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糖易挡,暗糖难防

2020-01-07 09:33胡雯雯王绮彤
南都周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代糖含糖量配料表

胡雯雯 王绮彤

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那么,我们平时到底吃进去了多少糖?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公布的指南,儿童和成人都应该将游离糖摄入量控制在总热量摄入的10%以内,最好低于5%。

游离糖(freesugars)是指在生产和烹调过程中额外添加的糖,包括蜂蜜、浓缩果汁和天然枫糖浆等,吃完整蔬果时摄入的糖则不算在其中。简单地说,对于一位每天摄入热量达标(2000千卡)的女性而言,相当于每天最多摄入25-50克糖。

这个标准有多容易超过呢?

1瓶500ml的可乐含糖量约为58g,明显超标了;几个常见品牌的酸奶,平均100ml含糖量分别在5.5g-18g之间,多喝两杯也超标;至于奶茶,即使是“无糖”款,珍珠、布丁、奶盖等配料自带的糖分,也媲美一瓶可乐;而某网红水果谷物早餐,每100g含糖量居然超过了63%,比MM巧克力豆还高。

还有所谓的健康果蔬汁。水果本来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食物,但它们被榨成汁后,最精华的果肉纤维全被丢弃了,剩下的只是一杯浓浓的糖浆,含糖量甚至比可乐还高。

而不爱饮料和甜食的孩子们,也很难独善其身:台湾烤肠、广式腊肠、鱼香肉丝、海鲜披萨、肉酱意面、火锅蘸料等,同样添加了不低的糖分……

幸运的是,这几年无糖食品市场似乎出现了井喷,尤其是在某气森林推出了0糖0脂0卡概念的气泡水后,各大品牌争相跟上,大家终于在无糖可乐之外有了新的选择。

与此同时,各种无糖酸奶、零卡糖、零卡果冻也出现在了电商平台,还有专为减重人士打造的无糖吐司、无糖低卡蛋糕等。虽然它们的价格普遍比有糖的高一个档次,但断糖族们至少不用忍受吃糠咽菜的苦了。

但仔细分析各种无糖产品背后的成分表,我却依然有些不愉快的发现:

一是比较传统的木糖醇食品,比如糕点、饼干等。它们一般针对的是糖尿病患者,用木糖醇代替了蔗糖,但为了口感,往往会添加很多脂肪和盐,热量甚至比有糖的版本还高,钠含量也相当可观。考虑到糖尿病人多半有高血压问题,这种食品的靠谱程度不禁让人怀疑。

二是所谓“无蔗糖添加”食品。某无蔗糖豆浆的配料表上,确实没有蔗糖,但首位赫然写着麦芽糖浆,这就让人啼笑皆非了;還有些无蔗糖奶块,配料表里直接写着“炼奶”,这是在侮辱大家的智商吗?谁不知道炼奶本身就添加了大量的糖?

还有类似“无糖”枣泥核桃糕,“无糖”水果干等,生产商说没有加糖吧,我信,但红枣、芒果、菠萝、葡萄这类水果,本身就已经糖分极高了,连吃新鲜的都要比较克制,更别说晒干的了,这是妥妥的浓缩糖条,不推荐。

三是网红零卡糖、零卡饮料。这类食品通常用的是赤藓糖醇、三氯蔗糖、安赛蜜、阿斯巴甜等代糖,确实可以将热量降到非常低的程度,也没有额外的脂肪和纳等,算是比较靠谱的。

但关于代糖的健康性,也一直存在争议。比如,出版过《甜味剂:看不见的杀手》(While Science Sleeps: A Sweetener Kills)一书的毒理学专家Woodrow Mont,FDA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前任负责人Don Kennedy等人,都对阿斯巴甜的作用表示过担忧,认为其有可能会扰乱人体菌群、诱发脑肿瘤、促使人摄入更多热量等。

而赤藓糖醇等新兴代糖虽然被证明不会进入人体代谢,也经过了层层研究去证明其安全性,但它们的大面积消费也就是这几年的事,长期大量食用会不会带来其他影响,现在还无从得知。

一边是确认有害而且用量巨大的糖,一边是副作用“莫须有”的用量极少的代糖,一定要选的话,人们会选哪个呢?还是说,为了保险起见,只能通通不选,进行一场彻底的“断糖饮食”?

猜你喜欢
代糖含糖量配料表
代糖:骗得了味蕾,骗不了大脑
代糖热量低就可以随便吃?要小心,吃多了对身体也不好
代糖又是个什么梗
如何区分乳制品和乳饮料
百色市甘蔗双高品种示范试验
食物的秘密都在配料表
星巴克等热饮含糖量惊人
How much sugar is in a can of coke?
欧洲2017年取消糖配额制度将引发市场巨变
选购食品,请挑配料表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