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摘 要:作为科学推理的重要构成,归纳推理是得出结论的基本途径.在事物基本属性的归纳和推断、基本规律的总结和提炼中,合理的推理不仅能优化知识的形成,实现对新知识的同化和迁移,而且能更本质地内化过程遵从的一般规律,积淀更丰富的解题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科学推理;归纳推理;科学思维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等得到结论” [1].作为科学推理的重要构成,归纳推理是得出结论的基本途径,它是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提出一般性知识(概念、规律、原理)为结论的推理.如图1所示,依据个别性判断是否涵盖某类整体,归纳推理区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又依据对象与其属性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把不完全归纳推理进一步细分成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一般而言,归纳推理由分析前提、综合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其中完全归纳推理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在结构上比较接近,只在综合前提部分的断定上有区别:前者个别性判断涵盖了一类事物的整体;后者个别性判断则是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同时要求已作的个别性判断没有反例出现,如图2所示.科学归纳推理可以看成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发展,但结构相对复杂,不仅需要在综合前提中判断对象与属性间的必然联系,而且要逐项对分析前提部分作此判断,图3为其推理结构.
我们知道,三类归纳推理推知的都是一般性结论,科学概念和规律就是一般性知识,因此归纳推理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基本来源.下面就结合教学谈谈笔者的实践思考.
一、辨析概念关系 审视结论科学性
教学中教师很少会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推理过程,即便经历该过程的某些阶段,也会因为逻辑应用上的偏差,导致过程的不科学,由此而来的推断也就不可靠了.以完全归纳推理为例,该推理的前提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断定了该类每一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结论断定的是整类事物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2]101.其结论断定没有超出前提断定的范围,因此只要前提真实形式有效,结论得出是必然的.
值得注意的是,逻辑学中概念间的关系是根据外延间关系来确定的,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必须是全称判断,即结论与分析前提中个别判断的主项必须是属种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实际推理过程中,有时单独判断前提和结论都是正确的,但因未厘清两者概念间的关系,会导致推理过程的错误.
案例1 归纳核子数、原子核数与质量比之间的数量关系
Ⅰ.分析前提: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质子总质量与碳原子质量[112]之比取整数(真).
原子核内中子数等于中子总质量与碳原子质量[112]之比取整数(真).
Ⅱ.综合前提: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是原子核的全部核子数.
Ⅲ.结论:所以,原子核数等于原子核质量与碳原子质量[112]之比取整数(假).
【案例分析】推理中,我们先对核子情况逐一考察,判断每一场合都具有核子数等于该核子总质量与碳原子质量[112]之比取整数,在确认已穷举全部核子的情形下,推导出“原子核数等于原子核质量与碳原子质量[112]之比取整数”的结论却是错误的,原因在于结论中的“原子核”与分析前提中的“质子”“中子”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非属种间的包含关系,推理逻辑上出现了问题.而且,综合前提中的“原子核的全部核子”与“原子核”也不是同一个概念,类似这种推断是常见的错误情形,正确的结论应该是“核子数等于原子核质量与碳原子质量[112]之比取整数”.
由此,教学中在掌握推理结构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明确结构各部分间的逻辑关联,在归纳过程中要求学生审视结论与个别判断主项间的概念关系.同时加强推演结论的专项训练,形式上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共学,学生之间互练,也可以安排纸笔练习集中突破.需要指出的是,完全归纳推理结构虽然简单,但在严格的科学推理论证中却常常被用于推断正确的一般性论断.
二、研判前提真假 审思结论合理性
归纳推理的前提必须是确凿的事实,如出现一个假判断,就可能得到错误结论,这是由归纳推理自身性质及特点决定的,也是与演绎推理的不同之处.教学实践中,为了增加解题思路的指向性,提高效率和准确率,教师通常会指导学生反思解题进程,归纳策略技巧,提炼二级结论.这个提炼过程其实就是简单枚举的推理过程.
以简单枚举归纳推理为例,该推理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而没有遇到相反情况,结论推出整类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由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只是考察了事物的现象,没有进一步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未研究事物的本质,而且结论断定又超出了前提断定范围,即便已考察对象没有相反情况出现,也并不代表该类中不存在相反情况[4]21.所以,它只能做出或然性结论,而提供不了必然性论断.当然,考察对象越多,结论就会更合理更可靠.
案例2 归纳异形单摆周期公式中等效重力加速度g效的表达式
比照标准单摆(单摆系统处于单一重力场及惯性参考系)周期公式T=2[π][lg]中的重力加速度g,以确定等效重力加速度g效的表达式.设摆球静止时摆线拉力F,摆球质量m,则带电摆球的单摆系统有 .
Ⅰ.分析前提:置于恒定加速度環境中,摆球再受到大小不变的力,有g效=[Fm](真).
置于匀强电场中,摆球再受到大小不变的力,有g效=[Fm] (真).
置于悬点处点电荷电场中,摆球再受到大小不变的力,有g效=[Fm](假).
Ⅱ.综合前提:恒定加速度环境、匀强电场、悬点处点电荷电场中,带电摆球再受到大小不变的力且没有出现与之相反的情况.
Ⅲ.结论:所以,一切摆球再受到大小不变的力,有g效=[Fm] (假).
【案例分析】单摆置于悬点处点电荷电场中,带电摆球受到的库仑力沿摆线方向,对摆球在振动方向上的回复力没有贡献即g效=g,因此摆球运动周期并没有改变,正因为前提中包含了假判断,因而结论就是假的.类似只根据少数表面现象就轻率地做出一般性的结论,在逻辑上犯了“轻率概括”或“以偏概全”的错误.
事实上,简单枚举推理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初步研究阶段,我们并不能在短时间内为某些现象找到充分概括的根据,这时就得先根据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概括出一个初步的假定,然后再逐步寻找根据,发现其规律性,证实或推翻这个最初的假定[2]102.这种归纳在教学中应用广泛,譬如在光本性的探索中,托马斯·杨、菲涅耳、马吕斯等分别观察到了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据此断定光是一列波,但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反例否定了光只是一列波的论断.又如人教版必修一《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节渗透并应用了该推理的思想:由实验数据作图猜测a∝F,a∝[1m]→多次完成类似实验,发现都存在相似结论→根据这些结论推导出的很多新结果都与事实一致→结论上升为“定律”.
我们体会到,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教师又不能提供适宜的感性素材,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抽象结论是比较困难的.这启示我们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首次构建过程,使学生对概念、规律形成清晰的理解;善于引导学生辨析知识点间、知识组块间的区别与联系,暴露学生的思维进程,切不可直截了当给出结论.与此同时,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审视反思过程的严谨性,另一方面也要为学生反思结论进行把关,增加可靠性,还要结合实例教给学生一些归纳推理的逻辑知识,进而提高结论的合理性.
三、施行分步归纳 审度结论严谨性
一些场景蕴含的一般性结论比较抽象概括,特别是涉及了多元情形、牵涉到多个物理量、关联了多类归纳推理形式时,学生头脑中不易形成正确的表象,为此教师引导学生顺利归纳成为一个难点.教学中如何有序呈现事实,如何铺设具体化归纳情境,如何引导学生分散难点、分步归纳、形成严谨的结论,就尤为重要,而科学归纳推理往往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科学归纳推理需先根据前提断定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是否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并分析这部分对象和属性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断定这一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
关于科学归纳推理结论的真实性存有争议,目前更多认同或然性,主要原因是结论的断定超出了前提断定的范围.但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对事物经验的重复判断不同,科学归纳推理深入进行科学分析,以认识因果关系、本质联系为根据,因此结论高度可靠[4]21.更需一提的是,这种可靠性与前提中断定的个别对象的数量无关,因此不需要列举大量对象,有时甚至只根据一个典型事例,就可以做出正确的结论[4]22.在科学发展中,许多科学结论都是在观察、实验等认知材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归纳推理的结果.
案例3 归纳“楞次定律”
该案例采用分步归纳的方式.
1.记录如图4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实验结果,梳理因果关系,把原磁场、感应电流磁场、原磁通变化分别记为B0、B感、[Δ]φ0.如图5,归纳一:由完全归纳推理推知,B0在某方向增加时,B感方向与B0方向相反;减小时相同,即“增反减同”.
Ⅱ综合前提:B0向上、向下增加、减小是B0变化全部情况
Ⅲ 结论:所以,所有B0增加时B感与B0方向相反,
B0减小时B感与B0方向相同,即“增反减同”
2.进一步推断B感方向的规律.如图6,归纳二:个别判断的B感方向与“阻碍”属性之间的因果关系,由科学归纳推理推知,B感总要阻碍[Δ]φ0,从而得出“楞次定律”.
【案例分析】在探寻B0、B感与[Δ]φ0之间关系时,学生会发现物理量间没有简捷直接的对应关系,因此教师要引导呈现利于归纳的情境,进行分步归纳:一是引入既与B0方向及大小变化([Δ]φ)有关又与I感有关的“中介量B感”,通过完全归纳推断“增反减同”;二是建立B感的方向通过抵消或弥补来延缓[Δ]φ0的必然联系,并由科学归纳断定B感总要阻碍[Δ]φ0.
归纳推理尤其是科学归纳推理过程本质上是概念、规律发生和得出的过程,契合了学生认知的渐进发展,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得出结论,理应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关键.依据事物的不同情境,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口述事例、“出声思维”、自主实验,教师推演关键过程、多媒体展示、实验演示等来呈现个别化对象与过程.在正确评估归纳难度基础上,若需要学生自主提炼,那么不同事物的共同属性应突出一些;若是借助教师的协助,那么规律可以更隐含抽象一些.教师若能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或引导学生)形成概念、提炼规律,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促成归纳推理能力的提高.
总之,三类归纳推理在学生获取新知识、拓展认知范围上都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事物基本属性的归纳和推断、基本规律的总结和提炼中,合理的推理不仅能优化知识的形成,实现对新知识的同化和迁移,而且能更本质地内化过程遵从的一般规律,积淀更丰富的解题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1.
[2]刘邦凡,何向東.认知科学视域下的归纳逻辑研究述评[J].逻辑学研究,2014(1).
[3]李衍华.正确进行归纳推理的条件及结论的性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12):17-19.
[4]苏俊华.科学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推理能力的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