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凤祥 孙瑞 葛玮炜
摘 要:金融工程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综合了计算机、数学和经济学的知识来解决相关领域的问题。在网络信息技术与金融联系越发紧密的时代,互联网金融也成为时代热词,高校在此背景下也必须面临金融工程教育体系改革,其中课程体系设置是其核心要件。
关键词:能力导向;金融工程;本科课程体系
引言
金融工程学科较其他学科来说,发展较为缓慢,其首次出现在文献研究中是在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80年代才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现目前,金融工程已发展成为许多领域的核心学科,其中在金融学、软件工程、应用数学等专业均有涉猎。金融工程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门类,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金融学基础知识,如投资学、经济学理论等,同时还应具备计算机编程、数学方面的实践知识能力。
一、能力导向下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本科课程体系的意义
(一)針对性强
能力导向基础下的课程体系设置自由度和灵活性较强,学生能够在课程要求的基础上基于自身需求和偏好对课程进行选择,自由组合,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针对性较强。
(二)实践意义
现目前,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金融工程人才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之外,信息收集以及加工处理的能力也显得尤其重要,而这些能力是能通过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来提升的[1]。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室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其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力导向教育重视理论和实践教育相结合,但更偏向于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导向下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本科课程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设置趋同
由于受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理工科院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与专业财经院校趋同,在数理和计算机方面并未发挥自身所长,而专业财经院校由于专业针对性较强,教学基础深厚,其人才培养效果必将优于理工科院校。
(二)课程设置不全面
金融工程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2],在多数学校优势专业的打压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边缘化的问题,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等均存在一定的限制。具体来说,课程设置不全面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专业选修课数量少、内容粗浅;第二,专业课程缺乏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而在信息技术时代,金融工程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
(三)实践环节缺失
现目前,理工科院校金融课程专业的开设上多偏向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缺失的现象并不罕见[3]。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多数教师从事理论研究多年,对考试得心应手,但与现实企业联系较少,经验不足。第二,课程安排紧凑。院校对理论教学设置的课时数本就远高于实践教学,并且在考核时给予的分数占比也不高,这样也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
三、能力导向下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本科课程体系的实现途径
(一)与本校其他专业结合,发挥自身特长
理工科院校的工程类专业与金融工程结合的可能性较大,如: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其可以运用在房地产金融问题、土木工程的投资问题等方面。此外,还可以和软件学院、数学系开展计算金融、数理金融等研究方面,教师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
(二)注重知识结构的综合性
理工科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其理工方面的师资并不弱,其教育背景多涉及计算机、统计学和运筹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学院的课程中也多有信息系统相关专业。因此,一方面,理工科院校应在这一基础上,增加统计学、随机规划等数学课程,加深学生结构体系中数学占比,另一方面,还应增设计算机与实际问题结合的课程,如计量金融学用于数据处理、模型仿真、软件应用等。
(三)注重实践的重要性
第一,增加实习机会。教师或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或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4],同时,提高实践课程的课时数和分数占比,引起学生的重视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理论教学不能放松。理工科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复合型的,而这并不是指什么都懂但都是略懂的人才,而是能迅速适应并解决问题的人。只有打好理论基础,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理工科院校在课程设置应开设投资学、经济金融学等课程加深学生的基础,并且对核心课程的讲授一定要精,不能浮于表面。此外,金融工程的发展是基于中国企业的需求的,因此针对企业的课程设置也必不可少,如:针对现存的利益冲突和代理成本问题,可以开设股票期权、创新性债券等方面的内容。
四、结束语
理工科院校要想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就必须接受网络技术发展的现实,以能力导向为基础合理地改革课程体系设置。本文从能力导向层面,基于理工科院校对金融工程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在剖析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顾征,王沛民.综合性大学的工程教育振兴(下):以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44-54.
[2]刘雅绒.基于能力导向下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3]余吉祥,颜海明.能力导向型“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集体经济,2011(3):175-176.
[4]杨秋波,陈金龙,王世斌.职业能力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生成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