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性教育是党的光荣传统,也是党的政治优势所在。新时期,如何将红色精神与党性教育有机的融合,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的干部,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统一全党思想,是党校人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红色文化;党校;教育;思考
1.党性教育的理念必须与时俱进,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的成果运用到党校课堂,党性教育的理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党性教育的理念先进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管理。不同的党性教育理念导致不同的教育行为,从而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随着时代的变迁,党性教育应在继承和弘扬党性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还应与时俱进更新党性教育理念,用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党性教育理念引领党性教育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一些基层党校开展党性教育过程中在理念上存在以下误区:(1)认为党性教育是党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可或缺,因此,所有班次不加区别地统一设置。(2)党性教育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员的个体性、思想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党性教育应把握时代特征,根据中心任务的变化,把握党员党性的变化规律,不能循规蹈矩
客观的说,党性教育的内容有一定的共性,即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组织纪律始终是党性教育的基本内容。但这些基本内容具体到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不同党员身上也应各不相同,否则就缺乏针对性。红色精神是党在不同时期光荣传统和时代精神的总称。应根据不同班次培训的要求,结合党校教育的基本理论,选取红色精神中的典型案例,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案例,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提高学员的认知能力。通过差异性的党性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此外,党性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发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确保党性教育的方向性,更要体现党员个体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通过问卷调查,学员交流,课前学员需求调查等多种渠道了解学员的意愿、思想,遵循他们的思想形成和行为变化规律。为此,有必要加强对党校学员思想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应针对不同出生年代、不同岗位、不同班次的党员群体在价值观、纪律观、工作观等方面的特点和区别;社会职业多元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信息渠道多元化给党性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不同群体党员的在党性教育中的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学习特点等等。只有摸清弄懂了党员的思想特点和行为规律,才能满足其学习需求,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党性教育要体现时代性,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党的政治路线,是党根据各个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和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提出的一个时期的总任务、总方针、总政策。因此,党性教育过程中,要把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凝聚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研究党的历史经验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把个人的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体现党性教育时代性的同时,体现党性教育的具体性、现实性和鲜活性。把党性教育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之中,正视党员个体在现实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正视党员追求个人利益、个人价值、个人发展与发挥先进模范作用之间的矛盾问题;正视党性与人性、党性与个性之间不协调的地方。
3.党性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是党性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
教学形式创新,必然会增强党性教育的生动性,提高学员的参与度,这是很多党校党性教育的共同体会。但是,党校开展党性教育时,一味地模仿,或者所谓的换汤不换药地“借鉴”,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党性教育教学形式上几乎千篇一律,没有丝毫生气。比如理红色精神教学多采取课堂讲授、现场教学、激情教学、访谈式教学、分组讨论、影像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虽然,这些形式也起到教育党员的作用,但是,单纯形式化党性教育带来的是只是场面的热闹,并不能使党性教育达到“入脑入心”的预期,从长远角度考虑,各地党性教育如果形式雷同,重形式轻内容的结果就会造成形式主义在党性教育中的泛滥。各地党校党性教育中既要搞好共性的理论教学,又要考虑当地红色资源的优势,个性化发展,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要挖掘当地红色精神的资源,通过对红色精神的研究,出版相关书籍、影视资料或是开展网上课堂等多媒体互联网方式,既可降低教学成本,也可以丰富党性教育资源。同时,满足不同班次党性教育差别化的需求,提升党性教育的针对性。
4.科学的党性教育检验手段是保证党性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党性教育重在实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实践也是检验党性坚强与否的试金石。一个干部党性强不强,作风正不正,干劲足不足,和人民群众的感情深不深决不能简单地看他的口才好不好,不能看他写的论文长不长,不能看他结业考的分数高不高,也不能说通过优秀学员的评选就可以认定。当前,关于如何科学检验学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是各地党校共同存在的一个难題。我们固然可以通过出勤、考核、考试、谈访、问卷等手段来测定其对党的认识,得出其组织纪律性的的强弱与否,基本判断其平时学习积累的多少与优劣,但是,这决不能成为其党性坚定与否的唯一依据,更不能成为日后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不能否认当前党校采用一些方法来检验干部在校党性教育成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但是,党性教育的实效性检验方式、方法需要探索与完善。党性教育的根本是要看收效如何。党员党性先进与否直接关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关乎党的执政能力。战争年代,参加革命和加入党组织,意味着担当艰巨、危险的任务,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在这样的条件下,意志薄弱的党员即使混进党的队伍,残酷的环境也起着大浪淘沙的作用。和平年代,党情国情世情发生了深刻变化,解决好党性教育实效性的检验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目前,一些基层探索“行动学习法”。即在一个专门以学习为目标的背景环境中,以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作载体,学习者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任务、项目等进行处理,从而达到人力资源开放和组织健康发展的目的。参训学员深入到所在市区重点工作,到一线岗位检验党性教育的成果,学用结合,教学相长,丰富和发展了党性教育的内容。也有一些基层党校探索实践“跟踪考核法”,即在学员培训结束返回单位后,结合其一定时期后的工作表现,给出综合的评价。还有的地方党校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学员的党性教育实效做出结论,即结合学校、单位、所居住社区三方面的反映综合画像。这些有益的尝试,增强了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党员在学中干,干中思,将党性教育推向更高水平。
作者简介:孙海云,中共如皋市委党校高级讲师,中共南通市委党校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