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刚, 杨运辉, 陈 刚, 张 峰
(合肥工业大学 a.管理学院; b.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9)
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促进人才培养手段革新的主要动因。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潮流,关于信息科技的新理念、新技术如井喷般增长,并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在新形势下对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的关注。面临着新一轮的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科技与产业革命升级,我国将信息技术确立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国家未来重点扶持的对象,需要着重培养具有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为促进高校培养出适应科技水平发展新要求的高水平人才,我国提出了“双一流”建设计划。通过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案,提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建设任务,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是由科技信息管理、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和林业信息管理等5个背景专业整合而成的一个新专业,该专业的设立旨在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1]。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我国信管专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新兴信息技术的兴起、信息管理模式的转变、新兴产业的变革、创新型人才的紧缺等都迫切要求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生转变。因此,探索新形势下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一项重要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不只是信息领域的一些分支技术如集成电路、计算机、无线通信等的纵向升级,更主要的是指信息技术的整体平台和产业的代际变迁[2]。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延伸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社会对于信管专业人才需求产生了新的变化,因此需要重新对信管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分析。
以下通过对信管专业发展的技术核心——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分析以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信管专业人才需求。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整理,以提高组织经营效率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人机系统”,是在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需求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向前发展的。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力”,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为企业管理提供新的技术支撑,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管理需求作为“拉动力”,不断提出新的管理需求,拉动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从技术科学的发展角度来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已经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单机时代、局域网时代、互联网时代,并正朝向新兴信息技术时代发展。
在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单机时代,伴随着计算机这一新兴技术的出现,人们考虑将计算机应用于管理。最早用于管理的计算机系统都是单机系统,紧接着在20世纪60年代,产生了数据库系统,实现了数据与程序的分离,管理信息系统进入了大规模应用的时代。然而这一阶段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没有网络的支持,基本上是运行在某个平台的单项系统。这一时期的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主要靠技术的推动,通过把信息技术引入管理,不断开拓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伴随着局域网的不断普及,此阶段的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以模块化为主,主要是封闭式、纵向一体化的系统结构。管理信息系统逐渐从单个部门向整个企业蔓延,将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过程整合起来,实现信息的集成。这一时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典型应用是MRP、MRPII、ERP、CRM、SCM等。相对于单机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局域网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在技术的推动和管理需求的拉动共同作用下前进的。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管理需求逐渐从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延伸,企业间出现信息流,跨企业的信息系统出现。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给以电子商务为典型的企业商业模式带来了巨大影响。随着信息管理进一步深化,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商务智能开始发挥作用。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发展,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已经积累一定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其中潜在价值并为决策服务,成为发挥信息系统作用的关键。此阶段的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逐渐从模块化的体系结构向着面向对象的体系结构发展,代表性的系统结构有CORBA、COM/DCOM、Java RMI等。相对于前两个阶段的管理信息系统,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更多是靠管理需求的拉动,并且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人们逐渐开始从经济视角来思考管理信息系统给企业、社会带来的变革。
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伴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出现,以社交网络、基于位置的服务、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发布方式不断涌现,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不断的增长和累积。云环境下的数据管理呈现出海量、异构、不精确、多模态、动态特征。随着数据应用程度的加深,数据间的关联引起人们重视,又呈现出复杂关联特征,揭示了大数据时代的来到。相比于前三个阶段的管理信息系统,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更多地表现出“实践先于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特点,因此在具体落实到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上也要具有超前的视野,紧密结合现今技术实践而不囿于理论发展的局限。
纵观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技术与管理融合发展,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主线。尽管不同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各有其特点,但都是围绕利用信息系统解决管理领域的特殊问题展开。新时期管理信息系统的新发展给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信管专业的人才需求必须定位在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视野下的新型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社会发展具有突出贡献,且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的人[3]。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的革新迫切需要新型信管人才支撑,需要高校面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经济布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探索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信管拔尖创新人才。
大数据时代下,有学者提出,通过调整信管专业培养目标,侧重培养依托大数据进行智能处理和深度分析,支持复杂系统的多目标综合决策和支撑数据知识服务产业的人才[4]。另有学者指出,现有的培养模式培养出的信管人才存在社会认知度较低、专业规范缺失等问题,提出基于知识、教学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5]。
笔者认为培养新型信管专业人才离不开对于工程教育的改革创新,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正蓬勃发展,对信息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对于从事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来说,培养满足新一代信息技术要求所需人才是当务之急。本文着眼于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提出打造“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高校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强化知识、能力、素质构建,以满足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人才跨界整合能力、个性化发展、产学研兼顾、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创新大学教育,制定多元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建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机制,营造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有利条件和环境[6]。本文立足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企业需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信管专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新时期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新需要,提出以下信管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1) “知识-能力-素质”构建 基于知识、能力、素质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满足培育和壮大信息技术产业的需求,推动新型信息技术与信管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深度融合,探索提升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路径。
基于知识、能力、素质构建的人才培养体系应面向信息科技发展对高层次信管人才的要求,设置多样化的知识获取路径,建立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多样化课程体系。高校应设立符合信管专业发展新要求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如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信管专业升级方向。通过对信管专业学习目标、课程体系、学习成果评价等进行改造升级,使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有效衔接。除了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外,教师应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通过启发引导式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台前转到幕后,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上课内容不单单局限在书本教材,更多的是对前沿信息理论以及技术的深入讨论。通过完善学生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的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达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2) 个性化人才培养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信管专业的个性化培养立足于新兴信息技术引发的新兴产业的革新,这一过程创造了大量新的信息产业岗位需要,技术方向如大数据分析师、系统开发工程师等,管理方向如ERP项目管理人员、商务智能管理开发工作者、IT项目经理等。
个性化人才培养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主,可通过分层、分类培养进行实施。通过分析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在充分了解其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设置自主化、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程计划制定、允许学生选择和自由组合课程,为学生提供更有弹性的自主发展空间。建设导师队伍,为学生配备专业指导老师,在导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规划职业发展、自主选择研究方向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新兴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慕课教育、远程教育、翻转课堂、微课、创客教育、混合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都为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提供路径。
探索个性化培养制度,研究制定自主性培养方案以及相关的标准和程序,建立制度保障,同时,建立符合个性化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为信管专业的毕业生设立后续的就业方向跟踪评价机制,从而不断对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动态调整。
(3) 科教融合培养 科教融合理论强调大学是一个探究的场所,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应建立“科研-教学-学习”的联结体,以充分发挥科研的育人功能[7]。信管专业要想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在教学上不能只注重引入有关新技术的发展研究方向,也不能只教授书本知识,而要注重对学生的科研思维的培养。因此,学院应多向学生提供参加科研项目研究的机会,成立科研小组,实行本科生-研究生帮带机制,让研究进入本科课堂。科研本身就是一种效率很高且非常有力的教学形式,通过对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施科教融合的培养路径,关键在于教师平衡教学与科研的时间分配。高校应制定相应的教师评价体系,注重对教师科研与教学结合的考察,促使科研融入到教学过程。另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应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设联合课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研学习交流平台,促进科教融合的实施。
(4) 产教融合培养 产业的发展往往是带动与该产业相匹配的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产业发展方向为指引,以产业需求为契合培养出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带动信息产业的蓬勃兴起,信息量(数据)的增长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管理的面貌。信息时代需要的信管人才更多的是能够兼顾技术与管理,进行数据分析和智能硬件产品管理的创新性、多样性、综合性人才。
面向新兴产业领域,在优势互补、项目共建、成果共享、利益共赢的新型组织模式下,高校应吸引与信息产业相关的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面参与信管专业人才培养。
从企业角度,通过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建立校企间长期稳定合作的实习基地。通过和企业建立联系,使得信管专业的毕业生能够紧密把握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从而选择适应自身的发展需要的职业方向。
(5)“创意-创新-创业”培养 建立“创意-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升信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满足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培养信管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
基于“创意-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应包含较为完善的面向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管理制度。如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融合创新创业的学科前沿课程、综合性课程、导论课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具有信管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平台,以及保障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和创业实践的培养机制。课程体系的构建既要立足于学校实际,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学科性质和发展、专业定位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8]。
同时,在“创意-创新-创业”培养过程中,还应发挥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的优势。如建立创业实习队伍、基地、平台等,营造创新创业的培养氛围,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深层次地融入信管专业教育。
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从事该专业的相关学者关注,为此不少学者都进行过相关的研究与论证。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技术的实践已经领先于理论的成型。在这种情况下,人才培养必须具备超前的视野,要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技术背景,否则必将事倍功半。
本文立足于当前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环境,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及趋势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发展历程,提出信管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理念和新思路,以期能为高校信管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