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智
摘 要:在幼儿园中进行体育游戏是一种重要的提升幼儿身心健康的手段。然而在游戏实践中,难以科学合理的设计编排适合幼儿进行的内容,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应付性、流水性、不合理等工作,此为现阶段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于幼儿园体育游戏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效性改善方案。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游戏;问题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可能并未意识到体育游戏本质上是一门学科,它的前提是规则,其基本内容为各种身体动作,但其形式上是游戏,主要目的为提高幼儿身体健康水平,并同时起到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作用。但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更侧重于其游戏性而忽略了其体育方面的要求。
一、幼儿园体育游戏现存问题
(一)幼儿教师专业水平较低
现阶段,幼儿教师是一个人数较为短缺的职业,已有的幼师中具有较高的学前体育教学素质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后期未经统一培训,因而无法较好的参与体育游戏的设计、编排、实践、总结的过程。并且许多幼儿园仍然保持“重保轻教”的传统思想,幼儿体育游戏被简化成了简单的唱儿歌、散步、做幼儿游戏等活动,实质上这仅仅是一种应付性工作。
(二)缺乏科学的活动计划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这样的观点:“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实质上,要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反应灵敏度、平衡度、身体协调能力等,并非一节课、一个游戏就能够实现,要达成这些目的需要靠长期坚持、科学合理的训练,是需要经过每学期、每学年制定合理的目标,并按时完成才能达成。然而现阶段在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是缺乏计划性,缺乏一套合理的身体素质评价系统。
(三)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
现在多数幼儿园进行活动是通过一些传统游戏,如“老鹰抓小鸡”“丢手绢”等,或者一些直接照搬自网络或游戏书的游戏。它们的共同点为规则和玩法简单,但一些幼师为还原情景、代入角色而使整个环节复杂起来,这样一来就忽略了游戏本身需要的体能锻炼和动作需要。一些相关专业毕业的幼师,有过幼儿体育游戏设计编排的学习经历,能够自己创建新的游戏,但在实际投入实施时条理逻辑不清晰、内容不完整、运动量不合适、安全问题无法保证等问题就暴露出来。许多幼师并未依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及身体发育情况选择游戏,只追求表层的“新鲜”“娱乐”,只看到形式上的新颖,道具及背景音乐的趣味性,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及身体发育特点,这便使得体育游戏的提高孩子身心全面素质发展的目的与实际结果相悖。
(四)无法合理把控游戏时间
在我国幼儿园一般将体育游戏课时长定为为20~30分钟每节课,这就要求幼师根据游戏过程严格把控时长。但由于一些幼师太过随意,并未合理安排游戏时间,致使游戏介绍、示范等时间太长,因而本该占据大多数时间的游戏过程却匆忙结束。形式上的不足,如休息时间过久,组织纪律过久等都极大的占用了幼儿游戏时间。
二、提升幼儿体育游戏质量的方案
(一)加强幼师培训,引进入相关专业人才,提升专业素养
导致幼儿体育游戏低质量的主要原因是专业力量的缺失及对专业知识方面的缺乏,无法在理论基础上结合实际创作出真正提高孩子身体能力、培养运动趣味性的课程。体育运动是一项人文性学科,需要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损伤、学校体育学等多种理论的基础,在游戏中,若要提高身心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培养运动趣味就一定要对游戏的目的、游戏的内容、游戏安排、游戏进程、游戏规则反复考虑,因而需要极其专业的体育知识的保障,以此确保游戏的质量。幼儿园应当对幼师进行专业的体育知识的系统培训,可以通过讲座、实践、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幼儿园所有教师的体育方面的能力和经验,提高其幼师体育方面的专业能力,有效帮助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升。
(二)科学化安排游戏周期
一项体育游戏的运行不能涵盖所有生理素质指数或者无法有效保障所有生理素质指数得以提升。身体素质的提高需长期科学有效的运动来获得,因而科学安排幼儿体育游戏的周期就非常重要,对于不同类型的游戏创建应当有一个重点锻炼目标,也就是生理指数中的某一项,采取不同方式、不同技能来反复锻炼使其达到有效的提高;科学安排体育游戏的周期,使孩子在幼儿园器件能够在不同形式的体育游戏训练不同指标,并确立每一学期或学年的评价方式,可有效监测和评估幼儿身体状态的改变,以达到改善身体素质的目标。
(三)合理管控游戏时间
第首先,少讲多练,确立幼儿主体地位,高效把握活动时间,幼师带领幼儿开始游戏,使的幼儿体质真正的提升、放松身心的效果。其次,组织过程一定要合理高效,在游戏过程中的整合、游戏方式、休息时间、轮换方法等都应该提前安排和规划,做到心中有数,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合理进行游戏,提升幼儿身心素质。
(四)科学安排运动强度
在幼儿进行体育游戏时,最初一定要确定游戏的最终目标、确立游戏内容。游戏之前要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基础身体练习部分时稍微提升运动强度、提升运动难度,使得幼儿生理负荷逐渐达到合适的峰值,最后以强度较小的放松运动结束整个游戏过程。比如,一节游戏课内随机抽取3~5名幼儿测量其6s心率,在基础部分的适宜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可以由以下公式得出=幼儿安静心率+幼儿安静心率x65%。经过对幼儿生理指标的观察并得出结论,如幼儿脸部微红、些许出货时说明该运动强度为低负荷运动,如幼儿脸色潮红、排汗略多则属于中等强度,如幼儿出现呼吸急促、脸色开始发白、排汗极多便属于极大运动强度。当然,也可以直接询问幼儿的身体感受来合理判断运动强度大小,从而合理调整运动强度。
(五)充分考虑安全问题
幼师在备课期间就应当提前考虑所有可能性安全隐患,并列举所有的解决方案及保护方法,给孩子们心中树立安全置于首位的思想。若游戏中出现受伤情况,要立刻采取措施,确保孩子们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三、结束语
体育游戏活动作是为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心情愉悦的重要方式,既能给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带来愉悦,还能帮助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对于新时代新形势和学前体育科研成果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合理、高效地促进幼儿体育游戏内容的策划水平和实行过程,以幼兒为主导,使孩子们真正的得到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闻乐华. 幼儿体育游戏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1994(3).
[2]王桂芝. 浅谈角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必要性[J].现代阅读,2013(2).
[3]李思莹. 幼儿园大班体育课程构建的研究[J].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