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莉娜
摘 要:中小学课程实施中強调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适时点拨和指导,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顿悟与提升,能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将大有裨益。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其适时感悟十分重要。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发展;统编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4-0036-02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and improve the core quality of Chinese
——Taking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as an example
LIN Lina (Xixin Central Primary School,Meiling street,Jinjiang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it is emphasized that students should play a dominant role in learning,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teachers in teaching activities.Teachers' timely instruction and guidance 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learning can enable students to obtain insight and improv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constantly inspire students' thinking,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nking,which will be of great help to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core literacy.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nking,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n teaching practice,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nspire students' thinking and guide them to realize in time.
【Keywords】Chinese core literacy;Thinking development;Unified edition
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例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探讨。
1.重视学法指导 促进思维发展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常用方法,
让学生“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具有重要的意义。
(1)抓住语文要素 促进思维发展
统编版语文教材编排上最大的亮点就是“双线并进”的构元方式,即“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进。这样的方式,让执教者更加明确每一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懂得紧紧抓住“语文要素”的落实来组织教学,让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以落地生根。以《海底世界》为例,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聚焦于“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讲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接着借助微课教学,教给学生“概括法”和“摘句法”。这一环节以单元语文要素为切入点,运用微课辅助教学,重点突出,逐层突破教学难点,以学过的课文为例,让学生学会理清课文脉络的方法,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2)运用策略单元 提高思维深度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注重方法指导,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册都安排一个策略学习单元。比如,四年级上册的策略学习单元安排的就是学习边阅读边批注的方法。如果能充分运用好这个单元,来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中的阅读批注这一方法,对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意义重大。以四年级课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为例,根据文章的内容、语言特点及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以及本课在单元编排中老二的地位,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用批注的方法进行重点段的学习,因为本文不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因此重点不是落在怎样做批注,这是第一篇课文《牛和鹅》的教学任务;而是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在初次批注后如何与同学交流批注,并修正或补充自己的批注。因此在本课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一篇课文《牛和鹅》中学习的基本的批注方法,也就是可以从如下角度给文章作批注:提出问题的角度;记录感受的角度;品析语言的角度;评点写法的角度。这是对上一课学习重点的回顾,亦是对本节课教学方法的衔接。接着引导学生找出《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重点段落,并让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边阅读边做批注。因为学生对如何作批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在前一课的学习中进行了实践,所以这一节重点落在了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批注,并适时地对批注内容进行修正或补充。如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等到幕布拉下,我脱下面罩,满头满脸都是汗珠”,第一次批注后,笔者发现有的孩子在课文旁边这样批注:“头罩里非常热,所以满头满脸都是汗珠”,而另一个孩子则是这样批注的:“因为我过于紧张,所以都是汗珠”。显然,对于课文中的同一句话,学生的理解不同,批注的角度、内容也就不一样。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同一句话交流他们不同的批注,交流后,适时点拨,引发学生思维走向更深层次:“同学们可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践思考,究竟哪个同学的批注更符合主人公的实际情况呢?”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其实小作者应该是因为过度紧张才导致满头满脸都是汗珠。在此过程中,学生深入思考,并不断地修正、完善自己的批注,这样的过程既是启发思维的过程,也是对文本一步步深入理解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批注”这一方法策略的过程中,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2.关注文本表达 深化思维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关键词句的品析,来引导学生的感悟,在引导感悟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同样是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如下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
(1)品词析句,深入理解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重点抓住第三、四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段落引导学生细读。学生发现“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想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这些语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蜗牛的触角”来表现爬山虎茎上细丝的特点,十分形象,让人容易理解;用“蛟龙的爪子”形容爬山虎的脚,也很直观。接着抓住“触着墙”“巴住墙”中的动词,以及细丝的一直一弯曲,把爬山虎的茎“拉一把”,“紧贴”等动词的描写把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动态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对事物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力求在表达时做到准确生动。
(2)联结想象,丰富表达
在低年级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用好插图,充分引导学生想象,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统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一文时,充分利用雨中、雨后景象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图画,想象当时情景,運用恰当的语句叙述雨中情景,就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观察雨前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有的说:“天空阴沉沉的,好像一大片乌云压在头顶。”有的说:“天上好像被一大块乌黑的布遮住了。”更有甚者,说得十分生动:“天空好像被美术老师的墨泼成的画布一样。”看,一幅插图学生可以联结想象到这么多生活中的事物,既培养了想象能力,又训练了表达能力。雨前、雨后景色作了比较后,再启发学生说说课文中没有写到的景物。学生说得入情入境,生动有趣。想象让孩子们的思维迸发,让他们眼前呈现出多么五彩斑斓的世界。
(3)关注结构,启发思维
作者在写作时,对于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顺序安排往往有一定的规律。但有些文章比较特别,作者的表达顺序与常理不符,此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想一想,问一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仍以《爬山虎的脚》一课为例,课题明明是爬山虎的脚,作者为什么却在第二段用了不小的篇幅来写爬山虎的叶子?发现这一点后,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同学们,课文第二段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第三段开始才写爬山虎的脚,对于作者这样安排,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马上提问:“对呀,为什么要先写它的叶子再写它的脚呢?根据课题来看,应该是爬山虎的脚是重点,为什么放在后面写呢?”此时,有同学回答:“因为作者是按照他的观察顺序来写的啊,他远远地看肯定是先看到一整片的叶子,近看后才能观察到爬山虎的脚呀!”教师微微点头:“有一定的道理。”又有一个同学质疑:“老师,爬山虎的叶子与课题没有关系,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不是可以把第二段去掉呢?”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于是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教师小结点拨:“其实,第二段写叶子的还真不能删掉,这不仅仅是因为作者的观察顺序,更重要的原因是,正是因为爬山虎茎上的脚能紧紧地巴住墙面,所以它的叶子才能一片片贴着墙,才能一片片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一大片看上去才会那么好看。所以,作者把这一段放在前面,是以此来突出爬山虎脚的作用。这样安排十分精妙。”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例子,在促进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同时,深化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作芳.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