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朗读指导的实践分析

2020-01-04 07:18汤虹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朗读指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汤虹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具有提升理解能力、开发智力、传递感情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朗读指导方法的选择,让学生能够提升朗读时的专注力,进行情感的代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指导

一、保证朗读时间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的朗读时间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每节课40分钟,朗读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部分教师不重视朗读,会将本就不多的朗读时间进一步压缩。而在晨读时,还有英语学科共享朗读时间。在朗读的过程中还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个别朗读的机会会被朗读水平好的学生占用,导致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可以增加朗读的时间,改变朗读的形式,如引入对读的方式。比如,在“将相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书中的人物,如廉颇、蔺相如、秦王等角色。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家长合作,监督学生在家中的朗读时间。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背诵任务,如诗词、优秀段落等,让学生能够熟悉朗读的形式,并能够在朗读中投入感情,发掘文章的深刻含义,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效果。

二、做好示范引领

部分教师对于朗读不重视,且没有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有效引导,导致学生朗读不得其法。在集体朗读中,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朗读方式,不重视学生出现的误读、脱音的情况,导致朗读中处处存在错误。而教师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朗读的示范,让学生没有在朗读中投入感情、把握节奏,导致学生朗读不得其法。教师需要改变引导的方式,将抽象的阅读具象化,如将“請你带入感情再读一遍”,转变为“请在朗读中加入坚定的语气”,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还可以进行朗读的方法教学,如在古诗词“咏柳”中,使用古诗词朗读独有的韵律,让学生画出诗词的平仄和节奏,提升朗读的最终效果。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情感和知识上的迁移。在朗读阶段,教师需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提升学生对文章理解能力。

三、建立评价体制

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评价机制匮乏的情况,对于学生的朗读结果,单纯采用“优、良、差”的评级进行评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经常会让学生进行课文的预习,对文章进行理解和朗读,但是在第二天上课时,学生经常出现没有预习的情况,朗读结结巴巴,没有真情实感,导致预习流于表面。教师缺乏监督机制,也没有对做好预习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做好朗读的学生进行朗诵,导致学生放弃了预习。教师需要建立评价机制,提升评价的有效性改变评价敷衍的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奖惩机制,对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打分,如给出五角星,提高学生对于朗读工作的重视程度。教师还需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监督学生的朗读、预习情况,并签字进行确认。教师在点评学生的朗读能力时,需要使用专业化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推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让学生意识到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发觉朗读的进步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文梅.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J].课程教育教育,2019,6(19):38-39.

[2]樊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朗读指导的实践与研究[J].科学大众,2017,6(25):64-65.

猜你喜欢
朗读指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小学高段朗读指导三部曲
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