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都 龚大刚 杜鸿 刘西瑜
(四川省阆中蚕种场,四川 阆中 637400)
蚕桑产业是四川传统特色产业,2017年全省养蚕农户120万户,桑园面积13万hm2(195万亩),养蚕210万张,产茧8.1万t。桑树副产物特别是桑枝数量巨大,每年产生桑枝估算超过200万t左右,对桑枝的综合利用显得至关重要。其中利用桑枝作为主要基料种植桑枝食用菌,形成桑枝生态综合利用的良性循环新模式成为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食用菌基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桑枝屑种植金针菇,并与无桑枝屑含量的基料作对照,观察和调查不同配方比例种植金针菇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出菇量,可以形成桑枝屑种植金针菇的有效配方,进而探讨桑园栽培技术体系。2018年我们开展了不同比例桑枝屑的基料配方室外种植金针菇实验。
阆中蚕种场巴巴寺分场原二组蚕房、城场桑园地。地点、时间、气温、光线和湿度的条件基本一致。
金针菇菌种由成都骆峰菌业生产和提供。
伐条后粉碎的桑枝屑,棉籽壳、石膏粉、尿素、过磷酸钙、具体配方见表1,其中1号配方(桑枝屑含量为0%)为对照(ck)。
食用菌菌袋、接种箱、灭菌锅、臭氧发生器、竹片、塑料膜、遮阳网等食用菌生产设备以及用于出菇覆盖的稻草等。
表1 桑园桑枝金针菇基料配方表
1.3.1 基料制作
2018年11月2日,按照表1配方,每种配方总量均重20kg,混合均匀,加水拌和,分开堆放,一天后,调整原料含水量,使原料含水率达到65%,采用覆膜式密封发酵保存至12月初。
1.3.2 装袋接种
2018年12月3日定量装袋,选择15cm×30cm×5cm聚丙烯袋,每袋装鲜料1.5kg,高温高压灭菌,待冷却后接种(2018年12月6日),接种后转移到同一培养室内培养,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60%-65%,自然光线。接种后,菌丝生长迅速,约20d左右基本长满菌袋。
1.3.3 出菇棚搭建
接种后菌丝生长阶段,在桑园行间开宽100cm、深20cm的厢沟,铺上约2cm厚的稻草,原则上隔行开沟方便操作,在厢沟上用竹片搭建高度为30cm的弧型小拱棚。
1.3.4 菌袋转移
2018年12月27日将菌袋运至桑园,放于开好的厢沟中央,两排平放,出菌口朝外,可以堆码4层高,取下套子和盖子,拉伸菌袋出菌口薄膜便于出菇,稻草喷水,盖上遮阳网,在遮阳网上覆上黑色薄膜,棚内放入温度计和湿度计,初期棚内温度保持15℃左右,随着环境温度下降而下降,出菇期间最低温度不能低于7℃,并注意通风换气,湿度一直保持在80%-90%之间。湿度低于80%时,打开薄膜,用喷雾器喷酒水后,再盖上薄膜。可增加打开薄膜频次和时间,来降低湿度。
1.3.5 出菇管理
菌袋放入出菇棚后,约一个星期左右开始出现菌蕾,初期较少,子实体伸长增粗,密集丛生,颜色为金黄色,长度为15cm左右,于2019年2月10日开始采摘第一茬菇,到2019年3月31日以后虽继续零星出菇,数量不多。
各配方金针菇采收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配方基料采摘金针菇统计表
表3 不同配方采收金针菇料效比统计表
从表2、表3得出 :用桑枝屑代替棉籽壳种植金针菇完全可行;基料中添加不同比例桑枝屑种植金针菇对比,随着桑枝屑比例的增加,而产量呈增长趋势,其料效最高的是添加75%的桑枝屑的4号配方方案,其金针菇的产量最高,略高于对照即以棉籽壳为主要基料的一号配方,桑枝屑优于棉籽壳作为金针菇基料。
考察金针菇的出菇速度,第一批出菇非常整齐,也较为迅速。以后可采多次,数量逐渐减少,到后期子实体长度变短,参差不齐。零星采摘后量太小时,就没有多少经济价值了。
利用桑园入秋后至第二年春季桑树发芽前的空档期和四川省境内冬季气温逐渐下降的特点,以粉碎后的桑枝作为金针菇种植原料,通过室内灭菌、接种,菌丝生长阶段室内培育,长满菌丝后,移至桑园地行间出菇,既解决了桑枝的高效利用,又有效地解决了食用菌生产的占地用地问题。同时出菇后的菌料自然成为绝好的桑园有机肥料,可免施冬肥,也可结合施春肥,节省部分施肥的费用,同时还可以增加桑园桑叶产量和质量,做到一举多得。
试验结果4号配方出菇率高,综合效益高。其基料主要为75%的桑枝屑。经测算,采用4号配方,隔行在桑园地中种植金针菇,每亩可利用桑枝约1800kg,可产金针菇鲜货1752kg左右。按平均2元/kg批发价格核算,可增加3504元的经济收入。利用桑园主要副产物桑枝,为桑枝的处理利用找到一条新路子,为蚕农非蚕期增收找到一条门路。
本次试验规模较小,要在大面积生产推广还需进行多次重复试验,在配方比例上还可继续优化配方组成,研究组成更合理、效果更经济的模式。接种时间是否还可以提前,接种后直接转移到桑园地中以减少成本等方面,均可作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