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校章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监察室
铁路车务系统是运输生产的主要组织部门,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对车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安全分析显示,上海局近年来车务系统安全险情逐年下降,安全生产总体稳定向好。但在调车、施工、应急处置等方面还存在影响安全的“短板”问题,为此笔者结合事故案例分析,查摆出影响车务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对切实管控好这些“短板”问题提出建议,确保铁路运输生产安全。
车站调车作业频繁、复杂,且人员介入较多,涉及机务、货运、商检等诸多工种。各工种之间的结合部多,特别在一些老线、老站场,由于设备投入不够,部分作业人员年龄老化、素质不高,简化作业导致调车作业事故发生。
铁路营业线施工存在许多问题,如没有坚持运输、施工、安全兼顾的原则,没有严格执行“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施工中干部盯控把关、施工结束认真分析总结”有关规定等。
应急处置是安全防控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主要存在安全信息不畅、应急指挥不顺,现场指挥不规范,特别是应急培训演练和写实、分析、总结制度不落实等“短板”问题。
3.1.1 设备老化和盲区埋下了隐患
中间站采用电气集中设备后,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但穿越正线调车作业若未按《站细》规定及时停止,威胁接发车作业安全;停留车辆发生溜逸,造成冲突或破坏接发车进路也不能从设备上给予足够的控制。此外,轨道电路分路不良、调车电台故障等,也给调车作业埋下了隐患。
3.1.2 违章是危及调车的主要因素
调车事故的人为因素占比例最高,主要原因是作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许多老职工凭经验办事。在专用线送车时,由于停车不及时、看守未提前,顶送车辆与路外车辆屡次发生抢越平过道的相撞事故。
3.1.3 调车安全的专业管理不强
目前车站调车安全专业管理人员配置不足,部分中间站的站长(副站长)没有从事过调车工作的经历,在管理上存在“外行”管“内行”的现象;有的车站管理人员在行车室(信号楼)坐镇把关,未能深入现场进行盯控,对现场调车人员实际作业情况不掌握。
3.1.4 各部门联劳协作不够完善
各单位、各部门虽然针对调车作业,制定了一系列确保作业安全的制度和措施,但在作业过程中仍然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特别是对涉及的结合部问题,仍还存在协调不够,缺乏有效制约机制。
3.2.1 施工准备工作不实
铁路营业线施工涉及线路、信号、接触网等多种设备,任何一个环节准备不足,都会影响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造成施工开通延误等情况发生。有的车站作为牵头部门,施工协调会和施工前准备会组织不认真,导致施工准备工作不实不足。
3.2.2 施工配合意识不强
在铁路营业线施工过程中,施工主体单位考虑本单位的要求多,对配合单位的工作量及要求考虑的少。如本单位的工作不能按质按量准时完成,势必挤占下一工序和配合单位的作业时间。由于整体配合意识不强,影响了整个施工进度和质量。
3.2.3 施工计划临时变更
施工计划临时变更时,由于施工主体单位、配合单位对影响范围心中无数,车站把关人员又不熟知把关的内容,致使信号、联锁失效对进路影响范围及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卡控措施、关键作业程序的掌握没有保证,极易发生施工事故。
3.2.4施工应急方案不细
在编制铁路营业线施工预案时,各施工主体、配合单位对施工的方法、作业流程等进行了反复的研判。但对此项铁路营业线施工应急预案的风险研判欠缺,应急处置方案不细。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往往缺乏具体可操作的应急方案。
3.3.1 车站应急指挥牵头不力
一些站段对应急指挥中心重视不够,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基本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标准不落实,应急实战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如2017年邻近某车站的地方浴室火灾危及行车安全,车站没有组织好电务、工务、供电等系统负责人运用应急指挥中心进行应急处置。
3.3.2 现场应急指挥不规范
存在现场应急指挥体系建立不完善,形成联动互控的有机整体不够,车务系统和有关单位未形成联控、互控的机制。2017年某车站设备故障发生后,车站站长没有履行现场处置牵头指挥职责,延误应急处置。
3.3.3 应急管理制度不落实
车务系统还存在应急预案落实不细,实作演练不验证的问题。尤其针对接触网供电故障,车站错误认为接触网故障是供电部门的事与己无关。检查中曾发现沪宁城际某车站在接触网断线路局组织的应急演练中,连车站应急演练的预案都没有。
3.3.4 应急指挥履职不到位
应急值守人员不按规定值班值守。应急管理信息不按规定报告或上报内容与现场实际严重脱节。应急处置“一案一写实、一案一分析、一案一总结”制度不落实,相关单位没有认真地履行职责。
针对上述存在的三个突出“短板”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明责落责,将“短板”管控责任落实到各级干部和管理岗位;全面查找安全“短板”问题,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和明确管控责任人,以确保运输安全有序可控。
4.1.1 依靠科技保安全,加大设备投入
强化设备控制,打造本质安全,是确保调车安全的源头。要加强调车设备的更新改造,杜绝超期使用现象,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备用电台存放车站,以备应急使用。同时改造和更新机车调车设备,通过设备使机车达到自动停车的目的。
4.1.2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是调车作业安全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这就要求对调车人员不断进行安全教育和定期培训。在培训中,加强事故案例教育和现场观摩,对调车作业的程序、标准,要求熟记在心、巧用于手,熟练地运用于实际作业中。
4.1.3 强化调车基础,规范安全管理
车站要选择有调车工作经历的人担当调车管理人员,对有固定调机的车站,要配有专职调车指导;要加强调车业务的学习,要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转变,积极查找安全关键点和薄弱环节,制定保障控制措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1.4 搞好联劳协作,形成共保合力
调车作业必须加强各单位各部门和各工种间的协调、管理。要加强机务和车务间的协调配合,制定一套完善的联劳联控联考办法。要加强车务系统内部参与调车作业的各工种之间的协调管理,制定严格的自控、互控和联控措施。
4.2.1 完善施工协议和协调
要完善施工安全协议,明确施工安全关键问题和控制措施,界定安全管理责任,从协议上规范和约束施工单位的作业行为。要严格落实施工协调会制度,对施工项目和作业内容必须制定措施,杜绝临时动意和随意作业等盲目施工行为。
4.2.2 超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对于各类施工,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准备上精细充分、措施上严密有效。要把好安全协议签订和命令转发关键,协议中的作业内容、作业范围是否与施工计划相符等。要提前进行施工协调。协调好各施工单位与“天窗”的作业关系。要制定施工安全卡控措施,并落实到位。
4.2.3 切实把好施工中的“安全关”
在施工过程中,坚持做到干部包保到位、关键卡控到位、现场指挥到位,确保施工安全有序;一要明确施工协调人员;二要各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三要坚持现场严把“五关”,即:命令的收转、电子登销记系统(运统-46)的登销记、进路凭证闭塞办理、联控执行和列车放行。
4.2.4 认真做好施工结束后的分析总结
一是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每次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剖析;二是落实作业方法。每一次站场改造施工完毕,要帮助职工尽快熟悉设备、作业办法的变化;三是完善技术规章。施工后及时组织对技术规章进行修订补充完善或者制定相应的《车站临时行车办法》。
4.3.1 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体系
一是科学编制预案。全面修订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方案;二是强化预案演练。分层组织“靶向”演练;三是将技能和绩效挂钩。
4.3.2 规范应急处置工作机制
一是畅通信息渠道。现场突发事件信息第一时间报告,确保信息传递畅通;二是实施分级响应。将突发事件分为二个等级,站段层面分别由值班领导、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到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指挥,业务部门指派人员现场处置。
4.3.3 加强职工业务素质培训和演练
一是强化职工基本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加深职工对规章标准的理解实际应用;二是定期开展技术业务经验交流和观摩学习;三是开展技术比武和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演练活动。
4.3.4 加强日常应急处置的检查指导
一是抓日常,严控处置过程。坚持“行车工作单一指挥”,严格区分把关和作业“两条线”,发生问题规范高效处置;二是强化总结分析。由车站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小结分析,开展深度分析,检查应急预案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严格执行。
安全是铁路的生命线、饭碗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职工的工资收入,是铁路永恒的主题。要落实安全“短板”管控刚性措施,强化干部职工安全教育;强化管控责任认领,确保各项措施有效落实;突出人防核心,着力提升物防、技防水平,发挥“三位一体”保障体系的整体作用。通过实施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切实筑牢铁路安全生产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