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竞赛培育职业素养探讨

2020-01-05 10:42王仁忠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竞赛解决问题培育

刘 广 王仁忠 金 芬

(1.苏州市职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2.江苏省3C产品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0)

0 引言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到了职业教育属于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处于同等地位,这将打破人们对于高端人才的认定只能是走普通教育培养途径的固有观念,职业教育也可以培养高端技能人才。

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从学生大学毕业算起,需要在某一岗位从事5年以上的工作时间,职业素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所处的职业环境,但大学作为学生成长最重要的阶段,学生更容易在这个阶段塑造良好的职业素养。

目前国内的职业素养课程基本上是依托于思政课程,传授理论知识,而职业素养的培育需要通过较长的实践,这就需要一个较好的载体。高职院校里的技能竞赛成为职业素养培育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制度设计与创新,成为学生展示风采、追求梦想的广阔平台,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学生进入社会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提升的锻炼平台,也是知名企业挑选优秀人才的重要参考。技能竞赛对于学生的培养是多方面的,除了知识和技术之外,还有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育,这些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素养是指人们在从事相应的职业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四大要素,具体可体现为合作素养、创新素养、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等方面。职业素养是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逐渐养成的,但是作为职业院校,职业素养的培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由于职业素养不能通过单一的一门课程来提升,只能通过各种载体来培育。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缺少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的目标是实现团队利益的最大化,团队合作的方式是互补互助。这就要求团队成员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学生对于团队的目标比较清楚,但是对于团队利益的实现过程往往不太清楚,最常见的问题是单打独斗、缺少沟通和配合。对于自己掌握的知识,缺少共享的能力。

其次是创新课程注重创意,而忽略了创新价值。大学生的思维活跃,有很强的好奇心,往往有不少新奇的点子涌现,但是能创造出有价值的点子却不多。大学生缺少实践经验,不清楚创造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约束和其他限制条件,比如制造和使用成本,操作舒适性、投资回报率等。

第三,对于职业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部分学生缺少清晰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也有一些学生是被动地选择自己的专业,对于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有些学生有好的规划,并立志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一番成绩,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退缩。

第四,专业技能训练的效果仍不理想。专业技能的提高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的核心任务,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一个合格毕业生的基础条件。专业技能的培养离不开长期的训练,出现学生专业技能不扎实的原因一方面是很多学校生均设备不足,另一方面是实训设备更新速度赶不上企业技术升级换代速度,尤其是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等专业的实训,表现更为明显。

2 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的课程体系强调以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等内容作为核心的显性职业素质的培养,而对于以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素质以及动机等隐性职业素质的培养则较为弱化。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显性职业素质的培养涉及的课程内容和考核标准容易确定,另一方面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职业教育培养重点与普通教育有所不同。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强调其职业性,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提高隐性职业素养。无论是思政课还是实训课,对于隐性职业素养的提升都有限,缺少真实的职业环境。在高年级学生中,有顶岗实习的课程,这是进行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重注的是体验和职场感受,且实习时间短,对于职业素养的培育效果也是有限的。

实训环节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所有的课程中,实训课程超过一半,实践课程在职业教育的具有重要地位。实训课程在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工匠精神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等。但是目前的实训课程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训练项目设计不合理,学生分工不明确;实训周期短,刚刚找到动手的感觉,这门课程就要结束了;作为一门课程,学生以考试为目的,忽视了对实验精益求精。实训课程的效果和企业对于员工的素质要求还是存在差距,因此通过实训课能起到的职业素养培育效果不甚理想。

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育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只有老师对于学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得到客观的评价,这就决定了职业素养的培育不是通过一门课就能解决的,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实现。职业素质的培养规律也决定了其培养难度,只能通过具体的载体来逐渐形成培养方法和总结规律,技能竞赛是一个有效的载体。

3 通过技能竞赛培育职业素养的途径

技术型人才应具备的七大核心能力为学习能力、合作以及交流的能力、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论证的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这些能力在职业活动中体现为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培育可以从这七大核心能力的提升来实现。专业素养通过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论证的能力来体现;合作素养通过合作及交流的能力来体现;道德素养通过责任感、自我约束能力来体现;创新素养通过创造性的思考能力来体现。

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已经具备了进行创造性和独立性学习的能力。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学生,其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强,但是其语言应用能力普遍偏弱,尤其是英语,成为很多学生的短板。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这一能力的不足会阻碍自己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是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实际工程项目,不清楚很多技术文档使用的是英文资料。因此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学习的全面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扬长避短。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参加技能大赛的基本要求。解决问题需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解决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启发与指导。在培训初期,学生对于竞赛设备和学科专业知识了解有限,在这个阶段以老师的传授为主。在经过专项训练之后,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逐渐有了方向,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自己单独解决问题。到了综合练习阶段,当再次遇到新的问题时,学生基本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竞赛解决的问题被限定在某一工程领域,但是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应用在学生今后的工作中。使用现代学徒制的思路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周期相对较短的技能竞赛培训是可行的。

论证能力的培养是技术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学生除学习和接受已有的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探索精神,这对于技能竞赛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对于工程类的技能大赛,需要严格按照工程项目流程来进行训练。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一定是需要经过充分论证的。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去验证问题;另一方面在论证过程中,强调流程的重要性,每一流程都有标准和规范,在论证过程中需要按照PDCA循环来处理,最后形成解决问题的闭环,从而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社会学实验表明,两个人以团队的方式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其工作绩效明显优于两个人单干时绩效的总和。团队成员能力和个性都存在着差异,团队合作不是要消除这种差异,而是要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带来“1+1>2”的效果。团队合作在技能竞赛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比赛过程中,一旦有一个人失误,就可能导致整个比赛前功尽弃。在合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团队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向。在沟通和表达能力方面,一是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二是通过书面和口头汇报,通过写训练总结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智能互联时代,学生往往容易被各种信息分散注意力,从而容易放任自我,如果没有外部的严格约束,学生很难做到自律。在技能竞赛中可以借鉴企业项目管理的思路来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比如目标制定、计划制定、节点考核等。尤其是节点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进行淘汰。按照企业化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但是也可能让学生存在抵触心理,因而需要灵活掌握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放松。

创造能力是价值的直接来源,创造性越大,价值也就越高。在技能竞赛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创新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创新成果是否能带来价值。在企业里常用QCD法(Quality、Cost、Delay)作为解决问题好坏的标准,只要是能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货周期的方法,均认为是有价值的。在技能竞赛中,只要是能提高作品稳定性、缩短创作时间、提高作品成绩的方法,均认为是具有创新性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正确指引,比如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等。

4 技能竞赛职业素养培育实例

职业技能竞赛从学生选拔、专项训练、集训和比赛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工作。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于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成效显著。

通过训练和比赛,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参赛学生的选拔是通过笔试和实操完成的。笔试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基本知识,在笔试环节中,能够达到及格的只有1人(总共有12人参加笔试),这说明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实操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学生来自于对口班,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赛前培训的重点放在了专业知识的提升上。通过专项讲解、分组练习、一对一辅导、学生自学等方式,学生对于比赛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基本能够满足比赛要求。

竞赛中涉及不同专业领域的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主动从自己方面找原因,通过沟通解决问题,形成共同的目标,团队成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合作方式。学生的汇报内容也从各自为战到形成统一的训练汇总表,呈现训练成果。

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对自我和竞赛设备的管理,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得到改观。通过上下班签到、每日汇报工作进展、实验室5S管理等方式,让学生形成有序、高效的工作方式。发挥队长的带头作用,通过互相监督形成集体约束力从而实现自我约束。实行实验室物品责任人制度,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负责的物品,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比赛过程中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体现了学生拥有了一定的创新素养。创新能力离不开不断地实验和验证,不能是无目的的创新,也不能是无效的创新,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实验设计的目的和实验记录及结论记录清楚,使得创新的过程能够以“实物”的形式呈现出来。现场比赛是最关键的环节,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了从来没有遇到的新情况,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得以顺利克服,这也离不开备战期间的积累。

在2019年的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南戈特杯”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高职组)的比赛中,苏州市职业大学代表队取得了二等奖的成绩,圆满地完成了参赛任务,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锻炼。

5 结语

技能竞赛是职业素养培育一个有效的载体。一方面技能竞赛面向的是实际的工程问题,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前体会到技术人员应该具有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通过技能竞赛能够让学生的核心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尤其是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技能竞赛是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尤其是在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高端人才方面,技能竞赛也是孕育工匠精神的摇篮。但是技能竞赛的受众面毕竟只是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如何把技能竞赛中形成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推广到所有学生是将来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竞赛解决问题培育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解决问题的设计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