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护理经验

2020-01-07 09:22:43周小莎孙亚妮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暴发性心肌炎管路

周小莎 孙亚妮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作为一种较新的辅助治疗,临床上暴发性心肌炎使用最大限度的药物治疗无效时,ECMO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支持手段。本文主要对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应用ECMO治疗的护理相关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内容包括疾病初期通过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有效应用ECMO,在ECMO运行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凝血功能监测、循环监测,并执行严格的管路管理、温度管理,及时观察和处理各类并发症,同时实施针对性的基础护理等进行全面的总结。

一、ECMO技术

1. 暴发性心肌炎: 是一种十分凶险的疾病,其早期症状不典型、病情恶化快,有较高的死亡风险。常见于柯萨奇病毒感染后致弥漫性心肌间质炎性渗出,心肌纤维水肿、变性、坏死[1]。疾病发生1~2 d内病情变化急剧,出现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可因严重心律失常致晕厥发作或猝死,预后极差[2]。

2. 体外膜肺氧合: 它是一种走出心脏手术室的体外循环技术,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的动脉和静脉系统,起到体外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以争取心、肺功能的恢复及病变的治愈。

3. 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或有心跳骤停风险时首选应用ECMO技术,为心肌功能恢复赢得时间。吴海燕等[3]研究表明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病死率仍然很高,但经过ECMO治疗的患者明显比单纯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有明显的好转。

二、临床护理经验

1. ECMO人员管理: 建立ECMO治疗救助小组,成员必须保持24 h通讯通畅[4]。明确各人员职责,制定ECMO技术操作流程和指标监测表格,加强ECMO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专人进行相关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ICU医生和护士负责ECMO治疗的实施、过程监测与管理、质量控制。

2. 密切观察病情: 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病情进展十分凶猛,病情在发病1~2 d内急剧恶化,病死率高,提供成功治疗的时间窗非常短。研究表明没有ECMO技术支持下,病死率达50%~75%[5-6]。ECMO作为抢救性机械辅助支持,应用指征是呼吸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循环衰竭,而这些指征的早期临床表现是以心率、心律、血压及全身灌注等改变为主。因此,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入院后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标,如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记录24 h出入量,及时向医生反馈病情,为进一步治疗和功能恢复争取更多的时间,为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赢得有利的时机。

3. 加强病房环境管理: ECMO作为最后的介入性支持救治方式,救治时间长,涉及管道较多,此时患者病情危重,已经处于循环衰竭或呼吸衰竭状态,抵抗力不足,所以容易发生感染。为预防感染发生,对其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安排监护室单间,对进入人员进行严格控制,24 h持续空气净化机消毒[7]。使用消毒液擦洗病床、床头柜、地面及仪器设备进行表面消毒,每日两次,在病房门口放置浸有消毒液的脚垫,6 h更换1次,使脚垫保持湿润状态,以实现彻底消毒的目的[8]。

4. ECMO运行期间相关护理

(1)循环监测及管理: 应用ECMO治疗目的是减轻心脏和肺的做功,既能让心肺得到休养,又能为其他重要脏器提供足够的血氧供应。在体外循环建立之初,在短时间患者大量血液被引出体外,极易出现低血压,所以,应缓慢提升血流速,加大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剂量,适当加快补液、输血速度,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5 mmHg以上[9],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尿量、电解质、有创血压、血气分析、心脏彩超等,并根据监测及检查结果,及时调整ECMO各项参数,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管路护理: ①导管穿刺成功后,标记并记录导管的深度,并做好交接班工作,妥善固定导管。管路运用血管钳在床单上固定,距穿刺点10~15 cm处,使用结绳法加强固定[10],医护人员避免在操作过程中牵拉管道;②研究发现应用ECMO患者躁动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危重者[11],躁动患者可使各管道意外滑脱,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并使用保护性约束,避免非计划性拔管;③每小时检查各接头是否连接良好,接口是否稳固紧密,每天常规拍胸片,观察ECMO导管位置及插管位置是否移位。检查ECMO管路中有无渗血、有无血栓和气泡;④更换体位时,由四名以上护士共同协助进行轴线翻身,其中1名护士专门负责看管管路;⑤导管连接中不能连接输液管路,用来输液、输血或抽血[12]。

(3)凝血功能监测: ECMO运行过程中需全程肝素抗凝,如果抗凝过度,则极易出现出血,所以必须全程监测凝血功能[13]。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 ACT)监测:早期ACT每小时监测1次,ACT稳定后,每3~6 h监测1次,使ACT维持在180~220 s[14],根据ACT时间随时调整肝素的泵入速度。

(4)温度管理:ECMO转流期间温度过高,机体氧耗增加[15];温度太低,易发生凝血障碍和血流动力学紊乱[16]。因各留置管道、氧合器均处于室温环境下,所以在血流经过时,会降低血液温度,降低患者体温,为了维持血液温度在36.5~37.5 ℃,可在病床放置变温毯,也可利用膜式氧合器中的血液变温装置保持体温,持续监测体温保持在35~36 ℃。

(5)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①溶血: 密切观察尿色及尿量,如尿液呈浓茶色,立即报告医师,予以碱化尿液;监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如确定为溶血,立即更换管路及氧合器,若发生严重溶血时可行血浆置换[17];②出血: 出血是ECMO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18],密切观察患者全身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置管穿刺伤口有无渗血,如置管处有渗血,给予局部无菌敷料包扎并进行加压止血。

(6)基础护理: ①为保证患者基本能量消耗,维持三大物质代谢产物,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继发营养不良、感染等并发症,护理中主要配合静脉营养治疗,适时利用肠内营养,注意静脉营养治疗以氨基酸、糖类等晶体溶液为主,但应避免使用脂肪乳剂类药物,因脂肪乳剂可导致ECMO膜上出现脂肪乳化现象,有形成血栓的危险[19];②每天对患者进行全身擦浴和更换床单的同时进行全身皮肤检查,经常变动患者体位,采用气垫床、软枕等措施避免压疮,保持皮肤完整性。

(7)心理护理: 暴发性心肌炎在儿童及青年患者发生率高,疾病本身及沉重的经济负担使患者和家属心理压力非常大[20],患者意识清醒后易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应与患者多沟通,加强心理疏导,及时与家属沟通治疗方案、患者病情,讲述成功的案例以增强家属的信心。

综上所述,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病情危重,使用ECMO治疗能够提高生存率,挽救患者生命,为患者提供了一种简便安全的治疗方法,但所消耗的费用相对过高,要求护理人员对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使用ECMO治疗期间要有足够的专业素养,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各项指标监测、管路护理、温度管理、病房环境管理、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等各方面的护理,同时重视患者的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和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暴发性心肌炎管路
一个小感染,怎么就变成心肌炎了?这些症状一定要重视
祝您健康(2024年1期)2024-01-11 04:39:32
基于水质变化的供热采暖管路设计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警惕暴发性心肌炎
爱你(2019年29期)2019-11-07 06:10:50
山西省暴发性害虫中后期趋势预测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9-03 01:08:44
硅钢轧制过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研究及应用
山西冶金(2019年2期)2019-05-31 11:30:04
暴发性臭氧中毒29例临床分析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microRNA-155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