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李军
(江苏省宿迁口腔医院,江苏 宿迁 223800)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的解剖形态复杂,加之根管本身窄小、弯曲或根管口钙化,使其在检查中遗漏,容易导致根管治疗失败。临床上,上颌第一磨牙MB2根管的诊治十分关键,要求医师必须做到准确查找和彻底填充。牙科手术显微超声技术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MB2根管的发现率和疏通率,但二维根尖片难以准确定位MB2根管的走向,易造成台阶侧穿、根管偏移或疏通失败。近年来,锥体束CT(CBCT)检查广泛运用,为MB2根管的发现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1]。本次研究以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上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失败病例为对象,结合显微超声技术与CBCT检查进行MB2根管再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上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失败病例共136例(136颗患牙),均进行根管再治疗。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患牙根尖孔发育完全,无倾斜移位;统一由同一医师完成患牙的根管治疗,并排除患牙无保留价值、张口受限严重的患者。随机将136例患者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25~76岁,平均(46.8±6.2)岁。观察组:男35例,女33例;年龄26~77岁,平均(46.5±6.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利用诊断丝拍摄根尖片推断根管走向,观察组结合CBCT确定根管走向。患牙常规进行X线片检查,定位MB1根管,X线片平行或偏移或根管中央无诊断丝时,怀疑MB2的存在。采用斜方形开髓入口,显微镜下去除近中髓壁突入髓底的牙本质,在MB-P根管口连线附近寻找MB2根管口,使用根管口探针探查腭根与近颊根根管口之间的发育沟,探查并确定根管类型,利用15号K锉对MB2根管进行疏通,当无法顺利到达工作长度时,换用8号或10号C+锉疏通MB2根管,配合使用17%乙二胺四乙酸凝胶。
通过计算机处理后成像,获取水平切面影像进行诊断与分析,以髓底层切面作为基准面(B面),该层面根管口被钙化物阻塞,不存在MB2根管影像。不断推移至根尖方向,MB2根管影像出现在某一个层面(D面)上,B面和D面的距离为需要去除的钙化物厚度。未发现MB2根管时,以CBCT检查结果作为参考,在颊侧根管口渗出的方向去除牙本质,寻找细小的MB2根管入口进行疏通,结合Protapr镍钛机采用根管锉冠向下法预备根管,通过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填充根管。
1.3 观察指标:统计、比较两组患者颊侧根管定位与疏通情况。MB2根管口确认标准[2]:充填后的根管为独立根管,或距根尖5 mm范围内与近颊根管融合;根管通畅。探查发现2个根管口,根管预备期间融合为1个,不可确认为MB2根管口。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分型[3]:从一个根管口至一个根尖孔为Ⅰ型;从两个根管口进入,在根尖孔以上融合成单根管形成一个根尖孔为Ⅱ型;两个根管口、两个根尖孔形成独立的2个根管为Ⅲ型;一个根管口进入根中分开形成两个根尖孔为Ⅳ型。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标准,P<0.05表明有显著性差异。
对照组发现MB2根管48个(70.6%),疏通根管38个(55.9%);观察组发现MB2根管58个(85.3%),疏通根管50个(73.5%);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颊侧根管的定位与疏通情况的对比[n(%)]
观察组68例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根管分型:Ⅰ(1-1型)14个(20.6%),Ⅱ(2-1型)19个(27.9%),Ⅲ(2-2型)26个(38.2%),Ⅳ(1-2型)1个(1.5%),另8个(11.8%)根管因严重钙化、根管重度弯曲未扩通。
临床上,若X线片的根管影像未出现在牙根中央,说明存在一根以上的根管。CBCT采用圆锥形X射线束扫描,通过锥形束重建算法可对扫描区域的容积图像数据进行三维多平面重建。其辐射剂量较低,数据获取全面、准确,无影像重叠,可以全方位观察根管与相邻根管的关系。与X线片相比,CBCT可以提高MB2根管的发现率,它通过横断面上与其他根管口投影的位置关系即可确定MB2根管口。所以,利用根管显微镜和CBCT检查准确判断根管数量,可以避免因变异根管遗漏导致根管治疗失败问题的发生。有研究指出[4],利用CBCT检查获取上颌第一磨牙MB2的形态特点及发生率是根管治疗的关键。采用CBCT成像系统进行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形态及MB2发生率,可知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管形态常见类型为2-1型和2-2型。本研究中,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双根管2-1型和2-2型占66.2%。手术显微镜能够准确寻找根管,并为手术提供充足视野;借助手术显微镜寻找根管,其深部根管的可见度明显优于X线片。本研究中,观察组MB2根管发现率、疏通率为85.3%和73.5%,高于对照组的70.6%和55.9%,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的结果基本相似[5],提示上颌第一磨牙MB2根管再治疗中显微超声技术与CBCT检查的结合运用具有突出优势。在治疗期间,我们先在显微镜下去除髓室底部的牙本质以及首次治疗根管的填充物,然后对MB2根管进行探查;先去除根管近中壁凸起的牙本质,避免根管遗漏,可以提高根管的疏通率。上颌牙第一磨牙的髓室底变异或偏移会导致术中视野狭窄,结合显微镜与CBCT技术可以清晰了解根管的解剖结构及根管数目,利用CBCT成像系统形成三维图形,借助显微超声技术清晰视野,即可准确寻找根管并进行填充,有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
综上所述,显微超声技术与CBCT检查可为根管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