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梦秋
(重庆市北碚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0700)
教师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创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打造高水平一流学校的关键,而骨干教师又是学校师资队伍的中流砥柱。以北碚职业教育中心为例,该校是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目前正在创建重庆市高水平学校,在创建高水平学校的过程中,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骨干教师的培养是学校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1]。
不同区域的中职学校对骨干教师的培训方式各有不同,笔者所研究的学校,当前骨干教师培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校本培训
以学校为基本单元,以学校教师为对象,将学校的教育教学需求作为培训的核心,目的是提升本校教师的综合能力与业务水平。
2.项目集中培训
以区域、本省市或国家组织为牵头单位,围绕某一个或某一系列项目,依托高校或专业的培训组织机构开展的针对性培训,培训对象为来自不同学校任教同一专业的骨干教师,目的是提升区域内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
3.远程培训
主要是指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营造更加自由的教师自我学习氛围,确保中职教师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接触更多培训内容,自由界定学习方向,并参与远程教师互动,由此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
4.校企合作培训
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中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企业选派专家到校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在中职学校宣传和推广行业最新的发展动向和专业技术。同时,中职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业跟岗,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升教师的理实一体化水平。
1.培训方式相对单一
大部分被调查者反馈自己所参与的骨干教师培训多采用校本培训和教研组内交流探讨等方式。校本培训虽然有自身的优势,但仅靠中职学校自身的培训教育资源,往往难以形成相对统一的培训格局,继而影响骨干教师培训效果。在实际问卷调查中,很多教师反馈对当前的培训效果不是很满意,这就意味着校本培训效果有限,难以对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带来很明显的改善。
2.校外培训限制较多
调研中发现,中职骨干教师的校外培训渠道处于相对狭窄的状态,在此方面的投入不足。校外的骨干培训对参与培训的教师各方面的要求较高,且很多培训活动的名额有限,大部分中职教师无法参与这些教育培训活动,丧失了强化理论学习和提高教学技能的机会。
3.培训内容和方式相对落后
调研显示,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参与过的骨干教师培训存在培训内容过时、培训方式陈旧等问题。部分被调研者反馈所培训的内容不能有效与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需求相结合。培训内容理论占比过多,实践内容偏少,导致实际的培训教育工作处于相对形式化的状态,由此影响中职教师参与实际培训工作的积极性。
4.教师自身存在各类困难
调研中大部分教师反馈自身参与提升进修的机会较少,平时都被大量的教学任务所累,无法抽身腾出时间进行自我提升。问卷调查中还有部分教师反馈参与培训是来自于上级任务的安排,不是自由自主的选择,对所培训的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参培动力。
在培训方式上,学校要综合运用校本培训、项目集中培训、网络研修、校企合作等手段,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合理选择中职教师的培训手段,确保培训方式更加合理、有效。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不同培训手段的融合。在培训组织形式上更加丰富,充分发挥案例研究、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集中培训、分组教研、师徒带教等不同组织形式的优势。
组织培训前充分征集专业教师的参培诉求,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安排培训。
首先,多给中职教师继续深造的机会,尤其鼓励在职教师参与进修学历学位教育,学校可以从学费补贴,深造补助等方面设置相应的鼓励机制。有条件的中职学校还可以为教师争取出国进修的机会,确保教师可以接触更多前沿性的专业知识,保持专业活力。其次,建立完善的培训质量调查机制,在参与培训之后组织教师撰写培训心得,将培训内容和心得在校内进行分享,开展与培训内容相关的专题讨论等,以进一步提升校外培训的影响力。最后,深化与企业之间的对接与合作,鼓励教师深入一线学习,在具体岗位中调整与行业发展现状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联系更多的行业专家和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到校进行培训,让教育培训工作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2]。
骨干教师培训的重要意义在于让参与培训的教师在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得到及时的提升。因此,正确合理地安排培训尤为重要。组织安排培训前,学校应采用多种形式,如问卷调查或个别交流等,了解每一位骨干教师的专业特点和培训需求,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不同教师发展的特色,为所有骨干教师提供最适合的培训选择。此外,要对培训的内容进行筛选,明显落后的教学理念或专业知识培训只会浪费学校的培训名额和专项经费,也会浪费骨干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在培训内容上多倾向于教育实践经验分享、企业一线实践经验、专业发展的最新前沿性知识、教学设计和组织的相关知识等,更新骨干教师的学科基础知识,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水平,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3]。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中职骨干教师迅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要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让教师保持愉快轻松的工作状态,合理安排骨干教师的工作量,尽量避免大部分精力被挤占而无心于专业提升和综合能力发展。提高骨干教师工作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同时,通过访谈也发现,人际关系也会影响教师的工作心情和状态,因此,学校也要对此方面更加关注,打造一个和谐、温暖、友爱的相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