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燕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呢?可以先从作文基础知识入手,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后,再推进下一阶段的教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作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作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初学时学生一定会觉得枯燥、乏味,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逐渐化解听课的枯燥,获得学习的乐趣。
一、联系生活讲授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写作就是学习写作技巧,将写作技巧灵活运用于文章中,就算大功告成。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掌握写作技巧有一定困难,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想要快速掌握是不可能的。因此,写作基础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先打好底子,学生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如鱼得水。
在教学基础知识时,教师要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热情的引领下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化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观察,及时反馈听课效果,选择适合这一年龄段的教学方式,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完成课程内容的组织衔接,尽可能地让学生学得轻松。而生活化的教学恰恰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富有生活味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备感亲切,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教学“语文园地”时,针对作文如何选材,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素材的选取对写作至关重要。其实选材并不困难,可以从生活案例入手,将生活中的例子用于写作,既让人觉得真实,也不会显得俗气,而且每个例子都是独特的,避免了内容雷同。讲解之后,教师再布置作文题目,比如“最难忘的星期天”“最开心的一次活动”等相对简单一点的,然后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方法构思文章。通过放大生活细节,学生不仅学到了写作知识,而且对生活中的一些美好事物有了独特的发现,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也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二、创设情境渗透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作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写作能力提升的前提,也是重要的突破口,但这些知识又比较单调、琐碎,甚至有一部分是抽象的,令人费解的,是小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如习惯于视觉观赏、耳朵倾听等,可从这些特点入手,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实施情境教学,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在情境中渗透作文基础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习,能降低理解难度,实现层级式递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享受课堂,爱上学习。
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将知识点呈现出来,可以选择文字、图片、视频等表现方式,将原本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这种方式,可让课堂教学更有活力。
比如,在教學人物外貌描写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画讲解基础知识,还可以用幻灯片放映人物不同部位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图片中展示人的眼睛,同时标注其特点,然后对其描述。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多准备一些图片,刚开始在图片旁标注特点,后面的图片就可以选择让学生自主介绍。在不断的探索发现中完成对写作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快速、准确地描述一个人的外貌特点。
三、利用实践挖掘基础知识,巩固学习效果
传统教学普遍以教室作为主要的教学阵地,写作基础知识的学习也都是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处于被动地位,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同实践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以便更好地写作。
例如,教学“写作六要素”时,怎样才能让学生快速掌握呢?可以组织一次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讲解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然后要求学生写作,将这六要素串联起来形成文章的脉络,巩固学习成果。
总体来说,小学生写作有一定难度,但打好了基础,就会在学习中备感轻松,并为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抓住教学规律,从优化基础知识入手,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