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防微杜渐是关键

2020-01-04 07:18龙霞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小学研究

龙霞

【摘要】要想從根本上解决校园欺凌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配合与努力,运用积极妥当的措施,加大教育,把青少年身边和自身的消极隐患尽力封闭在萌芽状态,这样就一定能够使校园欺凌现象得到有效的预防,为孩子建设一个和谐友爱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校园欺凌;小学;研究

*郴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分析及预防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CJKGL2017075。

校园欺凌指的是一种特定的群体(个体),通过语言、行为及其他媒介手段,对受欺凌者进行持续、长时间的作用,使其在心理和身体上造成伤害的现象。欺凌过程中,欺凌者认识不到自己错误的行为,受欺凌者不敢或无力反抗。近年来,校园欺凌已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欺凌明显增多。

如何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呢?我认为防微杜渐是关键所在。

一、校园欺凌事件的特征

受欺凌者集中于特定的学生。这些学生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在学校生活中朋友很少,甚至没有朋友,他们大多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与同学相处的技巧,不少属于身体障碍者、家庭贫困者、单亲离异家庭、留守儿童等群体。

欺凌者往往人数众多,组成严密或者松散的团队,他们对受害同学缺少同情心,并得到部分同学的认可,行为上比其他同学更加暴力。

时间长场合多,欺凌事件不是偶尔的一次,而是长时间地针对特定的被害者,也许几周、几个月、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欺凌事件大多不是发生在固定的场合,而是随机发生在多种场合,发生在没人的地方或者是人少的地方。校园欺凌之所以没能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重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事件总是发生在人少或者没人的地方。这些事件发生时即使有人看见,也被认为是小孩子之间的游戏活动,而不能引起成年人的重视。

欺凌行为伴随着恐吓威胁的言语。校园欺凌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欺凌还包括语言欺凌,给受欺凌者起侮辱性绰号,嘲笑受欺凌者某些缺陷,指责受欺凌者无用,侮辱其人格等。

受欺凌者可能发生自残、自杀事件。校园欺凌事件表面看是小问题,但是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受欺凌者由于得不到外界的关注与帮助,由最初的外在伤害变为内心的绝望,更严重的可能自杀。

加害者不理解被害者的痛苦。在校园欺凌中有一种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在欺凌事件中,欺凌者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甚至是违法的,根本不理解受欺凌者的痛苦,认为只不过是一种游戏而已。

二、校园欺凌防微杜渐的对策

(一)学校教育方面

1.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微信公众号、宣传栏、家校沟通平台、专题讲座等向学生宣讲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危害、发生校园欺凌的紧急应对方法。

2.完善预防校园欺凌的相关制度。制定《“校园欺凌”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校园欺凌”处置的职责。做到“谁值周谁负责”“谁首接谁负责”,杜绝相互推诿、不闻不问、甚至听之任之的现象,做好应急处置和汇报。

3.加强预防,防患于未然。加强行政值班、学校安保人员校园巡查工作,重要时间(早上上学、中午午休、放学后)、重要场所(操场、洗手间、教学楼楼道)的巡逻和查看,并做好相关记录。在部分重要场所增加高清监控摄像头,从技术上提高防范、发现、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要求班主任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并共同教育。向学生公布学校“校园欺凌”救助电话。利用教职工会议、班主任会议、校行政会议等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员育人职责和要求。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提高学生预防欺凌的能力,关注那些容易受到欺凌孩子的基本状况,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群体进行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

(二)家庭教育方面

1.孩子出现这些迹象时,家长要引起警觉。如果孩子遇到欺凌事件,作为家长最重要的就是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是否受到了伤害,平时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下面这些迹象预示孩子有可能正遭遇校园欺凌。

(1)身体伤痕。如果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各种人为伤痕,诸如瘀伤、抓伤及其他伤痕,那很可能是孩子受到暴力侵害。

(2)丢失或损坏。虽说有些孩子会把个人物品保管得乱糟糟的,但如果发现他经常丢失一些个人物品,那么家长就要留心了。

(3)如厕习惯改变。观察孩子是不是非得等到回到家才上厕所?虽然有点奇怪,但这也是受暴力侵害的一种征兆。

(4)自尊心受挫。如果孩子经常回到家都带着伤心、沮丧甚至是哭着鼻子的情绪,那么他很可能在学校受到言语诽谤等精神方面的伤害。

(5)自我伤害倾向。受到校园欺凌侵害的儿童,很可能会出现自我伤害或自虐的倾向。

(6)不愿上学。如果孩子非常不愿意上学,甚至出现逃学、装病请假等的现象,那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孩子在学校被人排挤、欺负,他不愿意回到让其感到不适的地方。

2.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上下学尽可能结伴而行。给孩子的穿戴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上下学、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看管好孩子远离暴力游戏、暴力性动画片及电视剧。给予孩子更多家庭关爱、注重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平日教育孩子时,不要采用打骂等极端行为。否则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对孩子爱之有道,不要一味满足其要求,言听计从。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坚强品格。家长要经常了解孩子校园内外的治安情况。要多与老师和孩子交流,通过聊天去了解孩子学校是否有校园欺凌现象。

3.教会孩子坚强面对。告诉孩子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有勇有谋地保护自己。争取有机会求救,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当自己和对方的力量悬殊时,要认识到是否有保护自己的能力,通过理智和有策略的谈话或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

(三)家校联动方面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协调配合教育是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有效途径。青少年绝大部分时间成长在学校里,因此,他们身上的许多变化是在学校表现出来的。这就需要老师经常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言谈举止以及待人接物的新情况、新变化,掌握第一手资料,给予正确的引导,进行说服教育。同时,学校和家庭应该经常主动保持联系、协调配合,积极想办法,把学生的不正当行为处置在萌芽状态。

其实,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青少年法律意识薄弱、家庭教育缺少适度关爱、学校未进行适当法制道德教育、社会暴力现象频现等诸多因素,都是导致校园暴力、同学欺凌频发的原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校园欺凌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配合与努力,运用积极妥当的措施,加大教育,把青少年身边和自身的消极隐患尽力封闭在萌芽状态,这样就一定能够使校园欺凌现象得到有效的预防,为孩子建设一个和谐友爱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彩虹.校园欺凌研究综述[J].文学教育,2018(15).

[2]徐黎明.浅谈校园欺凌现象[J].学周刊,2018(21).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小学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