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琳
摘 要:主要探讨分析了影响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找出症结所在,并提出提升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对干旱地区造林工作有所指导,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效率和质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因素;提高方法
甘肃地区分布大面积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燥,而且年平均降水量在380 mm左右,蒸发量高,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干旱地区恶劣的环境条件对造林成活率造成很大影响,导致当地造林成活率普遍不高,林分质量差,严重影响森林效益发挥及当地人民群众的造林积极性[1]。如何改善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的局面,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1.1 政策因素
1.1.1 产权不明晰
在当地林业造林过程中,国有林地、集体林地及个人承包林地都存在产权不明晰的问题,无法有效明确责任,更难以保障个人、集体林地的所有权、收益权与处置权,对造林工作者积极性和责任感造成很大影响。有的虽然具有明晰的产权,然而现行政策导致林权拥有者无法自主地左右林木收益、处置与开发利用,难以有效保障林木权属安全问题。如部分人工林被划入天然林保护工程禁伐区域范围,导致个人和承包单位只拥有造林和保护的义务,但是收益权却被遏制,对其造林积极性造成很大影响。
1.1.2 采伐限额制定得过死
在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林木采伐限额制度,由于采伐限额制定得过死,木材的生产及流通严重影响造林者的收益,以至于林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外部支持力量明显不足,影响社会力量在林业建设中投资的积极性,对造林成活率造成不利影响。
1.1.3 政府错位和越位
有的地方政府只看重政绩,对于跑项目和立项较重视,而在项目管理及质量管理方面重视不够,只注重规模,对群众利益不顾忌,不重视科学和造林地立地条件调查,对树种盲目引入,影响成活率,同时存在繁多的检查验收程序,使项目成本大幅增加,还造成严重的基层负担。如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国家不仅对造林进行核查,同时县乡也进行自查,还有省市及有关部门的抽查、检查等,造林工作者时常处于应付检查的状态,还会引发很多弄虚作假问题,影响造林质量。
1.2 管理因素
首先,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同时没有明确划分责任主体,时常通过行政命令进行项目管理。由于随意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对造林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形成很大阻碍。造林工程开展过程中项目管理存在很大不足,缺少健全的制度与标准。管理手段还亟待提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只看重结果,特别是检查核查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均采取事后检查的方式,有质量问题出现时难以有效弥补。缺乏健全的管理队伍,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管理理念陈旧,缺乏先进的管理知识。
规划和计划没有形成有效衔接,现在很多造林工程规划工作都是自上而下开展,和具体情况存在非常大的出入。造林工作实施过程中,从下达资金到任务落实还有实施地块,差距非常大,规划和计划没有形成有效联合,苗木和整地等前期准备工作明显不足,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
1.3 经济因素
造林工作的开展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但是在造林工作实际中还面临造林资金投入不足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造林工作,然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却存在落实难的问题。造林工程由于资金不足,对工程管理工作形成很大阻碍,难以有效保证林木成活率。同时,项目管理及经营管护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导致造林资金挪用现象较普遍,抚育管理工作跟不上,影响造林成活率。另外,造林工作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特点,生产经营者往往投入了很多资金,却难以利用市场收回,而且生态补偿基金范围有限,补助标準较低,严重影响造林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对造林成活率也造成很大影响[2]。
1.4 技术因素
造林工作的开展需要科学的设计及规范施工,但由于监督措施和手段不足,很多作业设计不科学、不合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不足,没有按照自然规律及经济规律认真开展,还有的没有严格依照设计进行施工,没有按照造林技术规程科学合理地开展整地育苗和移栽工作,影响造林质量。林业工作人员和林农素质普遍不高,先进的管理与技术缺失,都对造林成活率造成很大影响。
在造林工作过程中没有按照《种子法》有关要求及国家各类苗木标准科学合理地选择种苗,为认真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栽植,苗木栽植过程中出现“伪劣苗” “关系苗”及 “人情苗” 等,对造林成活率造成很大影响。
1.5 自然因素
降雨偏少、干旱、岩石裸露、土壤贫瘠、高海拔、干热风等恶劣的自然因素,是导致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更难以有效地保证造林成活率。
2 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措施
2.1 对林业政策不断完善
加强林地产权制度改革,稳定所有权,放开使用权并搞活经营权,按照“谁造林,谁所有,谁投入,谁收益”的原则,确保权属安全。加强改革,对于“四荒地”进行拍卖,农民不是不知道进行“四荒地”开发能够增加收入,达到致富的效果,也不是不知道如何种树种草,关键是对于权属没有安全感,对于政策存在较大的疑虑。造林工作需要长期进行,而且投资较大,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应当进一步明确权属问题,与造林工程相结合拍卖“四荒地”,交给农民使用权,让农民拥有稳定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造林工作中,充分利用闲置荒地资源进行造林,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3]。
2.2 对造林工程严格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造林工程管理水平,应当运用更加科学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科学地进行管理,保证造林成活率。同时将过去事后管理模式转变为预防与改进,加强全过程全员管理,科学管控造林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造林成活率,按照规划设计科学施工,并在相关标准要求下认真验收。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应当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培训,增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转变政府职能
在造林项目及科技推广工作过程中,应当将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出来,针对造林工作实际,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与相应标准,加强造林工程监理及招投标管理。为了保证造林成活率,还应当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全面地监管造林成活率。按照有关制度要求,科学合理地开展造林管理工作,并有效改进造林质量检查验收程序,控制和减少政府管理运行成本投入,为基层干部群众松绑,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造林工作中,保证造林成活率。
2.4 利用旱作造林技术进行造林
2.4.1 优选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树种
干旱地区造林工作中主要的树种包括柠条、沙棘等,柠条通过直播造林具有很高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同时在干旱地区造林过程中,还可以选择祁连圆柏、白榆、柽柳、沙枣及油松等具有较强适应干旱地区气候条件能力的树种。
2.4.2 培育优质大苗造林
加强优质大苗培育,是保证造林成活率的关键。相关造林实践表明,青海云杉大苗通过带土球移栽,可以达到80%以上的成活率及95%以上的保存率。
2.4.3 容器苗造林
容器育苗保水性非常好,同时具有很好的保肥性,能够减少造林操作程序,无缓苗期,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春、夏、秋三季都可以采用容器育苗,而且相较于裸根苗造林具有更高的成活率。
2.4.4 科学整地造林
在干旱地区造林工作中,整地是十分重要的造林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蓄水保墒能力,增强土壤肥效。科学整地就是依照造林地地形地貌特征及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整地,缓坡地带可以利用水平沟整地,或者反坡梯田整地,如果存在较大坡度的造林地,可以运用鱼鳞坑整地方式。坡度平缓地带造林,可以运用开沟带状整地,一般深度控制在30~50 cm,這样更利于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2.4.5 其他造林技术
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干旱区可以利用汇集径流造林方式,通过人为手段,汇集自然降水进行造林,为苗木生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这种造林方式不仅经济、生态,而且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如果能够有效控制成本,便可以在合适地区广泛推广。
在干旱地区造林工作中,除以上技术措施外,还可以运用坐水泥浆法及窄缝造林法进行造林。通过吸水剂、ABT、根宝、旱地龙等,提高苗木抗旱能力。另外,还需强化抚育管理,确保栽植密度的合理性,做好松土除草工作,保证苗木健康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
参考文献:
[ 1 ] 张生贤,候维平.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林业的思路与对策[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8(1):13-18.
[ 2 ] 李桃.甘肃干旱半干旱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23):14-15.
[ 3 ] 张连翔,孔繁轼,步兆东,等.制约朝阳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