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麦芳,吴普侠
(陕西省林业科学院,西安 710082)
油茶(Camelliaoleifera)为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也是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1]。全国14个油茶主产区约有353.33万公顷荒山荒地适宜种植油茶,发展油茶产业不仅可以加快造林绿化进程,提高国土资源利用效率,而且还能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山区综合开发,生产出优质放心茶油,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
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油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茶的价值得到重新认识,带来了油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时遇[2]。特别是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全国大宗油料作物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及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完善支持政策和措施,促进了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达到446.67万公顷,年产茶油约60万吨。
陕西省秦岭以南的汉中市、安康市和商洛市是油茶自然分布的北部边缘地带,油茶栽植面积23.5×103hm2,其中安康市13.6×103hm2,主要分布在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紫阳县、平利县、白河县;汉中市4.7×103hm2,主要分布在南郑区、镇巴区、勉县、城固、西乡县、宁强县;商洛市5.2×103hm2,主要分布在商南县、镇安县、山阳县。
陕南各地具有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大规模种植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长期的自然杂交和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杂交群体。近年来,陕西省选育出油茶良种13个,汉中市选育的有汉油1、2、7、10号和亚林所185、228号,安康市选育的有金州2、31号,商洛市选育的有秦油9、15、18号和镇油1、33号。目前,这些良种在当地生长良好,盛果期产茶油750 kg·hm-2,高者可达1 000 kg·hm-2以上,部分油茶园疏于管理,低产低效问题突出。
陕西省有油茶良种培育苗圃地39.3 hm2、采穗圃41.9 hm2,年产油茶良种780万株、穗条155万根,基本可以满足全省油茶产业发展良种资源需要。
油茶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树体叶常绿,花型大、花香,是良好的荒山造林、蜜源和绿化树种;油茶籽可加工优质食用油,茶饼可生产有机肥、生物农药。陕西省现有的23.5×103hm2油茶林,年产油茶籽7 540多吨,年产茶油产量超过1 050 t。全省现有油茶加工企业10余家,设计生产能力5万吨,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着无油茶籽可加工窘境;综合利用水平有限,加工后副产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全省现有油茶产业品牌7个,市场拉动作用不够强。
一方面,认为陕西是油茶种植的北部边缘地带,油茶品质不好、产量不高,与核桃等特色经济林相比,更愿意种植较为适生的核桃等其它一些特色经济林树种。另方面,对油茶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茶油所具有的特征和优势没有足够的认识,仅作一般木本油料树种看待;一些地方甚至还把油茶种植和茶油加工作为一般传统作物和农村小加工业来看待,发展油茶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在想方设法发展地方经济,注重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高效、短期产业,认为油茶生长达产期长、投资回收慢,见效迟缓,忽视油茶产业在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方面的重要战略意义,存在对油茶产业发展重视不够、引导不力、投入短缺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油茶产业快速发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油茶主要是种子点播,绝大多数是实生林,品种不纯,良种率不高,结籽率、出油率较低。近年油茶发展中,过高追求发展规模,一定程度忽视品种性状和苗木质量,建园劣株比例较高,加之盲目引进外地品种,生物学特征特性、生产性能、生态适应性等有待验证,导致品种多而杂,主栽品种地位不突出,多代同生,规范化集中统一生产技术管理难度大,同地域油茶籽质量差别明显、分级加工成本高,影响经济效益和栽植积极性。
现在陕西省油茶种植多以农户家庭种植为主,普遍存在着重栽轻管、只栽不管,采集、加工、运输等成本相对较高,新技术推广难等问题,施肥不够科学、修剪比较粗放,病虫害防治滞后,树体结构紊乱,枝条不断枯干,病虫害严重,造成树势提前衰老,严重时甚至造成树体死亡,产量较低,品质不高,影响了油茶产业良性发展,挫伤油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管理部门、科研院所把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项目、财力、人力和精力几乎全集中在苹果、核桃、板栗等优势特色经济林果业,油茶等小散产业停留在前期理论研究和商品市场开发阶段,对影响油茶产业发展的良种选育、种苗繁育、丰产栽培等研究不够深入、不够细化,油茶生产和加工一线技术人员数量及培训较少,油茶产业发展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
广泛宣传油茶的生态、园林美化、经济等特性和茶油的优质性,以不断扩大的消费带动油茶产业发展壮大。组织专家编写油茶实用管理技术手册,分区域具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培训农村技术骨干和农民科技示范户[4]。通过宣传引导,扩大茶油知名度,营造浓厚的种植氛围。大力提倡健康饮食及生活方式,为油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
将油茶采集、加工及综合利用列入科技创新开发项目,争取各级财政给予重点扶持。积极研发适宜油茶种植、收获和加工的机械设备,提高生产加工机械化水平。以骨干企业为主体,鼓励和支持省内外相关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组建油茶工程研发中心,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油茶相关科研机构进行新产品研发,突破技术难关。
依据《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和2019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大会要求,结合全省油茶产业发展实际,调查研究全产业链现状与条件、主要问题、解决途径等,制定全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油茶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技术路线、保障措施。要求陕南三市依据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编制辖区油茶产业实施方案,统一规划,发布实施。
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加大油茶高产新品种及低产油茶改造技术研究和推广;分层次、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广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解决广大林农油茶种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5]。通过采用优良高产油茶新品种和系列配套技术,建立一批规模化、良种化油茶示范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陕南适宜栽植区,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缓坡地段栽植,栽植前一月可分别采用全面、水平阶梯、带状等方式整地。选择良种壮苗大穴种植,挖穴标准长×宽×深为50 cm×50 cm×60 cm,株行距(2.5~3)m×(2.5~4)m。每年早春春梢萌动之前和冬季各施肥1次,以有机肥为主,随着林龄增大,施肥量要逐渐增加。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整形丰产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开展低产低效油茶园提质增效改造,通过高位换冠嫁接、精细化管理等技术措施,改造现存低产园,在油茶分布集中的汉滨、南郑、商南等县区建立一批油茶示范园。
依托有关科教单位,探索油茶油高端产品开发和相关副产业研发,提升油茶食用油产品品质和副产品利用率。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积极培育跨地区经营、产供销一体化的木本食用油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在油茶主产区建立种植基地和仓储物流加工厂,发展“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大户)+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鼓励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务工等方面参与油茶产业发展和生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