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金
[摘 要] 核心素养下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可以从学科素养、职业发展、个人成长发展三个维度全面进行,通过核心素养下的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框架的建构,提出核心课程教学与能力课程教学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方式,并采用适应性较强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同时结合实践途径、多元评价和动态评价,从整体上提高中职教学的有效性,将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落实到现代课堂教学以及发展目标中。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核心素养;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发展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112-02
在综合改革与基础教育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中职教育开始由知识库时代一跃成为核心素养时代。把核心素养作为背景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有必要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在素质教育中,德育占据了非常关键的位置。尤其是世界性教育不断发展的前提之下,教育部门颁布了很多关于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对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与品格进行了高度关注。随着核心素养要求及相关研究的不断提出、不断深入,中职学校教育的核心素养研究逐步扩散到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中,同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课堂教学和德育有机地整合到一起,担负起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责任。以中职教学为背景的德育教学发展性与时效性,需要清楚德育课程建设框架与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背景深化中职德育相关课程教学,推进德育教学以及实践发展,是最迫切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核心素养与德育课程概述
(一)核心素养是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的应有之义
在2008年,由教育部带头推出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它不仅指出了当代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德育教学的现实任务,同时还要求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提高法律素养、职业道德和政治素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职业水平。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版)中指出:当代德育教学的现实目标是落实创新工作、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高实践能力的综合技能型人才。在《关于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中明确给出了当代中等职业教学的现实要求与任务,在提高当代学生综合素养与道德教育的同时,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2016年9月,中国正式推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立德树人等发展任務给出了新要求,除了要符合当代教育的发展问题,还必须从全面发展等角度着手。从这里可以看出:将核心素养与德育整合到一起,对当代学生的社会发展与终身事业有很大影响,而德育则是核心素养的关键部分。
(二)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是提升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特定素养,将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职学校推出的德育课堂教学更关注核心素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塑造与培养。例如,职业道德、职业规划,所牵涉的法律、社会政治、经济人生与哲学等,不同的课程都存在既定的核心素养与相关内容。在职业生涯以及相关课程规划中,应当引领学生形成科学的职业理想与观念,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与创新实践能力,法律课程与职业道德的培养都能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社会经济与政治能帮助学生提高社会责任心,人生课程与哲学能帮助学生正视并处理相关问题,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就当代中职学生推出的德育教学方式来看,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发展,结合学生所在专业,将对应的教学内容渗透其中,通过案例、小组合作以及情境教学等形式,提高德育课程的实施实效性,同时也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从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来看,通过书面理论考试、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职业生涯规划书等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情况,通过自我鉴定、教师综合评价与他人评价等形式,从源头上帮助学生改善综合素养。就整体而言,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堂一直是帮助学生改善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
二、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总体框架
将德育课堂教学渗透到中职学校中,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企业现实情况与中职德育教学,然后再整合中职学校实情,把中职学校中的核心素养以及德育课堂变成三个维度执行。第一维度是学科素养,其中涉及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经济素养、法律素养、职业素养以及哲学素养等;第二维度是职业发展,其中涉及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等;第三维度是学生的个人成长,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人文精神、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以及创业意识等。鉴于相关内容,形成以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为背景的总体框架培养机制。
(二)课程体系
在构建了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总体框架之后,应将此框架与现有的中职德育课程充分结合,彻底转变基于学科本位的教学限制,将核心素养作为现实目标,从整体上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就目前的中职德育课堂反馈的信息来看,它们主要体现在职业道德、规划生涯、道德法律、社会经济、人生哲学等方面,在高度整合教材内容的同时,达到与核心素养的高度结合。基于此,让核心素养与教材整体框架与发展整合到一起,把之前的教材变成五个核心模块与结构。
在中职一年级上学期,将《职业生涯规范》作为背景对教材整合,大力塑造学生的职业生涯与素养意识,涉及的内容包含职业分析、自我认知、找准机遇、设计生涯以及创业机遇等。在能力课程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如发问、倾听、反馈、赞美等多方面的培养。
发展到中职一年级下学期,对《职业道德与法律》以及相关教材实施了整合,大力帮助学生提高公民、法律以及道德素养,把学生培养成知法懂法、恪守道德、维护法律、科学经营的现代公民。在能力课程上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包括团队的建设、沟通、文化、激励、执行等。
中职二年级上学期,在核心课程上,以《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材为主进行组合,对学生的经济素养、创业意识进行培养,要求学生合理消费、善于理财、光荣纳税、适应市场等。在能力课程上,则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进入中职二年级下学期后,面对核心课程,我们对《经济政治与社会》和《哲学与人生》实施了整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高责任理念与政治素养,同时重视民主社会、国际社会、国家利益维护、和谐社会建设、理想发展、价值创造。面对能力课程,我们更注重相关问题的处理过程,从中学会分析、整理、处理问题的能力,然后再对处理效果进行点评。
到中职三年级的上学期后,更多的是激发《哲学与人生》的现实价值,帮助学生塑造人文内涵与哲学精神,在掌握人生行动、物质运动、发展动力、矛盾观念、发展变化和顺境逆境的同时,进行学习与发展。面对能力课程,更多的是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水平。
综上所述,将核心素养培养的总体框架融入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中,将原有的理论转变为可以实施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将核心素养与德育课堂教学汇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核心素养下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与发展性的实践策略
为了更好地实施上文中提出的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与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教学更具有发展性,应结合以下几点实践策略。
(一)更新德育教学观念
以核心素养为背景的中职课堂教学,首先需要更改观念,这样才能发挥核心素养价值。因此更新教师的德育教学观念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给予学生充足的选择空间和权力,培养学生知识、能力以及品质的自我建构。其次,应重新认识师生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建立同伴式教学关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重视学生综合发展,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对应的教学工作中。
(二)统整德育教学内容
统整德育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上文中提出的对现有教材的整合分类,还应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课程,将德育和核心素养培养的任务融入进去,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以便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以及德育水平。面对现实中复杂的世界,我们很难用单一的学科得出答案,跨学科之间的界限,将知识灵动地整合,更能够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社会、知识与职业充分融合起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强化德育实践活动
核心素养下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与发展性的实现,应在前文中课程体系整合重构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德育教学实践活动,达到对课堂教学的又一次提升。首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翻转德育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发展性。从课前准备学案材料,到课中学生的自行教学、教师的客观评价和总结,课后学生的自主思考,让学生成为德育课堂的主人,更好地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其次,充分利用活动体验,进一步丰富德育教学形式。比如积极开展校园德育微视频制作活动、中职德育竞赛、德育微电影制作活动、慈善公益活动等,以实践活动辅助课堂教学。最后,学校应建立德育教学实践基地,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公益健康活动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核心素养下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与发展性的实现,还应有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作为保障。面对德育课程教学,必须关注结果与过程评价,整合国家建设目标,根据核心素养的诸多要求,拟订评分机制,将知识运用、关键能力、道德品格均作为考核的指标。另外,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评价中还应将自我奠定与学习小组的评价相结合,同时结合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末考核进行综合处理,最终得到学生的综合评分,实现对德育课堂教学的综合评价。
总之,从“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到与德育课堂教学的完美融合,到最终的行动落实,知识理论体系为导向的德育课堂教学正式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德育课堂教学。这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很大的成长与发展,核心素养下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也才能真正体现出发展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赵磊.核心素养视域下职高德育有效教学的實践探究[J].职业教育,2018,17(20):7-10.
[2]罗会珍,刘小军.基于核心素养的德育教育在中职教学中的研究[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学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C],2018:273-276.
[3]徐明华.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德育课程建构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6):6-9.
[4]汪瑞林,杜悦.凝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N].中国教育报,2016-09-14.
[5]王春林.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职校德育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1):93-96,117.
[6]方健华.从能力本位到素质本位:中职学生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编辑 张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