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方明
(上海健康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1318)
2019年6月公安部发布“2018年中国禁毒形势报告”显示,我国共发现登记在册吸毒人员240.4万人,其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了52.4%。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对保护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遏制和减少新吸毒人员滋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个人时强调指出,禁毒工作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从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和防范抓起。禁毒的关键在于预防教育,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对青少年加强毒品预防教育宣传教育,2018年新发现吸毒人员同比减少26.6%,其中35岁以下的吸毒人员同比下降了31%,可见青少年毒品预防工作的成果得到了巩固。
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各级政府在对中小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较为关注,而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院校,毒品预防教育还比较薄弱。社会上普遍认为大学生受文化教育层次较高,识别能力强,能自觉抵制毒品。但是青年大学生往往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自己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面对学习、生活、人生发展等方面的压力时,极易产生思想的茫然与困惑,加之对吸食毒品引发的身体及精神上的危害认识严重不足,又由于喜欢尝试新鲜的心理,很容易被毒品的新鲜感吸引,从而成为毒品滥用的易发人群。近年来高校学生涉案吸毒的报道屡见不鲜,大学生吸毒人数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毒品预防相关教育还远远不够,与毒品加剧侵蚀大学生形成严重的不对称。从对我校大学生展开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知的毒品相关知识极为有限,如:“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仅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有所了解;超过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没有具体了解过毒品的实物及类别,相关的毒品知识也了解的比较少;虽然受调查的大学生对于毒品的态度均持反对态度,但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并不清楚毒品对人体存在哪些具体的危害,甚至有三分之一学生表示对了解毒品相关知识表示不感兴趣。可见随着国家宣传力度的加大,大学生对毒品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常识,但了解还不够深入全面,对毒瘾的严重后果也存在认知不足的问题,更加不具备防范抵制毒品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栋梁,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民族复兴的重任。如果大学生沾染上毒品,不但害人害已,更是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巨大的隐患。因此高校作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的最后机会,必须加大对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视,不断提高教育效果,使大学生不但能具有自我防范毒品的能力,而且能自觉加入反毒、禁毒的宣传者与志愿者队伍。但是调查发现,目前各高校毒品预防教育能规范化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课堂教学的情况有较大的差异性,普遍存在教育教学缺乏系统化、制度化及师资不足等问题。高校毒品预防教育应寻找有效的突破口,与学科教学对接,依托学科教学实现常态的、规范的毒品预防教育教学。其中将毒品预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对接,可以使高校的禁毒品预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相融合首先要有制度化保障,将毒品预防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教育教学内容来抓,确保以课堂为主渠道,切实把毒品预防教育的内容列入教学安排,落实教学内容,开拓教学资源,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高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其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可以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作为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对接的突破口。授课教师通过精心备课,可以将防毒反毒的知识及内容有效的容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理论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内容中,让相关知识更加全面有效地进入大学生心中及脑中,不但实现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制度化系统化,也可进一步保障教学考核的制度化。如可把学生对于识毒防毒的意识纳入课程综合考核的范围;可把学生参与毒品预防教育的实践课完成状况作为纳入课程综合考核的范围。只有做到有规划、有课程、有内容、有师资的有效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制度化。
探索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教学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三大模块中融入毒品预防教育内容,可以让防毒反毒知识更加系统的进入课堂,更加有效地进入大学生心中。
(1)思想教育模块中,结合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谨慎交友,不盲目尝试危险事物,帮助学生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养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降低“触毒”的概率。
(2)道德教育模块中,通过对中华传统美德精神的传播和学习,让学生学会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思想,弘扬正能量,从而自然产生拒毒防毒的精神屏障。
(3)法制观教学模块中,通过法治教育,结合讲解分析涉毒典型案件尤其是校园涉毒事件,使大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在自身成长成才的路上要自觉肩负起对国家及社会的责任,从而不断增强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科学性。
通过较为系统的理论教育教学,才可以使大学生更加明确生命的价值,自觉培养起“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同时,让大学生也更加明确肩负的时代责任,特别是自身所承担着的社会及家庭的责任,对父母培育的感恩之心,让我们年青的生命更加美丽灿烂。
探索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容入以现场教学、主题教学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可以促进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更加有效的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但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丰富,也是规范毒品预防教育的教学形式,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开展现场教学,是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利用校内外的教学环境的有效做法。如:与我校专业部系合作,组织学生直接进行吸毒者的相关病案分析,从真实案例的学习中加深对毒品危害的认识;组织学生参观禁毒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禁毒历史及知识的现场教学,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毒品对人的身心伤害,吸毒贩毒对国家发展的严重危害,从而能够做到自觉的远离毒品,并与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组织学生前往思政实践教育基地,如陈云纪念馆学习,通过对伟人、革命先烈的学习中,接受崇高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能够彻底抵制毒品的诱惑。
(2)开展主题教学实践活动,是有效落实毒品预防教育内容的实践途径。通过开展毒品预防征文比赛、观看禁毒相关影片、举办禁毒主题讲座和演讲等专题实践活动,不但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同时也增强毒品预防教育的教学效果,以更为生动广范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毒品常识及危害的认识,形成在校园内人人自觉远离毒品的良好氛围。
(3)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教学,是拓展毒品预防教育实践课程的渠道。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接受教育的同时利用自身影响他人,如:组建大学生禁毒志愿者队伍走进社区开展禁毒宣传,从医学专业的角度帮助社区居民增强禁毒常识、认清毒品危害,提高其防毒、拒毒能力和意识;带领学生参与毒品预防相关主题社会调研,通过让学生参与调研方案制订、调研路线选择、调研技术设计、调研内容制订、调研数据采集、调研数据分析的整个过程,使大学生对毒品问题产生、发展的背景及相关的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及更深入的思考。
高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在当今形势下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性工程,要充分整合校园内外的优势资源,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载体作用,不断推动课程建设改革,改革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共创无毒的和谐的大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