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琼
(重庆市武隆区长坝中学校 重庆武隆 408500)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更多的运用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数学的能力,通过提出相关问题的方式,使整节数学课成为一个整体,激发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分析问题的形式,还能够发散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
问题导学法其实就是导学法中的一种,其运用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展现出学生是整个课程活动的主体[1]。即让学生发挥出自我指导性作用,老师可以通过加强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总体来说,问题导学主要是指数学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中,通过一定相关的问题,营造出一个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进入到该情境中,并且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提高对数学的认知,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呈现出最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方面,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即大部分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都会被其所学习的难度超强的数学知识所打击,加上教师的教学方式还不能满足高中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学习需求。长期以往,学生就会越来越厌恶数学。而运用“问题导学法”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简单化课程内容,让学生快速的接收更多的数学知识。第二方面,可以活跃数学课堂的氛围。即教师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引入问题后,让学生们充分互动起来,转变枯燥的课堂氛围,与此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探讨以及解题能力。
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时,都会游离,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其实造成这一现象很大程度都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落后。而应用问题导学法就能让教师掌握到数学教学课堂的节奏,灵活化课堂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过程中,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及研讨能力[2]。教师通过引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对接下来的课程学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其次就是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与创设的问题进一步联系,以此来得到相对应的问题解决方式。通过对数学结果的求解,让学生逐渐的认知并掌握到数学解题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不断的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学生而言,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有利于他们加深对新知识的认知以及提高其逻辑思维[3]。
问题导学法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方式。即教师需要正确的进行问题引导,提出合理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那么教师就需要在课前深度剖析课程内容,并分析所教学的内容是否与实际生活有联系,老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事项融入到情境设置中,将学生带入到相应的情境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当然,整个课堂导入必须要基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是设置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4]。
众所周知,学生才是整个课堂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认知自己只是作为指导者,借助其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发散逻辑思维,提高数学学习能力[5]。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函数性质章节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三角函数的性质,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及相关图像资料,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多媒体上函数图形有什么显著特点。学生在分享自己的看法后,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分享完毕后,教师就可以总结以及填充相关知识,然后再进行三角函数的性质教学。此环节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逻辑思维、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本文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的运用问题导入教学,并且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以及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有趣的数学学习中,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