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 丁雨婷
摘要:从2003年的《仙剑奇侠传》,到2017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2018年的《香蜜》《扶摇》,2019年的《陈情令》《宸汐缘》,再到2020年的《三生三世枕上书》《琉璃》等。纵观近十年的国产仙侠剧,不难发现除了“IP改编”、“高流量”这些标签之外,仙侠剧还有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形象标签——“金手指”。这一形象标签得以建构,有其独特的符号学意义,也得益于互联网社会的独特语境,并且在不同发展阶段中“金手指”也有着不同的功能意义,从社会化角度看也有其规训意义,从现实和理想两个维度看这一形象也有双面性。
关键词:仙侠剧;“金手指”;社会语境;规训
“金手指”,作为一个网络名词,被广泛引用,在不同的领域内有不同的含义,从符号学角度来理解,“索绪尔认为符号由两种元素构成:能指和所指,能指是声音—形象,所指是概念。”“金手指”从语言学角度理解,能指就是指金色的手指,所指是最初是指一种电脑硬件,像“内存条上与内存插槽之间、显卡与显卡插槽等所有的信号都是通过“金手指”进行传送的”。后被各个领域借用衍生出一种神话意义:具有“点石成金”“辅助”的能力,如游戏“金手指”,“是指一款游戏修改器,可以更改游戏数据、破解游戏、改变游戏速度”。在网络小说中“金手指”的运用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众所周知,仙侠剧大多是网文或游戏IP的改编,剧中的自然也少不了“金手指”的运用,在仙侠剧中“金手指”多指: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人或物,也是带领主角成长蜕变的关键人或物。
一、变与不变:“金手指”形象的符号功能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其特定时代的产儿。”“金手指”是网络时代的特定产物,诞生于网络文学中,但金手指这一形式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影子,只是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文学中运用较多,被功能化了。
功能论认为任何事物存在都有其功能,“哈佛大学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将社会看作是一个由各个部门相互联结而形成的巨大网络,每个部门都参与协助并维持整个体系的工作。”在从功能分析的视角来看仙侠剧,仙侠剧是一个整体,“金手指”形象就是仙侠剧中的部分之一,从整体和部分中透视“金手指”形象功能的变与不变。
从历时角度来看“金手指”形象功能的“变”可发现它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功能,这主要是得益于社会语境的不同。依据改编来源来划分,仙侠剧的发展共经历三个阶段,传统萌芽期、现代发展期、后现代繁荣期。萌芽期:2005年以前,2005年以前并未有仙侠剧这一概念,可以将这一时期视为仙侠剧的“前世”,这一时期的仙侠剧多为小说、神话改编,如1990年《蜀山奇侠之紫青双剑》、2002年《新蜀山剑侠》等;现代发展期则是2005年——2014年,这段时期的仙侠剧多为游戏或者网文改编,代表作品有2005-2009年的《仙剑》系列,2012年《轩辕剑之天之痕》,2014年《古剑奇谭》等;15年至今为繁荣期,仙侠剧以网文改编为主,《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烬如霜》等。不管是最初的《仙剑奇侠传》,还是现今的《香蜜沉沉烬如霜》,剧中都少不了“金手指”这一形象的存在,结合社会语境看不同时期的“金手指”形象也有着不同的功能,接下来将从作为人的“金手指”形象切入看其功能特性。
首先,在萌芽期,也就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刚刚从巨大的历史变迁中走过来的人们非常崇拜英雄主义,于是仙侠剧中作为人的“金手指”则多是一种高大全的“解救者”形象,在剧中不是隐居世外的高人,就是有威望且武功高强的长者,在主人公有危难时及时出场解救,其作为“解救者”的功能突出,例如《蜀山奇侠之紫青双剑》中紫琼的师父妙一真人就是这一形象,在紫琼有危险时就及时赶到解救她。其次,在发展期,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互帮互助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渗透各个领域,这一时期作为人的“金手指”形象,相对萌芽期的“金手指”形象来说,去除了高大全的神化色彩,更加接地气,更多是作为“帮助者”的形象出现,帮助功能突出。例如《仙剑奇侠传》中的酒仙,一壶酒一把剑衣衫褴褛走天下,在李逍遥被追杀之时教他武功,帮助他度过危机,在李逍遥的成长之路上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帮助者。最后,繁荣期,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提倡全面发展。“金手指”形象不在作为单独的人物形象而存在,而是而是附在剧中男主人或女主人公身上的特性,多以“伴随者”的形象出现,伴随主人公成长的功能突出,金手指的形象也更全面,不再是片面的完成解救或者帮助的任务就消失。例如《花千骨》中白子画即是男主又是帮助花千骨成长的“金手指”,和花千骨年龄相仿,二人亦师亦友,一起经历种种磨难,一同匡扶人间正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解救者到帮助者再到共同进退的“伴随者”,“金手指”在不同社会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功能,同时从社会语境中看仙侠剧中“金手指”的形象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投射。
万变之中总有一些不变的共性,这些共性便组成了一种类型化的功能建构模式。一是,由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功能的结构性架设可知:“本我构成内心的欲望,自我形成个体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功能,超我形成心灵的道德戒律与理想期望。”在仙侠剧中作为“人”而存在的“金手指”,不管是帮助者、解救者还是伴随者,“金手指”则是一种“超我”的代言人,是主人公理想模样的投射,不仅武功高强,而且还是善良的使者;从性别来看,“金手指”形象多以男性形象为主,无论是《仙剑》中的酒仙,还是《古剑奇谭》中紫胤真人,都是男性。二是,作为一种物而存在的“金手指”形象,在萌芽期和发展期较多,多为具有杀伤力的兵器,以剑为主,象征着权力,《蜀山奇侠之紫青双剑》紫琼的紫郢剑,《仙剑》中李逍遥的七星剑,《古剑奇谭》中百里屠苏的焚寂剑等等,剑即是他们的象征也是帮助他们一路过关斩将的战友。三是,作為一种能力存在的“金手指”,多为一种武功或者法力,例如《花千骨》中花千骨在长留派习得的一身武功,《香蜜沉沉烬如霜》中锦觅不断修炼提升的灵力,这些都是作为一种能力存在帮助人物的“金手指”。由这些共性我们可以看出,超我的理想也好、权力的武器也好、能力的象征也好,都是其功能的体现,形象中所蕴含的这些功能被观众所接受或认可,编剧和导演就会不断运用其功能,“最初被用来救急的‘金手指逐渐具备实质性功能”,使得仙侠剧中的“金手指”形象也逐渐走向一种“类型化”模式,类型化有利有弊,我们应该看到其弊端将其解决,也应该看到“金手指”形象在变化中创新,将其合理运用。
二、抵抗、崇拜与认同:“金手指”形象的规训
“戏剧的创作必须包含和满足戏剧冲突,戏剧冲突则是戏剧之魂。”冲突是一种叙事手段,不只是戏剧,所有的剧中“冲突”都是文本叙事不可或缺的元素。“金手指”和主人公之间也是存在着冲突,不是所有的主人公都会对“金手指”形象第一时间产生认同,主人公会经历一个从抵抗到崇拜与认同,最后被其规训的社会化过程。
首先,人的价值之一在于抵抗性,在社会化的初期,我们对“他者”身份的认同会有一种抵抗或者怀疑意识,仙侠剧主人公的性格中就自带一种抵抗意识,这种抵抗有两种,一种是对未知的抵抗,仙侠剧的主人公一开始都是平凡且不完美的小人物,对于未知的事物或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物会产生一种抵抗心理。在仙侠剧中“金手指”的形象作为人出现时,多为隐世的长者居多,主人公对其身份是未知的,未知便会产生抵抗,例如《仙剑1》中的剑仙,李逍遥最初偶遇蜀山酒剑仙时对其醉醉醺醺的大叔形象并不认同,对其身份的未知使李逍遥对其有抵抗心理,后来经过一番打斗李逍遥见证了剑仙的实力后才转变态度让其传授御剑术等法术。另一种是对恶的抵抗,抵抗恶势力、抵抗不平等、抵抗命运等,这种抵抗意识在其内心埋下一颗渴望变强的欲望种子,当“金手指”出现时,这种欲望便被一步步释放出来,让其变的足够强大去抵抗恶、抵抗不平等。前一种抵抗会渐渐转化为崇拜,后一种抵抗则成为认同“金手指”的因素之一。
其次,身份认同中还有一种崇拜意识,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意识,“古代社会中,人们崇拜神灵,崇拜圣贤,再到近代,人们开始崇拜生产型英雄,随着现代大众文化的兴盛开始崇拜偶像。”古代对神灵的崇拜会转换成对具像化实体的崇拜,也就是对物崇拜,例如对图腾崇拜、对石像崇拜等等。现在是对人的崇拜,粉丝对偶像的崇拜、学生对老师的崇拜等等。在仙侠剧中主人公也对“金手指”有着一种崇拜意识。从对物的崇拜看,在仙侠剧中“金手指”被物化为一种武器,获得这种武器就等于获得力量,获得权力,对权力的渴望从古至今都存在着,仙侠剧中的主人公在潜意识中也有一种对权力。对人的崇拜看,一方面,“金手指”作为一种超我的被神话的符号,主人公会对其产生崇拜心理;另一方面,仙侠剧中的主人公都会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成长和蜕变过程,也就是从平凡的小人物成长为拥有绝世武功或的大侠,“金手指”形象的存在就是辅助主人公的成长和蜕变,替代父母的存在,主人公将对父母的崇拜转移到“金手指”身上。
最后,从社会化角度看,“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过程中有传统、内在和他人三种导向”仙侠剧的主人公的成长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金手指”充当一种社会化的导向,主人公会从“金手指”身上吸收各种信息,从而建立起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这种建立在“金手指”导向为基础的身份认同,其实就是一种被“金手指”“规训”,也是被社会所“规训”的体现。从剧作外部看,有两种认同,一是观众对“金手指”的认同,分为显性期待和隐性期待,显性期待来自网文和小说,网文和小说的原IP中就有“金手指”形象原型存在,观众对“金手指”的显性期待大多是要符合原IP形象的塑造;隐性期待则来自观众内心的猎奇心理,观众期待不变中又有变化,产生新奇的体验。二是导演、编剧对“金手指”的认同看,“金手指”就是一则救命药丸,在现实中看似无法实现和变得合理的剧情,在仙侠剧中导演和编剧运用““金手指””,将““金手指””赋予特殊意义,使得剧情进展顺利。编剧和导演对“金手指”的认同,也正是其被“金手指”规训,被类型化的模式所规训的体现。由此可知当下仙侠剧中“金手指”形象泛滥,有其崇拜被“金手指”所规训,异化为“金手指”的奴隶原因。
三、现实与理想:“金手指”形象的建构
“金手指”这一形象在仙侠剧中得以建构有其现实和理想两个层面的社会意义,可分别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视角去理解。从外部看,一方面,“金手指”形象得以建构的现实意义有两个。一是,客观层面的现实意义,网文中“金手指”的形象得以建构的客观现实是:“金手指”其实是作者的一种“作弊”行为,“早期‘金手指多出现在情节简单、受众年龄偏低的 ‘小白文中——开了个好头却写不下去,又舍不得放弃时,就以‘金手指作弊来弥补构思缺陷,解决依常理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也就是说“金手指”形象客观层面的现实意义是:一种作弊手法。二是,符号层面的现实意义,仙侠剧中的“金手指”大都被编剧或导演建构成一种“高大全”或者“真善美”的符号形象,受众收看电视剧后脑海中,不会将其视作作者“投机取巧”的作弊手法,而是认为金手指主人公“开挂人生”的合理存在,其符号层面的现实意义是:遮蔽事物本质,建立“神话”的形象。
另一方面,理想层面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金手指的“神话”形象和观众心中的乌托邦理想相互吻合,观众从“金手指”身上获得情感安慰。观众之所以能对“金手指”形象进行接受,其实来自于内心理想乌托邦的投射,因为每个贫穷的人的内心中都有一个一夜暴富的梦想,每个学渣都在某个瞬间幻想自己变成学霸,我们都曾渴望自己在迷茫之时遇到“金手指”的指引,当主人公遇到金手指时,我们的代入感会让我们从主人公那得到“金手指”的情感安慰。
从仙侠剧内部看“金手指”形象的建构,也存在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现实是“金手指”对于主人公来说永遠是可实现可得到的现实,而对于剧中的其他人物来说,则更多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其实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一种社会现实,特殊性不等同与普遍性,脚踏实地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春天。
当下提及仙侠剧时,我们的脑中浮现的便是泛滥成灾、制作不精良等负面印象,提起“金手指”会联想到作弊的创作手法,而不是看成帮助作者完善作品的助攻器。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仙侠剧会走向何方,金手指是否还存在,但在当下,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它,将其看作一个可研究的文本对象,灵活的运用它。同时,创作者们也需回归文学,从文学中去吸收养分让“金手指”的形象蕴含更多文学内涵,不单单是将其当作一种写作工具,因为“电视剧创作的艺术品质和艺术魅力永远需要文学之光的央照。”
参考文献:
[1] 阿瑟.阿萨.伯杰.媒介分析技巧:第2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百度百科“金手指”词条[DB/OL].https://baike.baidu. com/item/金手指/9950829 fr=aladdin,2018-12-19.
[3] 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谢弗.社会学与生活[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
[7] 许苗苗.游戏逻辑:网络文学的认同规则与抵抗策略[J].文学评论,2018(01).
[8] 彭玲.戏剧冲突的探析和思考——以《茶馆》《哈姆雷特》为例[J].艺术评鉴,2018(17).
[9] 蔡骐.大众传播中的粉丝现象研究[M].新华出版社,2013.
[10] 祁林.电视文化的观念[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2].刘彬彬.中国电视剧改编的历史嬗变与文化审视[M].岳麓书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