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词“晚”对“晏”的历时替换研究

2020-01-03 07:38
淄博师专论丛 2019年4期
关键词:同义时期频率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

前言

近年来,汉语常用词的演变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者们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在理论研究上有李宗江(1999)和汪维辉(2002)等;在个案研究上有蒋绍愚《白居易诗中与“口”有关的动词》(1993)和邢素素、刘红妮的《常用词“假”对“伪”的历时替换研究》(2017)等。

在《汉语大词典》中“晏”有“晴朗”“鲜艳;华美”“迟;晚”等意义。 “晚”有“日暮;黄昏”“迟,比规定的或合适的时间靠后”“后来的,继任的”等意义。两者存在共同的义项“迟”。王维辉先生(2002)在《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一书中提出形容词“晏”与“晚”存在着历时替换关系,但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彭薇(2018)在《“晚”与“迟”的句法变异和倾向性分析》中提到了“晚”和“迟”的同义替换,但并未提到表示“迟”义的“晏”和“晚”的历时替换。通过文献检索也未找到相关论文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以此作为重点探讨。

一、先秦时期:“晏”的常用及“晚”的出现

先秦时期,表示“迟,比规定的或合适的时间靠后”义的“晏”和“晚”都已经出现,但“晏”的使用频率高于“晚”,因此表示该义的常用词是“晏”。“晏”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天清也。从日安聲。烏諫切”。故而,“晏”的本义为“晴朗”。例如:

(1)鶤日知晏阴蜡知雨。(《淮南子·缪称》)

(2)於是天清日晏,逢蒙列眦,羿氏控弦。(《羽猎赋》)

“晏”表示“迟;晚”义不是从本义引申而来,《字源》中指出“而一般训为‘晚’的‘晏’实际上是‘旰’的假借字”。“旰”在《说文解字》中释义为“晚也,从日,干声”。“旰”的本义为“天色晚,迟”。如:

(3)卫献公戒孙文子、宁惠子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左传·襄公十四年》)

(4)二子待君日晏,公不来至。(《吕氏春秋·慎小》)

例(3)中“旰”,杜预注:“旰,晏也”。 而例(4)中“晏”,高诱注“晏,暮也”。 表明“晏”的“迟;晚”义是从表示“天色晚,迟”义的“旰”假借而来的。“晏”在此基础上引申出“迟,比规定的或合适的时间靠后”义,例如:

(5)蚤入晏出,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重贵富,臣不如东郭牙,请置以为大谏臣。(《吕氏春秋·勿躬》)

(6)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礼记·内则》)

(7)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楚辞·离骚》)

(8)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墨子·非命下》)

(9)上称三皇五帝之业以愉其意,下称五伯名士之谋以信其事,早朝晏罢,以告制兵者,行说语众,以明其道。(《吕氏春秋·孟秋纪·禁塞》)

“晏”作形容词最初多出现在动词前作状语,如“晏退”“晏出”“晏起”等。“晏退”和“晏出”意义相同,都表示“很晚才结束”,“晏起”则表示“迟起”,这三个词都表示动作的发生迟于规定的时间。“晏”还可在否定副词“未”后表示时间不迟,如:例(7)的“未晏”。由于“晏”常与“蚤”(早)对举使用,表示“很早...,很晚...”,形成成语“蚤朝晏退”和“早朝晏罢”,指勤于政事,如例(8)和(9)。

“晚”在《说文解字》中释为“莫也。从日免聲。”段玉裁注:“莫者,日且冥也”。“晚”的本义为“日暮;傍晚”。

(10)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然至日晚必归饟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1)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楚辞·九辩》)

“晚”由此引申出“迟,比规定的或合适的时间靠后”义,例如:

(12)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老子·四十一章》)

(13)其欲蚤处家者。有所二十年处家。其欲晚处家者。有所四十年处家。以其蚤与其晚相践。后圣王之法十年。(《墨子·节用上》)

(14)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于前,乃就吏诛不晚也。(《韩非子·存韩》)

(15)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也,用之未晚也。”(《吕氏春秋·离俗览》)

(16)刑已至而呼天,不亦晚乎!(《荀子·法行》)

“晚”多在动词前作状语,表明动作出现的时间迟,如“晚成”(成就较迟)、“晚处家”(成家迟)等。还常用在副词后表示“迟”的时间或程度,如:“不晚”“未晚”等。“晚”还出现了与“早(蚤)”对举使用的情况,表示相反的两种情况,如:例(13)中“欲蚤处家者”,二十岁就成家了;“欲晚处家者”,则四十岁才成家。

这一时期,“晏”与“晚”的用法大致相同,只是使用频率有所不同,“晏”的使用范围较广,次数较多,是这一时期的常用词。表1为先秦文献中,表示“迟”义的“晏”和“晚”在几部代表性文献中的使用频率情况(单位:次):

表1 先秦时期“晏”和“晚”表“迟”义的使用情况

二、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晏”与“晚”的同义竞争

自西汉起,“晏”和“晚”在表示“迟”的意义上使用频率都大大增加,用法也更加丰富,两者处于同义竞争时期。

“晏”除了与“早(蚤)”对举使用外,还出现了“晏蚤(早)”连用的情况,构成并列短语。例如:

(17)然当见之时,支日晏蚤户记之,月尽者共集议之,可上而上之,未足上者,复待月灾异,如此县邑长吏,且取晏蚤之时于民间也,则可谓为不失天之灾丝发之间也。(《太平经合校卷八十六己部之一》)

(18)帝当晏早而动摇其乐器,而始唱其声,以解除愁苦之气,而致太平哉?(《太平经合校卷一百十五至一百十六》)

“晏”还出现了在动词后作宾语的情况,例如:

(19)彼将曰:“周衰而《诗》作,盖康王时也。康王德缺於房,大臣刺晏,故《诗》作。”(《论衡·卷十二·谢短篇》)

此处“晏”活用作名词,指代康王起床迟这一事件,“刺晏”即为讽刺康王起床晚。

此外,“晚”在表示“迟”义时也有了新的发展,例如:

(20)田侯召大臣而谋曰:“早救之,孰与晚救之便?”张丐对曰:“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早救之。”田臣思曰:“不可。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我救之。且夫魏有破韩之芝,韩见且亡,必东诉于齐。我因阴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国可重,利可得,名可尊矣。”(《战国策·齐一·南梁之难》)

(21)星有度数,照察是非,人有贵贱,寿命有长短,各禀命六甲。生有早晚,禄相当直,善恶异处,不失铢分。(《太平经合校卷一百十二庚部之十》)

(22)此三言者,皆要言也,然而不免为笑者,蚤晚之时失也。(《战国策·宋卫策》)

(2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

“晚”与“早(蚤)”对举使用的情况更加广泛,如“早救之”与“晚救之”。此外,“晚”还可以与“早”连用,表示“或早或晚”,如例(21)中的“生有早晚”,“早晚”做句子的宾语;例(22)中“蚤晚之时”的“蚤晚”作定语修饰“时”。同时,“晚”还可与同义词“迟”对举使用,如例(23),避免了行文的重复,增加了文章的灵活性。

汉朝时,“晏”和“晚”出现了替换的趋势,在同样的上下文里可以互相替代而意义不变。例如:

(24)大王无一介之使以存之,臣恐其皆有怨心。使边境早闭晚开。(《战国策·秦策五》)

(25)其令曰:申群禁,固闭藏,修障塞,缮关梁,禁外徙,断罚刑,杀当罪,闭关闾,大搜客,止交游,禁夜乐,蚤闭晏开,以塞奸人。(《淮南子·时则训》)

例(24)、(25)中“早闭晚开”与“蚤闭晏开”意义相同,都指“早关闭迟开启”。“晚”修饰动词时,还出现了状语后置的情况,例如:

(26)清寡鸾之命群,哀离鹤之归晚。当是时也,钟期改听,伯牙弛琴;桑间绝响,濮上传音。(《捣素赋》)

(27)告我晚,子不早告我,吾安得食乱君之禄,而死治君之事乎?(《全汉文·卷三十九》)

例(26)中“归晚”的“晚”状语后置,应置于“归”前。例(27)中“告我晚”应为“晚告我”,与后文“早告我”相对,表示“告诉我迟”。

表2是两汉时期表“迟”义的“晏”与“晚”在几部代表性文献中的同义竞争情况(单位:次):

表2 两汉时期“晏”和“晚”表“迟”义的使用情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晏”和“晚”竞争最为激烈的的时期。这一时期,“晏”的使用不再处于主导地位,“晚”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超过了“晏”。此时,“晏”的用法并没有大的发展变化,而“晚”的句法功能则更加丰富。例如:

(28)悬霜照采,凌冬挺润,甘清玉露,味重金液,虽复安邑秋献,灵关晚实,无以疋此嘉名,方兹擅美。(《全梁文·卷二》)

(29)其收任多少,从岁所宜,非关早晚。然早谷皮薄,米实而多;晚谷皮厚,米少而虚也。(《齐民要术·卷一》)

(30)十月冻树宜早黍,十一月冻树宜中黍,十二月冻树宜晚黍。若从十月至正月皆冻树者,早晚黍悉宜也。(《齐民要术·卷二·黍穄》)

(31)谚曰:“前十鸱张,后十羌襄,欲得黍,近我傍。”“我傍”,谓近夏至也,盖可以种晚黍也。 (《齐民要术·卷二·黍穄》)

(32)洪者,君之第三子也。生晚,为二亲所娇饶,不早见督以书史。(《抱朴子·自叙》)

在例(28)—(31)中,“晚”出现了作定语的情况,“晚”修饰的中心语都是名词,分别为“晚实”(迟成熟的果实)、“晚谷”(晚熟的谷物)和“晚黍”(晚种的黍)。在例(32)中,“生晚”指“生得晚”,“晚”在动词“生”后作补语。此时,“晚”的搭配组合更加自由。由于农书具有实用性,口语色彩浓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口语状况,例(29)—(31)的农书用例表明,在当时表示“迟”义多用“晚”,而非“晏”。

“晏”和“晚”在同义竞争的同时,出现了连用的情况,仅一例,如:

(33)及年岁之未晏兮,晏,晚也。时亦犹其未央。央,尽也。言己所以汲汲欲辅佐君者,冀及年未晏晚,以成德化。(《昭明文选·卷三十二》)

表3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表“迟”义的“晏”和“晚”在几部代表性文献中的同义竞争情况(单位:次):

表3 魏晋南北朝时期“晏”和“晚”表“迟”义的使用情况

三、从唐宋至明清:“晚”对“晏”的替换完成

唐宋时期,在表示“迟”义时,“晚”的使用次数增加迅速,完成了对“晏”的替换。在一些佛语录,如《大唐西域记》和《祖唐集》,其中没有“晏”表示“迟”的用例,而“晚”则各有4例,例如:

(34)速去速来。你若迟晚些子,不见吾。你若不见吾,不得床下大斧。(《祖唐集》)

(35)来何迟?缘何晚?既有所志,任汝住留。(《祖唐集》)

(36)君何见之晚欤?此猖獗人耳。夫处乎深宫,安乎尊胜,不能静志,远迹山林,弃转轮王位,为鄙贱人行。(《大唐西域记》)

例(34)“你若迟晚些子”表示“你如果来迟了”,“迟晚”同义连用,表示“迟”。例(35)“晚”与“迟”对举,“缘何晚”即询问迟的原因。例(36)的“晚”修饰动词“见”,表示“你怎么这么晚才知道?”

元明时期,“晚”的语法结构逐渐稳定,也更加完善。“晚”可以修饰动词作状语,如:晚起、晚杀等;可以修饰名词作定语,如:晚禾、晚茶等;还可以肯定、否定重叠,如:晚不晚。例如:

(37)《管子》曰:其山北临代,南俯赵,东接河海之间,早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熟,四种五获焉。(《太平御览·地部四·恒山》)

(38)又昔日官未榷茶,园户例收晚茶,谓之“秋老黄茶”,不限早晚,随时即卖。(《栾城集·卷三十六》)

(39)伯爵亲自走下席来骂道:“怪小淫妇儿,什么晚不晚?你娘那毴!”(《金瓶梅·第三十二回》)

随着“了”的虚化的完成,“晚”后带“了”这种表示时态的形式也频繁使用。“晚”后还可以带介词“于”表示比较,也可以带量词“些”表示略微。例如:

(40)陈敬济已陪应伯爵在卷棚内吃完饭,等的心里火发。见银子出来,心中欢喜,与西门庆唱了喏,说道:“昨日打搅哥,到家晚了,今日再扒不起来。”(《金瓶梅·第三十三回》)

(41)六載九月敕:自今以後,每朔望朝,晚於常儀一刻,進外辦。每坐喚仗,令朝官從容至閤門,入至障外,不須趨走。百司無事,至午後放歸,無為守成。宜知朕意。(《通典·卷第七十四》)

(42)茗烟道:“这便才是。还有一说,咱们来了,还有人不放心。若没有人不放心,便晚些进城何妨?”(《红楼梦·第四十三回》)

(43)大约这荒僻山径,不会有强盗,虽走晚些,到也不怕他。(《老残游记·第八回》)

“晚”在六朝时出现了“恨...(之)晚”和“何...(之)晚”的句法结构,但用例很少,至明清时候这两个句法结构才渐趋成熟、稳定,多用来表达对于某一动作发生时间过迟的遗憾或惊讶。例如:

(44)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45)黄为人蕴藉潇洒,工于内媚,因恨相得之晚,止恐风声漏泄,为欢不久。(《聊斋志异·卷八·霍女》)

这一时期,“晏”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在语法上并未有进一步发展,虽然在元朝时有与“些”连用的例子,但只有两例,我们认为是语言的临时活用。例如:

(46)九妈又道:"秦小官人,老身还有句话。你下次若来讨信,不要早了,约莫申牌时分,有客没客,老身把个实信与你。倒是越晏些越好,这是老身的妙用,你休错怪。(《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47)程元玉也晓得有个杨松镇,就问道:“今日晏了些,还可到得那里么?”那人抬头把日影看了一看道:“我到得,你到不得。”(《初刻拍案惊奇·第四卷》)

表4是近代表示“迟”义的“晏”和“晚”在几部代表性文献中的使用情况(单位:次):

表4 近代表示“迟”义的“晏”和“晚”的使用次数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在表示“迟”义时,先秦时期“晏”最为常用,使用次数较多,但同一时期,“晚”也出现了表示“迟”义的用法。自两汉起,“晏”和“晚”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两者处于同义竞争阶段,在表示“迟”义的用法上也大致相同,出现了替换的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两者竞争最为激烈,“晚”修饰的对象有某一动作扩展到某一对象。唐宋之后,“晏”在语法上并无进一步发展,且使用频率减少,而“晚”在语法上更加完善并渐趋稳定,使用次数增加,逐渐取代了“晏”,完成了替换。

我们认为“晏”被“晚”替换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语体色彩的不同。“晏”的书面语色彩较重,而“晚”的口语色彩浓厚。唐宋时期,在一些佛经、话本等口语色彩浓厚、民众易接受的著作中,“晚”的使用频率远超过“晏”,且“晚”的句法功能也更丰富。而“晏”作为书面语多出现在史书等文言色彩浓厚的著作中,即便出现在话本、小说中,其用法也比较固定,没有明显的发展变化,且在明清时期的一些白话小说中已经不使用“晏”来表示“迟”义。

其二,词义的分担。词语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其意义不同但又相关联的事物也会用同一个词来表示。 “晏”在《汉语大词典》中有“晴朗”、“鲜艳、华美”、“温和、和柔”、“晚;迟”、“姓”等七个义项,每个义项的使用频率都不尽相同。而在各个时期,“晏”的基本义都不是“晚;迟”,使用较多的义项为“晴朗”、“安宁”。随着“晚;迟”义使用的减少,这一义项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被“晚”替代表示。

猜你喜欢
同义时期频率
振动与频率
until用法巩固精练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西夏文《同义》重复字研究
清代时期
西夏文《同义》考释三则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无线电频率的特点
一类非线性离散动力系统的频率收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