,否则能够在一家企业稳定待上三年的并不多。通过外部渠道招聘的高管基本留不住,真正高端的人才很难留下,即使留下,所花费的代价也很高昂。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一)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跨境电商人才培養是高校与企业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战略协同的契合点。校企双方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按照“互联共建、职责共担、成果共享”原则,深化校企合作,组建跨境电商企业学院,推进双主体育人,使高校供给侧与企业需求端协调共振、良性互动,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双师团队、文化融合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缓解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二)工学结合,构建层次递进的三阶段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
跨境电商人才梯队包括基础人才、精英人才、高级或创业人才三个层次。
近两年来,沙洲职业工学院与合作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遵循跨境电商人才成长规律,校企共同构建了“普及型培训、精英提升计划、核心骨干裂变”计划层次递进的三阶段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围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基本问题,通过校企“双元主体”协同育人,使企业文化进教室、企业案例进教材、企业专家进课堂。通过进阶考核、“实战孵化、进阶培训、大咖指导、名企走访”等形式,让一部分优秀学生流向合作企业的不同岗位,有利于企业摆脱用人、留人难的困境。
(三)建立人才进阶考核评价机制
基于跨境电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校在完善校企合作理念、文化、制度对接路径的同时,应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评价核心,将就业创业能力、企业满意度、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增加完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完成结果和完成过程”“实习对口率和留企就业率”“学生满意度和企业满意度”等多维指标的校企合作评价机制。
(四)打造和培育跨境电商培训基地
联合高校建立企业学院等产教融合载体,以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学生自主创业平台,以真实性项目为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平台,负责产品链的供应和与学生对接,并强化与生态圈对接。逐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基础技术技能、职业岗位技术技能和拓展技术技能。提供就业与创业岗位,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三、结语
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人才,目前跨境电商企业人才主要来源于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但都存在缺陷。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各自资源优势,建立企业学院等校企合作平台,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破解企业人才困境的有效途径。校企双主体培养的学生上手快、成长好,企业用人有保障,使企业有效摆脱用人、留人难的困境,实现了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