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婷
摘 要:凑十思想是凑整思想的内容之一。只有深化凑整思想,应用凑整计算,加深学生对简算的价值认可并加以应用,才能自主地积极地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关键词:培养;加深;凑整;训练;化简思想;优化意识
在实践中,发现个别孩子从一年级到高年级还在扳手指计算。扳手指其实是一个一个数的方法,学习小的数据时(手指够用时)体会不到缺点,反而觉得准确率挺高的,但孩子总依赖一个一个加的方法的话,到后期计算速度很慢,100以内加减计算就不会计算了,原因是孩子缺乏简化思想和和优化的意识,待到高年级学习结合律就根本不会运用凑十、凑百的方法了,因此,从低年级就培养并提高化简意识和优化思想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化简和优化的数学思想意识应该从低年级抓起。
如何在低年级深化化简思想和优化意识呢?
一、立足十进制,强化十加几教学,使凑十(成捆)的应用价值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
一年级上册“古人计数”这一章节是进行十进制思想渗透的好机会。在教学中,让学生十根捆成一捆,体会十根一捆能直观快速地读数,数数。教师并强调明确:十根一捆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提高学生对凑十法的价值认同感。在一年级数学上册的“11-20各数的写法”中,教师利用直观的计数器和直观的小棒转化成十进制:个位满十用十位上的1个珠表示,也就是说:十位上的一个珠就代表一捆小棒,也就是个位上的十個珠。同理:十位上的十个珠可以用百位上的一个珠表示,十位上的十个珠表示十小捆,十小捆可以捆一大捆,一大捆就用百位上的一个珠表示。(教师演示时把相对应的捆好的小棒放到对应的计数器小珠上。)学生能直观得知:个位的珠子表示几根;十位上的珠子表示几小捆,也就是几十;百位上的珠子表示几大捆,也就是几百。教学写数时,让学生找到对应关系,体会十进制。十位上有几个珠就对应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有几个珠就对应在个位上写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计数器与数位对应起来能直接写数。
二、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凑十法能化难为简,真正体会凑十的价值所在
教学时,把用扳手指的学生凑成一组;把圈一圈的方法计算的凑成一组;用凑十法心算的学生凑成一组,现场口答竞赛,让学生真实体会到计算的速度和计算准确性不矛盾。事实上:许多用扳手指计算的小学生是担心计算不准确或者计算没方法导致的。在口答竞赛的现实面前,他们会打消怕错心里和依赖心理,接受新的凑十法,提高学生对凑十法的兴趣。然后组织凑十法计算的学生现场说说凑十的过程。
三、在学生体会到凑十法计算的迅速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利用课堂练习,巩固深化凑十法的运用,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深入认识,升华学生对凑十法的认可并非常积极地应用
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如“有几只小鸟”“有几瓶牛奶”“有几棵树”等等章节中,都是凑十法的具体运用。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摆一摆,捆一捆,让学生直观得知:捆剩是几,得数就是十几。体验到捆小棒(凑十法)的便利性。然后故意反问学生:“为什么要十根捆一捆?让更多的学生说出凑十的便利性和快捷性。从此“感染”其他小朋友。事实上,为了提高心算能力,没有必要让学生都摆小棒或者圈一圈,因此,这时要加强巧算的实际训练了。
首先,熟记《凑十法歌》,给大数凑十。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背诵“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四凑六,五凑五,凑够十来好计算。
其次,教师在课堂讲解时故意引导学生凑大数,优化算法,提高优化意识。例如在教学“有几瓶牛奶“中,让学生汇报完各种算法后,问:“这么多种算法都对,但哪种算法更快更准更便利呢?指名让学生汇报后,教师补充一句:老师用的是凑大数,拆小数的方法,更快捷,更便利,你们也应该像老师这样简化过程,优化算法。
再次,精讲,讲透凑十的关键过程。例如教学“有几棵树”时。先组织学生数一数、圈一圈,然后精讲:为什么要把2和8圈在一起?8+6中,6给圈走了2变成几,结果得十几?也就是把6拆成几和几?为什么一定要把6拆成2和4?不拆成1和5呢?反复地指名让学生口答,使学生体会到:8凑2得10,所以6拆2,余4,得14.
接着,训练学生心算,组织学生表述计算过程。学生在听完课后,组织学生独立口算、心算,关键是组织学生互相表述计算过程。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小老师”,学生在表述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表述是思维的展示。
最后,经常表扬和激励学生参与各项学习活动。让优秀的学生带动暂时落后的学生。每组中合理分配优等生、中等生和暂时落后的学生,利于互相带动,互相辅导。每组每周评比一次,让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
通过实践,深深体会到教有法,但无定法。教有法必得硕果的道理。
参考文献
[1]何姣娥、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5(06).
[2]北师大版义务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