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光,庞秀平,韩素卿
(1.河北经贸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2.河北经贸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做出了重大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义在于:在基于京津冀自身定位的基础上,通过行政和市场的手段,打破京津冀的行政和地区藩篱,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分工,达到互补短板,发挥各自优势的目的,使京津冀三个地区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形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京津冀产业转移将以天津、河北为主要承接地,以重大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区为平台,重点承接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八大产业。”[1]但河北省地方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河北省承接产业所需要的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上。因此,河北省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随着人才需求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河北地方高校在继续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不断改进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训教学,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内容),为河北省培养了大量人才,在服务河北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培养的毕业生已经成为河北省各个行业的中坚力量。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大量能够满足实践教学 “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实现课堂知识与实践基地的无缝对接。[2]为了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河北省教育厅以及各高校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师资队伍的转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018—2019年河北省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河北省地方高校“双师型”师资在师资队伍中的占比最低为1.08%,最高为13.07%,平均占比为8.31%。也就是说河北省地方高校平均占比91.69%的教师在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提升。①
由于我国固有的高校分类模式,地方政府在分配资源时就会有所侧重,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采用计划方式。2018—2019年河北省地方高校和天津市市属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3]:河北省地方高校生均日常运行经费支出(元)最低为1 139.06元,最高为4 421.44元;生均实验经费(元)最低为13.93元,最高为899.05元;生均实习经费(元)最低为96.18元,最高为267.15元。作为对比:根据天津市市属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数据,天津市市属高校生均日常运行经费支出(元)最低为2 888.52元,最高为4 165.61元;生均实验经费(元)最低为292.15元,最高为1 229.93元;生均实习经费(元)最低为50.74元,最高为892.02元。
实践教学管理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目前,河北大部分地方高校对实践教学管理主要是对实践教学教师和学生进行管理。对教师的管理主要体现在:第一,学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有关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如制定实践教学指导性文件,审核实习计划,审定教学大纲,审核实践教学教师资格等,实行宏观管理。第二,学院负责对实践教学的具体管理。如组织教师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以及相关实习文件;确定实践实习教师;指导检查实践教学工作;组织实践教学的总结工作等。对学生的管理分为两个方面:在实验教学和仿真模拟教学中,主要由实践教学教师进行管理;在专业实习中,主要由学生所在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进行管理。
实践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关系到能否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4]因此,对实践教学质量的控制十分必要。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对实践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质量评价。目前,河北省大部分高等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法是:对实验课程教师的评价是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组评价的基础上,分别赋予上述三项一定比例的权重,三者分数分别乘以相应权重后相加得出总评成绩;对于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教师的评价没有具体的评价方法。对于学生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参加实验课程的学生,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情况做出评价;参加专业实习的学生,由教师在学生实习单位鉴定、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生实习总结的基础上做出评价;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由指导教师和答辩小组做出评价。
在京津冀三地之中,北京市在优质高端的高等教育资源上处于优势地位,河北省高等教育规模大,但优势不明显,天津市处于两者之间。[5]总的看来,河北省地方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是成功的。但是,相对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北京转移产业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河北省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调整相对滞后,导致河北省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般情况下,大学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可以划分为三类: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按照一般的规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来源也应存在相应的差别。研究型大学,其师资队伍应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高水平的研究能力;教学研究型大学,其师资队伍除具备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研究能力之外,还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工作技能;应用型大学,其师资队伍除具备较为一般的理论基础和一般的研究能力之外,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
河北省绝大部分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师资队伍不仅具备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研究能力之外,还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工作技能。但从河北省高校师资队伍的来源和培养来看,师资队伍的引进与培养与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的引进与培养存在着趋同的现象。将拟引进师资的学历层次、所毕业学校的层次以及海外学习经历作为是否引进的主要依据,而对于拟引进师资是否具备相关专业的基本经验和基本技能则不做考察,这一状况导致了两个后果:第一,教师在讲解基本理论时与实践结合的程度不够,对理论的讲解不透彻。不仅降低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也降低了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第二,在实践教学环节,由于绝大部分教师属于从校门到校门类型的师资,没有基本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导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使得实践教学没有真正发挥其提高学生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的功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区域发展目标符合,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实习难以为继。[6]一方面,由于学生数量众多,现有的企事业单位已经不能容纳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实习;另一方面,由于体制机制的变化,企事业单位也没有动力接纳学生进行专业实习。为了弥补学生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培养的短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一方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仿真实验室,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实习基地的办法来培养学生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目前,仿真实验室已经成为提升学生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
根据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包含港、澳、台地区)统计局统计发布的信息,2019年,河北省GDP总量为35 104.5亿元,排名第13位;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 725亿元,排名第13位;人均GDP为4.67万元,排名第26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GDP总量和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居于全国前列,但人均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状况约束了河北省高等学校经费的额度。在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来源比较单一的情况下,直接影响了河北省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设备和设施的建设。目前,河北省大部分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设备设施比较落后,实验室的数量、规模只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不能满足其进一步拓展的需要。同时,由于实习经费和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制约,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上也存在达不到预期效果等问题。
传统的教学管理过程基本能保证理论教学的效果,但对于实践教学来讲,则存在着一定的问题。[7]因为实践教学除去具备一般性学习的特性之外,更注重个性化、体验式、案例式、合作式学习等,这一特殊性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但是,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河北省地方高校对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针对性不强。同时,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关于实践教学的规定并没有严格执行,使实践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第一,由于实验室数量的限制,一方面学生实验课时缩短,另一方面实验室满负荷工作,导致教师指导效果下降。第二,限于实践教学基地容量,只有一部分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学习,其余学生则只能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学生,可以集中管理,实践教学的效果可以得到基本保证,而对于分散实习的学生,由于管理成本过高,管理难度很大,实践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控制实践教学质量,首先要制定一系列规范、科学的标准,并且要严格按标准执行,才能有效地提高实践质量。相较而言,资金、资源相对丰富的高校对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标准的制定比较重视,实验教学操作规范能得到科学合理的结果。同时,实践实习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形成制度化的文件,确保实践实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为了提高河北省地方高校的实践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北京市转移到河北省的八大产业,河北省地方高校在创新实践教学方面应采取以下对策。
1.完善人才引进体系。全面推行高层次人才招聘制度,加大力度引进具有实践教学经验的高端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积极探索全职与兼职相结合、所有与所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高端人才引进机制,试点推广全员岗位聘用,加强学术特区建设。实施首聘期“引育”制度,全面实施和完善“实践教学专业带头人制度”等。
2.建立在岗教师常态培训机制。组织开展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技能的培训工作,改进教师的实践教学理念,提升实践教学技能与方法。
3.健全教师实践教学竞赛制度。通过实践教学比赛,检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效果,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鼓励实践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脱颖而出,形成广大教师热爱实践教学、研究实践教学、参加实践教学的良好氛围。
4.开展多样化实践教学评估咨询服务。建立实践教学文献、优质实践课程、校内外实践教学专家、实践教学影像等资源库。为教师免费提供实践教学录像、教研沙龙、实践课堂、微格诊断观察、评教结果深度分析等个性化服务,组织开展教师实践教学咨询、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咨询、实践教学困难教师咨询等服务。
1.金牌实践课程建设。建设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等五类金牌实践课程。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创新实验实训体系和内容。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内容陈旧、轻松易过的“水课”,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力争开设的本科实验实践课程门数不低于三分之一。大力支持基于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云端开放式MOOCs、SPOC、微课,推出在线开放实验课程,建设智慧实验课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社会实践课程。
2.高水平实践实验教材建设。完善教材开发、遴选、更新和评价机制。加强实验实践教材研究,创新教材呈现方式,进一步增强实践教材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及时纳入实践教材。健全编写修订机制,鼓励和支持专业造诣高、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参与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实践教材。
3.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项系统性的工作,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标志。[8]创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建设,增强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能力,建设一批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教室和智慧实验室。加快发展“互联网+教育”和“教育+互联网”,实现用信息技术重塑教育教学形态,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大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小班教学。采用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和探究式讨论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智慧教学,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使学生体验在线学习、虚拟现实和教育游戏等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实验实践教学的兴趣。
2.实施学生学业合理“增负”。实施大学生学业合理“增负”计划,提升学生学业挑战度。加强实验实践课程考试管理,统一考核方式、统一评分标准。严格实验实践过程考核,在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作业、测验、基于项目学习等多种评价形式,提高实践教学过程评价在总体评价中的比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实践教学的学习。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规范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鼓励实验实践真题真做,杜绝学术不端行为,鼓励参加行业考试。
3.完善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大力实施科教融合,将特色科研成果转化为特色教学内容,推进最新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大力实施产教融合,构建梯次有序、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合作紧密的产教融合网络。
1.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根据学校自身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对现有的实践质量标准进行梳理、修订和完善,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质量标准执行,使管理有标准,工作有规范,监控有依据,持续改进实践教学工作质量。依据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在制定质量标准时,要符合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具有规范性、可操作性和完整性。通过教学督导,督促教师按质量标准规范实践教学过程。
2.健全实践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PDCA”循环,聚焦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教学工作环节,形成若干个教学质量管理闭合循环。聚焦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点,含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等环节和内容,探寻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紧扣实践教学工作质量评价,如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平时实验成绩评价等方面,探究提高实践教学评价质量的有效对策。
3.加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依据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符合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实践教学质量主要标准。对质量保障成效加以考核,强化其质量保障的主体地位。高校配备一定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经费。
4.发挥社会评价结果对提高育人能力的促进作用。引入行业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明确对毕业生和人才的需求,引导高校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推进实践教学质量实时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建设,把评价主体从校内扩大到用人单位、家长、政府等外部;评价范围从学校课堂扩大到实际的职业岗位。利用“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对在校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专业培养方案、教学条件、教风学风,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等情况进行专项跟踪调查。
注释:
①根据《2018—2019年度河北省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计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