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如何达成产教融合

2020-01-02 23:44
文教资料 2020年20期
关键词:产教育人机制

卓 萍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64)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安排。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必须坚持和坚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才能为新时代培养出品德好、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学前教育专业内涵建设过程中,校·园双方应该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发挥“双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合而不深”原因分析

(一)产教融合价值认知不同。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把“产教融合、校园合作”作为实现内涵提升和特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十分重视校园合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一是专业建设直接和幼教行业对接,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目标适应岗位要求,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体现行业最新要求,人才培养与时俱进。二是聘请幼儿园有经验的优秀兼职教师教学,将幼教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要求、新规范等先进元素和内容及时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实现培养目标。三是和幼儿园紧密合作,完成学生教育见习、实习、顶岗实习等真实环境中实践能力地锻炼和培养。四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和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毕业生顺利找到就业岗位。

幼儿园因为保教工作任务繁重,教师数量有限,每年不同层次学校有很多批次实习生到幼儿园实习,对学生的实习指导成为常态化工作,幼儿园只能公事公办,甚至多数还是基于人情层面的合作,大多数兼职指导教师不能认识到幼儿园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服务,是幼儿园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二)校企体制机制保障不足。

体制机制障碍是幼儿园参与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意愿不强的主要原因。校园合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长久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支撑,校园双方主管部门对体制机制完善和创新应该达成共识,必须落实到具体实施中。学前教育专业合作的企业主要是公办园和民办园,公办园政策、资金、人员严格受上级主管部门管辖,体制机制限制很多,园所和兼职教师参与高校专业建设没有纳入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缺少利益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民办园的运行更是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校园合作中,公办园和民办园都不能“实实在在感受到政策红利、技术红利、人才红利”[1]的激励,很难让幼儿园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三)工学互利互惠激发不够。

校·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承担“双主体”人才培养职责。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校·园双方并没有按照专业建设整体设计规划校园合作的“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合作过程、合作效果”。高职院校在合作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标准研制、实训室建设、实习实训、顶岗实习、产学研项目申报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没有充分发挥幼儿园的优势和作用,甚至没有把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作为非常重要的人才培养环节进行规划、监督、检查、落实,指导幼儿园如何落实育人功能。高职院校利用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实训条件优势为幼儿园进行员工素养和能力提升、教学科研指导、幼教产品开发、园所课程、园所文化建设等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未充分发挥出来。幼儿园不会主动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没有开发保教指导标准,指导过程精细化程度不够,育人功能凸显不足,工学互利互惠激发不够,校园合作“合而不深”。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路径探索

(一)产教需融合,形成观念合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代表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价值取向,高屋建瓴发挥着方向引领的指导作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教育问题,还和新时代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教育改革创新等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紧密相关。“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特征是指职业教育目标的一致性、过程的协调性及结果的一体化”[2]。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人—培养教师—培养幼儿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学校需要按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培养“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卓越幼儿园教师。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中,校园双方成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合作共同体,形成价值认同,追求合作双赢。校园双方如果没有形成为事业、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民满意的幼儿教师的共同价值观,就会缺少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少深度合作的热情和动力。只有高职院校和幼儿园形成一致的教育观、人才观、发展观,才能带来校园双方在文化、制度和实践方面自觉的深度融合。

(二)产教真融合,形成机制合力。

产教融合涉及政、校、行、企四个层面,政府完善和创新体制机制要保障四方合作达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人才共育、合作共赢”的目的。

1.政府建立动力机制、压力机制和推力机制。

产教融合体现的是国家整体制度安排。首先是政府要引擎发力、精准定位。“发挥其作为外部环境建设者主体的作用,为产教融合提供政策、法律、体制机制等外部环境保障。政府应在产教融合的政策制定、统筹谋划、宏观管控、综合协调、信息服务和监督考核等方面发挥作用”[3]。特别是针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出台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利益补偿机制、利益共享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创新高职教师与企业优秀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对于深度参与高职专业建设的合作幼儿园和幼教机构,给予相应资质认定,可以享受政府相关优惠政策红利;政府可以制定购买服务政策,给予深度合作幼儿园经济补偿和奖励;政府可以通过第三方评估考核,对深度合作幼儿园进行荣誉表彰和奖励,提高幼儿园和幼教机构的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

2.高校主动作为探索“双主体”办学机制。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出台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校园‘双元’育人”的“双主体”育人实施方案,成立“产教学研训”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发挥幼儿园的主体作用,实行学前教育专业校·园“双带头人”制度,建立兼职教师指导制度、幼儿园员工培训制度、专任教师到幼儿园建立工作室制度,积极与幼儿园共建实训室、名师工作室、协同创新基地,建立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机制、深度合作幼儿园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制度,积极为幼儿园提供服务,把幼儿园参与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作用落到实处,真正实行校园协同育人。

3.幼儿园创新参与“双元”育人合作机制。

幼儿园积极推荐优秀教师成为专业建设“双带头人”,建立“兼职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建立教师积极参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训学习、教学科研奖励、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发、信息化建设和幼教产品研发等相关制度,积极支持鼓励幼儿园利用园所文化、岗位标准、设施设备、教师资源、精细管理、学徒指导等多要素参与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实现深度融合、双元育人的创新举措。

(三)园校“双”互聘,形成智慧合力。

校·园共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双导师”培养培训基地。“双导师”是指学校专任教师和幼儿园指导教师。学校专任教师团队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优质培训,了解学前教育领域最新发展动态,掌握新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积极深入优质幼儿园一线提高行业岗位实践能力,成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做到率先发展、引领发展,与幼教行业同进步、共成长。优秀专任教师受聘在幼儿园挂牌成立工作室,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服务。

通过“教产互通、专兼互聘”教师队伍培养模式,设立“实践专家教学岗”,聘请来自幼儿园一线的骨干教师组成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由学校名师工作室和教授工作室对幼儿园兼职教师进行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后上岗,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达到50%。建立岗位互通机制,通过“园院”互派互聘,促进专兼教师互助互学、取长补短,提高高素质应用型学前教育专门人才培养质量。

(四)工学“双”主体,形成育人合力。

“卓越幼儿园教师应该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前沿的教育理念、崇高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突出的专业能力”[4](53-58)。培养卓越幼儿园教师应该成为工学“双”主体的育人追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帮助幼儿园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思想、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理念和培养路径,明确校园合作育人的理念、内容和要求,细化对接幼儿园保教岗位标准,明确幼儿园实践的育人功能,使幼儿园真正深度参与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有幼儿园和高校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实践中共同发力,幼儿园与高校共同成为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主体,才能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校园‘双元’育人”。

1.共研人才培养方案,精准对接需求。

深入与园所合作研讨,精准对接人才培养目标和幼儿园用人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就业岗位要求、岗位能力及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考核和评价方式、职业资格证书、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共同商讨、共同决策、共同推进,做到校园双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无缝对接。

2.合力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

校·园合力重构“对标”课程体系,制定、完善课程标准,开发新形态活页式教材,教学过程实现“课—证—岗—赛”融合,推进小组讨论学习、项目任务学习、体验探究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构建“双元”评价体系,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实践技能。

(五)育训“双”提升,形成平台合力。

学前教育专业积极和幼教行业协同教学研究,合作共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幼儿园真实教育教学于一体的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形成“四元”技术技能平台合力,促进育训“双”提升。

1.打造“学、见、实、顶”智慧平台。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优质幼儿园合作建设“自主学习、资源共享、创新发展”的智慧平台,建设具有仿真性、虚拟性、开放性、高度信息化和智慧化的远程多功能实时智慧教室,满足日常课堂教学、课后学生自学、保育见习和实习、教育见习和实习、顶岗实习、职业培训等多种功能,突破时空限制,提高教学和学习过程的时效性和交互性,高效实现学以致用、育训融合。

2.打造湖北省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

学前教育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精准对接学前教育岗位能力要求,综合利用政校行企四方资源,不断提升课程标准开发、模块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应用的专业教学能力,拓宽优质就业渠道,致力打造湖北省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形成品牌效应,为国家、湖北省、武汉市学前教育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打造湖北省家长学校和幼儿教育咨询中心。

成立湖北省家长学校和幼儿教育咨询中心,打造“优秀家长”成长基地,在教养态度与方式、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创建、家庭教育目的、任务、内容、原则和方法、0—6岁不同年龄阶段家庭教育方法、特殊儿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式、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等方面为省、市幼儿家长做好培训与咨询服务。

4.打造湖北省幼儿照护培养基地。

积极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和优质幼儿园和亲子园共同打造湖北省幼儿照护培养基地,鼓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同时扩大幼儿照护培训范围,服务幼儿园和社会发展。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高职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最突出的特征。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政校行园四方应该从战略高度形成统一的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价值观,明确各自的职责,聚合力为动力,不断加深对产教融合内涵的理解,不断探索和改进“产教融合、校园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开创产教深度融合、校园“双元”育人新局面。

猜你喜欢
产教育人机制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