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维城
(沈阳工程学院机械学院 辽宁沈阳 110136)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该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多、相对独立,与工程紧密联系,应用性强,是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连接的纽带。
伴随培养方案调整,课程学时较以往有所减少,如采取传统的课堂传授型教学模式难以支撑对学生毕业要求能力的培养,故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已成必然。
本研究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有限的学时内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工程复杂问题理解和分析的深度、广度[1-3];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可提升学生对行业的全面了解、对设计过程中涉及的文化重新认识,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4]。
摒弃以往考核方案中课后作业、综合性项目考核形式,增加课程思政、课后实践考核形式,弱化N+2过程考核方案中笔记的权重。
使用的教材有配套的习题集和答案,抄袭严重,该项考核失去意义;综合性项目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组内成员区分度不足,造成一部分同学浑水摸鱼,打消上进同学的积极性,成绩不客观,严重影响学风且连带效应显著。
课程思政考核形式要求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即使同一问题、同一事件,也能形成不同的见解,提升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实现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课后实践考核形式要求学生真实感受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索欲,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雨课堂”发布公告,让学生提前了解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发布课件,让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该部分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课中讲授重点、难点,辅导答疑,讨论交流,该部分解决怎样教的问题;课后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丰富第二课堂,该部分主要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5]。
该部分由出勤+笔记、阶段阶段测验构成,实施过程及方法如下:
出勤+笔记观测点及权重:出勤占50%,学习笔记占50%。出勤由随机点名和系统签到采集,重点考察学生参与度,无故迟到3次以上要重点干预;学习笔记手写且要标注重点内容,重点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要求格式规范,内容详实,有总结。
阶段测验观测点及权重:基本概念占20%,失效形式占20%,设计准则占20%,校核计算占20%,综合应用占20%。在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内容学习结束后分别进行一次。该部分与期末考试题型类似,以客观题+主观题形式出现,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单项试题时间控制在5-10分钟,既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可最大限度的避免抄袭。
该部分由课程思政、课后实践、课内实验、期末考试构成,课程思政和课后实践的实施过程及方法如下:
课程思政观测点及权重: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中挖掘10个课程思政点,每个点占10%。按照课程思政点挖掘是否恰当,与课程内容的联系是否紧密,课程思政切入点是否准确,上交材料是否充实,感悟五个方面各占20%进行评价。
课后实践观测点及权重:选一处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如校内实习实训场所、实验室,校外沈阳科学宫、铸造博物馆等进行参观,找到感兴趣的点,通过观察、实际动手操作,进行思考并总结提交一份实践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机构工作原理、机构运动简图、机构自由度计算、机构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感悟组成,各占20%进行评价。
本次教学改革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能动174至178班进行,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运行,取得的实际效果有:
个别学生测验、课程思政两项过程考核成绩偏低且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造成总评成绩不及格;大部分学生平时成绩呈正态分布,说明学生普遍关注过程考核,区分度明显;期末成绩呈单调递减,说明考试题偏难或者学生复习不到位,也可能是平时成绩高心态放松的原因;总评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说明整个考核过程设计符合教学规律,高分数段人数少需改进。低分数段人数太多,优秀的学生未体现出来。分析表明过程考核对结果起的作用较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引导。
第一方面:在过程考核中引入课程思政、课后实践指标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存在分数给定不合理的情况,评价标准需认真设计,增加区分度。第二方面:期末考试的难易程度需认真研究,并引导学生重视期末考试成绩对总成绩的影响。第三方面:阶段测验次数增加,单次测验题量和时间需把控,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又最大限度的减少抄袭,使评价结果更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