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萍
摘 要:撕纸活动是幼儿园中常见的创造性造型艺术活动,通过折、叠、撕、想、画、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锻炼手指技能、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发展想象创造能力。本文分析了幼儿园开展撕纸活动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幼儿教育;撕纸活动;方法
俗话说“心灵则手巧,手巧则心灵”而撕纸活动是幼儿园中常见的创造性造型艺术活动,它以手指直接作为创作工具,辅以想象、绘画等的配合完成作品。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通过折、叠、撕、想、画、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锻炼手指技能、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发展想象创造能力等,那怎样才能更充分的发挥撕纸活动的教育价值呢?
一、目标——以发展为主,技能为辅,在玩中学。
在撕纸艺术活动中,目标的定位不是技能技巧而是综合能力素养的发展提高,教师要在传统撕纸教学的基础上创新目标、方法,大胆突破传统剪纸教学“重技能轻创造”的目标,以“玩中学”理念为指导,把“感受欣赏、技能学习、表现创造”三个层面的要求都融入到目标中,再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幼儿撕纸教学目标,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学会用艺术表达自已的所看、所想,并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如:在技能学习的同时,小班以培养兴趣为主,中班以感受表现为主,大班以欣赏创作为主。教师要引导幼儿整体感受、欣赏撕纸作品特有的美,激发他们对撕纸表现与创作的欲望,积极探索撕纸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让幼儿真正喜欢撕纸艺术、发展动手能力、艺术能力,提高审美感受,从而在目标定位上体现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新取向,实现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和创造力的独特价值,让民间艺术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
二、内容——以简约为主,细致为辅,在传统中创新
水墨画大师齐白石说:“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在撕纸活动中教师切记要打破追求“像”的观念,而是要“化繁为简、似像非像”,撕纸作品不粗燥、不光滑的边缘、虚虚实实的形状刚好应景了我们所要追求的形象。例如,我们大胆把现代创意美术教学“借形想象”理念运用到撕纸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设计了大班撕纸活动《奇“撕”妙想变动物》,活动中教师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方法撕纸,然后根据撕出纸片的形状进行借形想象,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想象,孩子们在抽象的纸片形状中发现了各种神奇有趣的动物形象,最后通过简单的添画动物眼睛、花纹、四肢等主要特征完成动物形象,一个栩栩如生的动物即呈现出来。又如动手能力弱的小班幼儿,教师则应设计一些形象、情景生动,但形状又非常简单的撕纸内容,幼儿只要用各色彩纸撕出简单的形状后进行组合重叠就能产生有趣的形象,如块状重叠的《荷包蛋》、《圣诞帽》、《年年有鱼》;点状重叠的《一瓶小圆糖》、《乌鸦喝水》、《开饭啦》;条状重叠组合的《鸟窝》、《格子部落》、《菊花开》
撕纸内容的确定更应从幼儿兴趣出发,在学习技法的同时选择幼儿能够理解表现的、来源于生活的、能让每个幼儿增强自信,获得成功喜悦的内容。也可以是孩子感兴趣的动画片、绘本故事中的内容,或者是孩子们生活中的玩具、食物、动物、景物、景象等都可以设计成剪纸教学内容。还可以将中外大师的剪纸作品改用撕纸的方式进行创作,感受不一样的美。
三、方法——以想象為主,模仿为辅,在情景中学习。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幼儿进行撕纸创作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撕纸教学主要以技法学习为主,大多采用画线撕、模仿撕,有时难度偏大,有时方法太过复杂,幼儿园撕纸教学要充分考虑幼儿“就近发展区”,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游戏化、情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对撕纸活动兴趣、体验撕纸活动乐趣,从而促进幼儿动手、动脑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突破传统模仿创作作品的理念,让幼儿在撕纸活动中养成想象的习惯。每一个不同形状的纸片都是一个物体,只有达到想象的无极限,才能让孩子撕下的每一个纸片都蕴含着生命的灵动,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撕纸活动的教育价值得以体现。教师除了通过漂亮的撕纸作品引起幼儿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运用充满想象且生动有趣的撕纸教学情景来激发幼儿撕纸创作的欲望。例如初学撕纸时,教师通过蚕宝宝吃桑叶、开汽车、走迷宫等游戏情景引导幼儿学会撕掉纸的光边,然后观察撕掉光边后纸片的形状进行想象创作,让撕纸活动变得轻松有趣。当幼儿能熟练地撕光边后就可以尝试用有意撕或无意撕来进行难度更高、内容更丰富的撕纸想象添加创作活动。如按自己的意愿随意的撕纸、根据老师的要求闭上眼睛撕、放在身体背后撕、折叠撕、画线撕等等。
当孩子们动手能力强了,会撕纸了,且有了丰富的想象能力,我们的撕纸活动就可以发挥到极致了。这时,教师可以把艺术活动中的添画、版画、泥塑等多种表现手法结合到撕纸作品中,让撕纸活动不枯燥,撕纸作品更丰富多彩。
四、评价——以体验为主,结果为辅,在评价中成长。
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儿童是真正的大师。”[从这句话中应该得出我们至少应该尊重幼儿的作品。因为幼儿自有幼儿特有的绘画语言,有幼儿特殊的表达方式。
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不同的特点,及时捕捉、发现、扶持幼儿的创造,以赞许、认同、好奇、惊异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方式来鼓励支持幼儿的创作或学习习惯。
《纲要》中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因此,为幼儿提供一个平台和空间,展示自己创造的作品,让他们互相欣赏、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要多让幼儿谈感受、体验,例如教师可以问:“活动中你开心吗?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你遇到困难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说说你作品里的故事吧!活动中你有什么新的想法?”等类似这样的问题,让孩子们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畅所欲言,这样能更有效引导孩子向想象思维的广度、深度发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树立自信心、独创性。
总而言之,教师要有效运用撕纸活动,让幼儿在撕贴活动中放飞双手,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