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农业地域类型》教学目标的精准化设计

2020-01-06 09:01:04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34期
关键词:种植业条件水稻

冯 乐

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促进教师发展、引导学生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也是学生学习的方向,是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依据。而教学目标的精准化设计,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精准的教学目标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内容为依托、以学生为根本进行设计,其行为主体一定是学生,主题内容应体现三维目标,行为动作要具体、可测、可行,要有具体的学习情境及期望达到的学习程度等。

下面,笔者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三章第二节第2 课时《农业地域类型》的教学目标为例,谈谈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精准化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一、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分析

1.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大突出特点。综合思维是指能够从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识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能够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区域认知要求学生具有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能够正确采用认识区域的方法与工具认识区域;能够正确解释、评析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与失。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要求学生能够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能够正确判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方式及其合理性;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与路径,懂得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应遵循自然规律。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地区,利用当地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它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典型区域的认知程度,能够从综合的角度初步分析人地协调发展的措施及重要性。

2.课程标准分析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关键名词:农业地域类型(主题内容);特点、形成条件(后置限定)

扩展细化: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等

特点——分布、机械化水平、商品率、劳动力、生产方式等

形成条件——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关键动词:说明(行为动词)

扩展细化:“说明”扩展为:以亚洲水稻种植业为例说明

确定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读“世界水稻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简要说明。

3.位置与关系分析

必修Ⅱ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农业地域类型》在本节处于《农业区位因素》之后,是充分合理利用农业区位因素的案例,这既可以加深对区位因素的理解,也为第四章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4.教材内容分析

由于农业地域类型较多,难以一一详细叙述,所以教材将这些类型分别以“阅读”和“活动”的形式呈现,在学习过程中,可根据学情和教师拥有资料的情况,选取一个比较典型的类型,从优势区位因素、主要特点、不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等方面,引导学生用综合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

5.学生学情分析

在学习农业区位因素之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分析农业生产区位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但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说,农业生产很陌生,即使有思路与方法,也仅停留在文字上,没有真正的体会与感知。

在课前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世界及中国主要区域的位置、自然特征等方面的认知甚少,不知道潘帕斯草原,甚至东亚、东南亚、南亚的范围都混淆不清,更不用说分析这些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了。所以,将农业地域类型及形成条件落实到具体区域,对于笔者所在学校学生来说困难非常大。

二、教学目标表述

1.以潘帕斯草原为例,分析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世界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而认识农业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读“世界水稻主要产区分布图”,说出水稻主要分布地区。3.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形成条件。4.简要说明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目标设计反思及调整

在依据以上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时,发现有以下一些问题。1.第一条目标“以潘帕斯草原为例,分析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世界农业生产的影响”,以潘帕斯草原为例分析世界农业生产,思维有跳跃,不连贯。2.第一条目标“进而认识农业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没有落到主题内容“农业地域类型”上,影响学生对农业地域类型的认识。3.第三条目标“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形成条件”,由于学生对气候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固,且提供的资料不足,学生分析用时较多。4.第四条目标“简要说明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由于指向不明,教学目标难以达成。5.目标中忽略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

针对上述问题,并反思,最后生成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阅读“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图文材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潘帕斯草原从传统畜牧业到大牧场放牧业发展的影响;(2)说明生产力发展与农业地域分工及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关系;(3)读“世界水稻主要产区分布图”“亚洲气候资料图”“亚洲地形图”,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形成条件;(4)从商品率、劳动力、生产经营方式、机械化水平等方面,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5)尝试分析亚洲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不利条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6)认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种植业条件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军事文摘(2021年22期)2021-11-26 00:43:51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一季水稻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2
水稻花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00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49:53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种植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
钻研种植业 带头奔小康童进礼
中国火炬(2011年1期)2011-08-15 06: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