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锐
(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0050)
20世纪初,体育课程就已经改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了。2011年,教育部对于相关的课程标准进行了再次调整和修改。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师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逐渐的从经验型角色转变到学术型、引导型角色,切实达到育人育德的教学要求。对于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更是如此。教师应当对于中职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发表相关的论文以及其他的研究成果。但是,一些教师却由于科研能力薄弱、主观意识淡薄,而难以取得积极的进展。接下来,首先针对体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现状进行探讨。
中职体育教学科研信息的来源是十分广泛的,主要是教师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的总结内容,教育部门以及中职学校在制定研究课题时提供的研究内容,教师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观察内容,以及在参与一些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会议中收集的内容。但是部分体育教师的信息捕捉能力较差,调查研究活动的范围较小。因而信息捕捉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国内外科研的最新动态,在科研能力提升方面遇到了瓶颈[1]。
中职体育教师来源复杂,主要毕业于高等体育院校,也可能是退役的运动员,甚至有可能是其他学科的兼职教师。在求学和工作期间往往对于体能训练、技术动作训练较为关注,而轻视的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在步入工作岗位以后,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文字水平就成为了限制。
一些教师认为体育教学是其他学科的点缀,是可有可无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考察学生的应试技巧和理论知识,受到传统的体育教育理念以及应试教育的束缚。部分中职体育教师对于自身的工作存在一些误解,甚至抱着当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自身尚且对于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工作不关注,又如何坐下来思考体育教学,思考如何提高科研能力呢?
体育教师在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认知高度和认知水平,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所在,矫正不正确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向学者型、学术型、专家型体育教育工作者转化。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互动,加强观察,才能提高调研的水平,进行理论和方法的系统学习。正如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说的一样,端正自身的研究态度,利用一切有利时机,用知识和理论武装自己。教师在提高认知高度的基础上,通过发现问题,制定计划,采取行动,积极观察,等一系列步骤来提高中职体育教学和教研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的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2]。
中职体育教师所从事的教学活动相对较为特殊,需要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教育岗位,如果不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则很有可能出现原地踏步的情况。因此,体育教师们在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的过程中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运用更多的时间来充实自我,打牢发展的基础。例如,在参与一些专业性的学校教研活动,以及中职体育发展规划学术会议时做好相应的积累工作,本着学习和创新的态度参与其中,发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用更长的时间来进行系统性的规划。逐步的利用寒暑假的有利时机参与专业培训,落实规划内容。体育教师也可以利用学校所提供的学术平台以及深造机会进一步的提高自我,在提高学历的同时也打牢发展的基础。一步步的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成长。针对现阶段部分体育教师所出现的文字修养较差,理论水平较低的问题,则更需要教师做好规划,用更长的时间来进一步的解决这些具体的问题。教师应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研究体育类学术期刊、专业论文、专业著作,并且关注中职体育发展的大方向,关注动态研究,才能做好规划的调整工作以及知识积累工作,才更有可能实现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
中职学校的领导者要关注体育教师的成长,为其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积极地搭建起相应的教育平台和科研平台,运用学校的基础设施来帮助体育教师们进行教育教研活动,并且发挥保障性的作用。学校要为体育教师们提供进修的机会,同时解决身后之忧,做好保障工作。领导者要合理的利用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最新成果,在学校的门户网站以及信息化教学平台为教师搭建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和培养模块。模块化平台以及讨论社区的环境会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沟通讨论的同时也可以有更多的收获。学校应完善必要的教育科研机构,以及信息化平台,可以为中职体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途径,发挥保障性的作用。当然这需要注入更多的资金,各个职能部门需要进行更多的交流以及互动,同时更新教研设备和教研资料等保障工作也要积极推进[3]。
总而言之,越来越多的中职体育教师认识到提高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意义,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进行基础研究。教师通过关注学术动态研究,参与学校所组织的体育教育教研活动,以及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积累的方式不断地发现提高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途径,利用一切有利时机武装自己,提高自我。同时体育教师们的教育和科研活动主要围绕着中职学生而开展,做到了有的放矢。在下一阶段的探索工作中,教师们更要做好彼此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工作,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提高,使得教育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得到顺利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