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师专业技能发展为导向研究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

2020-01-07 08:08赵连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8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体系院校

赵连明

[摘           要]  现阶段,若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可尝试以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为突破口。在教师专业技能发展过程中,教师评价体系的改革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入调研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能现状,从中挖掘教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以高职教育中教师专业技能发展为导向,系统构建和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一支高水准、高素质的现代化师资队伍。

[关    键   词]  教师专业技能;评价体系;导向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084-02

对高职院校教师而言,其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发展主要有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所教授专业领域内专业知识的掌握;二是通过深入行业企业实践掌握的专业实践能力,对行业发展动态的了解,以便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三是在专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四是具备一定的教育学理论基础以及教学能力,灵活地运用各类教学中的教育资源,培养自身在道德和素质层面的综合能力。

一、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能实际发展情况

通过对各职业院校总体调研发现,高职教师自身专业知识亟待更新,专业实践能力匮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落后,专业领域的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缺陷,造成上述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高职院校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内涵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尚未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在正式上岗前未接受过系统的培训;教师评价体系不合理等。且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有近85%以上的高职教师认为影响“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因素就是不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因此,有必要厘清现有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漏洞,探寻问题根源,并以此为出发点对整个评价体系进行系统优化和完善。

二、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不明显

与本科层次相比较的高等教育,具有十分显著的特性。高职教育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主要任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而这提高了对高职教师“双师”技能的要求。2014年国家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决议,提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相关举措,并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中明确提出,应加快实现对“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的优化与完善。但现阶段国内高职院校均采用学校自主构建的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评价不够重视。高职院校的办学主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若要从根本上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有效衔接,需进一步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若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不重视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将对高职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评价指标缺乏合理性

在整个教师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系统基础组成部分之一,其设置的合理与否,关乎整个体系的健全性与科学性,在某种程度上引导着教师的发展。大部分高职院校将科研成果作为评价教师的核心内容,呈现出“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责任心不足,即便是获得相应的科研成果也难以为教学工作和社会生产提供服务,不但会严重阻碍教师专业技能发展,且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师资队伍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盲目追求对教師教学科研成果等显性指标的评价,严重忽视一些隐性指标,如教师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以及发展潜能等,使整个评价体系缺乏全面性和合理性。

(三)评价主体不全面

从根本上来看,教师评价体系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推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单纯以教学督导、领导、学生和同行所提供的评价结果,无法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但是评价的对象,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如果教师不能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过程将导致教师在认知层面产生不平等性,滋生大量抵触情绪,对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严重打击。另外,行业企业等社会评价主体的缺乏也无法全面评价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基于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进一步确定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系统评估和考查教师,确保评价最终所获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当前阶段,高职院校在教师评价过程中,将评价的主体集中在院校内学生、教师、领导及督导部门,尤其要重视教师自我评价和行业企业等社会评价的重要性,更加科学合理地划分各评价主体之间具体的评价责任。将校企合作发展策略创新性引入高职院校,提高教师评价过程中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参与度。以相关评价为基准,综合指导教师各类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引导教师实现对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水平。而对教师在自我评价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自我的系统认知,从个人角度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形成对自我的有效提升。教师的自我评价贯穿于教师的整个发展过程,并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教师对评价任务的参与主要是采取自我评价的方式,并通过有效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两种方式,形成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强力约束,从根本上提升自身职业能力。

(二)健全教师评价各环节的监督约束机制

为确保最终所获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及有效性,应确保整个评价程序的公开和透明。在具体的教师评价环节,应当进一步建立与健全针对教师评价的相关监督和约束机制,具体如下: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体系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