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丽 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幼儿园
《新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的确,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力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美国杜克大学史蒂芬博士认为:“婴幼儿与生俱来就有创造的潜能,3-6岁的幼儿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间。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不好好的培养,以后就很难重新燃起这种创造的火种。”对幼儿来说,创造力意识的培养,通过说教、灌输等途径是绝不可行的,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在一定的具体可感的情境中进行渗透……儿童天生就有热爱和探索音乐的倾向,他们更愿意直接、主动地表达音乐和享受音乐,几乎所有孩子都喜欢动听的声音、美妙的音乐,随着音乐歌唱、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提高创造力。那么,如何以音乐为载体,在音乐教育中推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呢?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听是音乐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幼儿园里孩子接触的音乐作品的数量和种类并不多,可供欣赏的音乐更不多。要让孩子充分感受音乐的美,并由此引起相关的情感体验,唯有让幼儿更多的接触音乐。或许开始孩子只能感到好听,会随着音乐摇摆,但慢慢地他们会发现音乐有的紧张,有的舒缓,有的快乐,有的伤感。有了这样的体验,幼儿会更喜欢、更自觉通过音乐表达内心的感受,而幼儿的音乐灵性也将被激发出来。
如在欣赏《农夫和鼹鼠》的音乐时,教师可先让幼儿闭上眼睛,做联想式欣赏,充分享受音乐。然后可以让幼儿交流各自对音乐的理解,如你听到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身体运动方式表现音乐,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听觉体验。《农夫和鼹鼠》出场的音乐是有区别的,这时教师可以编成小故事进行讲解,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再去听音乐时,就如真的进入了《农夫和鼹鼠》的故事里。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倾听”音乐,体验其中内容,这就是一个想象创造的过程。
幼儿时期孩子接触的多为节奏欢快、鲜明的音乐。而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丰富音乐、表现音乐,并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体现不同的创造力。让幼儿从音乐中感知出不同的节奏性,不同程度上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也更加丰富了想象。如果没有这些支撑,幼儿的音乐兴趣将无法持久,就不能更进一步的去感受音乐,创造音乐。
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幼儿倾听讲述后,教师出示图形节奏谱,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中的形象,如狮王走路、狮王吼叫、其它动物的动作、叫声等,幼儿通过节奏就可以表现音乐。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节奏性,他们会尝试用不同的乐器,或是废旧材料为音乐进行伴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判断各种乐器的声音与音乐是否和谐,在大胆尝试后选择最适合的乐器和物件,产生出最佳效果,提高了艺术表现力,促进了创造力发展。
要让孩子的创新思维萌发,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而教师,就是要设好这个外力,丰富孩子的感知经验,萌发创新思维。一种色调能表现出一种情绪,而一段乐曲也能体现一种情绪,当两者结合在一起时,音乐也就出现另一种理解方式。
例如在欣赏《森林舞会》的时候,先让孩子们体会乐曲的情绪,然后提问:“欢乐的情绪应当用什么颜色来表现?悲伤的呢?”并适时的启发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有的回答:“欢快的用红色、黄色,悲伤的用灰色、蓝色等等。”除了用色调来体现音乐,还可以启发幼儿用线条和符号来体现音乐,当乐曲舒缓时,用直线;当乐曲激烈时,用波浪线;当乐曲欢快时,用圆点。这些都是随着幼儿对乐曲的理解而产生的。如打击乐《小雨沙沙》图谱中表示小铃的用“,”,表示串铃的用“……”,表示木鱼的用“!”。这些符号对幼儿理解和再现乐曲的特性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和提示作用。因此,对乐曲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而用颜色和线条来表现音乐,则就是幼儿把音乐具体化,鲜明化。
孩子的创作受年龄的影响,常常会因遇到困难而半途而废。我们化难为简,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幼儿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如果光听音乐,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让幼儿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编成小故事,并用他们喜欢的图谱的形式来表现,孩子们就会很容易的理解了音乐,并对音乐欣赏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音乐活动《熊和蜜蜂》,选曲是一首三段体的音乐,我启发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把自己想到的编成一段故事,并要求幼儿把音乐用图谱记录下来。孩子们记录得非常认真,而且记录的图也都不一样,诗琦小朋友是这样纪录的:(第一乐段是小熊出来散步找蜂蜜,用小熊来表示;第二乐段小熊吃蜂蜜,用蜜罐和嘴巴来表示;第三乐段蜜蜂来了,用蜜蜂来表示。)所以说,用图谱来表现音乐,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和想象欲望,又充分理解了音乐。这对欣赏难懂的乐曲,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指南》艺术领域中提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自觉自主的运用身体的各种感官,充分体验音乐的快乐,而通过创编动作就能很好的积累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能力,让幼儿体验音乐的快乐。
边唱边跳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他们的发展特点,他们在表现有了粗浅的技能和经验后,不但喜欢用歌声来表达感情,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平时多让幼儿观察自然、多感受生活中的一些启发,同时也给幼儿一些示范动作,教给他们一些表达方法。如在为音乐活动《小茶壶》创编动作时,当唱到“我是一个茶壶……这是我的把手,这是我的嘴……”时,幼儿都会随着音乐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爸爸喝的茶壶)创编各种动作。如:用一只手插腰表示茶壶的把手,另一只手弯曲表现茶壶的嘴,用扭屁股、竖大拇指、转圈等等表示好滋味。在创编动作中,逼真的表现出了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孩子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积累和提高了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同时创新力也得到了发展。
许多研究表明,儿童身上存在着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幼儿的创造力发展离不开音乐教育的培养,作为幼儿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的为幼儿创造条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指南》精神,以新的教育观潜移默化的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真正的让幼儿走进音乐,融入音乐。借助音乐这个载体,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让幼儿在快乐创造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