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培智数学作业探析与实践

2020-01-05 23:25李兆
人物画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培智数学作业生活教育

李兆

摘 要:培智课标指出,特殊教育的实施应立足于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发展需要, 强调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理念,聚焦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知识的巩固和内化,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笔者当前培智数学作业研究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从生活教育理论视角,对培智数学作业展开实践探索,以促进智障学生数学能力发展。

关键词:生活教育;培智;数学作业

一、引言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丰富,不仅对当前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指引。其教育理论指出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当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在教育教学中教育内容和方法都应根据生活需要进行,体现教学做合一。作业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一环。2001年教育部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应面向学生生活, 课程内容选择方面应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需要,而特殊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教育的理念显得更加重要;2016年教育部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特殊教育的实施应立足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发展需要, 强调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理念,使教学实施更加具体化、生活化,摒除以往枯燥和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学习, 聚焦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学以致用。由此可见,生活教育理念为特殊教育的实践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随着国家随班就读及零拒绝教育政策的推进,轻度智障生进入普通学生就读,特殊教育生源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中重度智障生成为培智学校主要招生对象,基于中重度智障生在抽象概念学习及未来独立生活的切实需要,特殊教育更应呼唤生活教育理念的践行。

作业是学生依据教师课堂教授内容而进行的练习、内化过程,作为教与学的交汇点,其设计与运用关乎学生的学习成效,反映教师教学实效,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成效是衡量课程改革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作业研究开始进入研究者视野。

二、培智数学作业现状

当前,对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普通学校教学实施中,基础教育教师是日常教学的实施者也是作业的主要研究者。 当前国内对作业的研究主要偏向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实际调查、访谈,了解基础教育下作业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作业量大、教师缺乏作业设计理论,作业设计随意,作业类型重复单一,缺乏趣味性,作业设计以巩固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生活技能和生活运用能力的培养等问题; 其二为研究者基于某个理论或个人经验,对作业设计、作业实施的应然状态进行论述, 如研究者朱美英基于个人实践经验,基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类型分为游戏型、生活型、实验型、探索型作业,通过作业设计的优化,使得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是对国外作业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翻译、评论,国外学者 Allington指出作业设计应借鉴多元智能理论, 作业设计应调动学生多方面智能参与,如数学作业在运用数理逻辑的同时可以加入语言、空间、身体运动、自然探索等智力因素,形成调动多元智能的作业形式。

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教育遵循教育的普遍性规律,为此普通中小学在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培智学校生活数学作业设计上同样具有普遍性。但是培智学校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关于生活数学作业设计方面的研究较少。 在现有的研究中,金莉总结自身的培智教育教学实践,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层面指出当前培智学校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朱桂华基于智障学生由于其自身智力功能与认知特点的障碍,提出作业设計应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分层目标,设计符合每位学生的个别化作业;第二,应联系智障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实践性与可行性强的作业; 第三,数概念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营造愉快的气氛,借助身体运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数概念。对如何以生活为核心,优化现有的作业设计形式,利用数学作业来促进智障学生的发展却关注的并不多。多数教师布置作业存在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学生仍停留在机械练习,反复刷题的模式中,一定程度阻碍了学生的发展。那如何基于生活教育理论,对培智数学作业设计进一步优化,更好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呢?作为从事培智教育的一线教学人员,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对作业设计做出几点尝试。

三、培智数学作业的实施策略

(一)以生活为中心,服务学生实际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指出:“要立足智障残疾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从中重度智障学生今后生活、生存需要的角度考虑,学生仅仅掌握简单的知识是远远不能适应其将来生活的需要的,而教会他们如何生活,培养生活的能力、习惯以及生活的态度则对于他们来说更为实际。对于智障儿童来说最根本的问题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其能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为此,作业设计应紧紧围绕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深切体会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知识,并逐步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如:学习了“10元以内人民币的认识、换算、运用”后,可让家长带学生去超市购买十元以内的商品。回家后把购买的商品情况填到表格内。

(二)尊重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程度发掘学生的潜能,做到因材施教。智障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必须要做到多梯度、多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搞“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和个性化的需求出发,为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作业,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探索者、实践的成功者。

1. “套餐”型作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类。如:在学习用凑十法计算8+9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A层次直接计算结果,完整表达口述整个算式。B层次教师口头提示,辅助小棒计算。C层次教师带领认读算式。

2.“多味”型作业。在充分了解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围绕知识点设计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在学习购物。A层次熟悉并独立完成购物的整个流程。B层次根据要求购买指定单件的物品。C层次在家长的陪同下,体验购物流程。

(三) 调动多感观参与,坚持学以致用

作业的设计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进去,切实提升作业的成效。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与合作交流。智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大部分是现成的,学后容易遗忘,教师只有多方位调动其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并动手实践,主动探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数学知识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视、听、触等多种感官参与的促使学生动手实践,推动学生学以致用的活动型的作业,激发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1.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周围哪些事物是长方形,哪些事物是正方形,第二天到课堂上来说一说。

2.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如:数学课“两位数比大小”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年龄,找出家里谁年龄最大,谁年龄最小。

3.操作性作业。让学生进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学习“10以内数认识”后,设计了《打电话》游戏,教师为学生提供自制的放大电话机,电话机上有数字,也可用圆点代替数字,了解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电话号码,让学生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给同伴打电话,既可以提高智障学生对数字与圆点的理解,逐渐改变幼儿刻板寻找数字的不良习惯,同时加深智障儿童与父母同伴之间的亲情培养。

(四)营造开放的环境氛围,强化沟通协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参差不齐。因此作为巩固知识而做的作业更应该注重培养智障学生的合作意识。开放的练习,把学生从封闭的数学教学中解放出来,融入到家庭、社会、生活中去实践,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可以是学生在练习的活动过程中形成主动合作意识。智障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因而开放性的练习对于他们来说有挑战性有较强的实现意义,这一切在于教师要给予学生良好的引导,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例如在教学完《认识各种形状》之后,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在教室、校园内等地方找一找我们所认识的形状,回来和同学交流,从而达到更深一层次的了解,促进学生的多向交流,培养了合作意识。

(五)注重家校教育协同,形成教育合力

智障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往往不能独自完成要求较为复杂的作业,回家后难免需要家长的帮助。然而同时,许多学生家长由于对学校的教学与要求不甚了解,往往辅导得极为简单、机械,甚至是无从下手。針对此种现象,我和学校几位实验班的老师近两年来一直坚持设计亲子性作业,根据学校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充满趣味和亲情的巩固性游戏,让家长和孩子一同完成。这种类型的作业优点在于帮助家长排除了辅导孩子作业的盲目性,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便于操作,同时还使得家长和孩子在有趣的活动中加强感情联系,在玩中使知识得到巩固。此项作业自开始实施以来,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和认可,从练习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体会与建议

(一)相信学生的能力

实践证明,结合智障儿童实际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条件,设计符合孩子天性的的作业,将使作业变得更生活、更有应用性、更令人兴奋!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

(二)注重经验积累

我们认识到智障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虽然有各个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特点,但它又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作业设计中应注重智障儿童已有经验的操作、练习与巩固,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趣味化、生活化。

(三)统整家校资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促进其数学能力发展重要因素。家长过分溺爱、迁就、宠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统整家校资源,切实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成一致性,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才能更好的促进智障儿童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变革课堂教学,还应充分了解智障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生活实际出发,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数学作业,注重将操作性、趣味性、实践性融于一体,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

[2]朱美英.新课标下小学课外作业设计的优化,教学与管理,2007(14)

[3]张艳莉.数学作业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教学与管理,2006(14)

猜你喜欢
培智数学作业生活教育
以课例《牧童谣》为载体培智学校优质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评语式批改在数学作业中的运用尝试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提高数学作业质效的几点尝试
聋生与培智生同处特校的利与弊
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