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明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南京 210000)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如何更有效开展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当引起图书馆的高度重视。从当前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与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而且还在信息化、 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按照较高的标准和要求来看,个别图书馆在开展文献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模式缺乏创新的问题,特别是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同时也缺乏拓展性和融合性,导致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缺乏创新,需要引起图书馆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图书馆要深刻认识大数据环境下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变革的重要价值,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和融合思路,着眼于破解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变革存在的制约因素,采取更加积极、更加系统、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创新。
大数据是指数据的大小已超出了典型的数据库软件工具捕捉、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大数据具有很强的融合性、渗透性、支撑性、互动性等诸多功能和特点,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具有十分强大的支撑作用。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当中,对于进一步整合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至关重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且能够使文献资源管理工作更具有效能性,如在开展文献资源整理的过程中,运用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推动文献资源整理工作的信息化、 网络化水平,而且还能够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将文献资源整理与应用进行有效结合,这对于促进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很强的保障性[1];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当中,还有利于推动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创新,最根本的就是能够使文献资源建设具备较强的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比如,图书馆之间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或者与相关行业、相关机构、相关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将可以开放的资源相互之间进行共建、共享、共用,这对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2];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当中,还有利于进一步强化文献资源建设的拓展性,比如,图书馆通过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文献资源建设当中,可以构建“网、云、端”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平台,通过对文献资源进行数据化处理,进而为图书馆推动文献资源建设向纵深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3]。总之,由于大数据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而且具有较强的管理与分析能力,将其应用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管理工作当中,既有利于推动文献资源建设与管理工作模式创新,同时也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文献资源建设与管理的积极作用,以更好的服务读者,图书馆应当在这方面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将大数据技术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力求二者的融合性、互动性、渗透性更强,最大限度提升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整体水平。
对于开展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工作来说,只有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具有较强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平台,才能使管理工作取得更好成效,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强化文献资源管理的针对性和特色化。从当前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已经朝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但个别图书馆还不适应大数据环境,在文献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方面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应用数据控制技术、OLAP、数据仓库等技术方面相对比较薄弱[4]。还有一些图书馆尽管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却没有建立文献资源“大数据服务中心”,导致文献资源建设的整体水平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由于文献资源大数据平台开发、 应用管理不够到位以及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导致大数据技术的整体应用水平比较薄弱。有的图书馆尽管也建立了“大数据服务中心”,但在应用的过程中缺乏与其他平台的有效对接,因而“大数据服务中心”的功能和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必然会制约文献资源管理工作效率。
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当中,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构建科学的文献资源运行机制方面下功夫,特别是要在构建具有综合性、 全面性、系统性运行机制方面取得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使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取得更好的成效。但从当前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情况来看,个别图书馆在运行机制建设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导致文献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全面性不强。比如,有的图书馆不注重加强与IT 厂商的战略合作,在构建智能化文献资源管理模式方面缺乏针对性和特色化; 有的图书馆在开展文献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注重“行政化”与“社会化”的有效结合,在落实“社会治理”理念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普遍没有建立“网、云、端”三位一体管理机制,同时也没有运用大数据技术将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进行有效结合等[5]。一些图书馆还没有认识到大数据技术的资源整合功能,不注重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整理、分析各类数据资源,导致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的系统性、全面性不强。
大数据技术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对于拓展文献资源建设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应当运用大数据技术不断拓展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领域,这对于促进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创新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但从目前个别图书馆开展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情况来看,尽管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有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在某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方面还没有认识到拓展应用领域的重要性,导致文献资源建设领域狭窄。比如,很多图书馆尽管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设计,但却没有强化图书馆之间的战略合作,在构建“数据驱动性”战略合作体系方面不够到位,因而文献资源建设的共建、共享、共用模式还没有形成。有的图书馆则不注重运用“大数据思维”开展文献资源建设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证工作,同时在构建“数字化捐赠”体系方面也相对比较薄弱,制约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拓展性[6]。有的图书馆则不注重文献资源风险管理工作,特别是在构建“数字图书馆”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导致文献资源出现一定的风险,需要引起图书馆重视,并进一步拓展文献资源建设领域,在防范和控制文献资源风险方面取得突破。
要想更有效地推动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变革,一定要在科学应用大数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重中之重的就是要切实抓好文献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特别是要着眼于提升文献资源收集、整理、分析、应用体系的优化和完善,将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于文献资源建设当中,同时还要在构建文献资源大数据管理平台方面取得突破。图书馆要对如何更有效的应用数据控制技术、OLAP、 数据仓库等技术方面进行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构建更加有效的文献资源建设与管理创新发展平台。要在构建“大数据服务中心”方面狠下功夫,特别是要着眼于提升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创新,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文献资源“大数据服务中心”。由于文献资源平台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为了确保文献资源的安全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数据平台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大数据风险管理制度,强化大数据平台开发、应用、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比如,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文献资源“风险点”监测机制,加强对文献资源风险的监测与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献资源大数据平台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并稳步发展。图书馆、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数据思维”,学会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工作,把优化数据分析机制作为提升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质量的重要战略性举措。
对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来说,要想使其适应大数据环境并在创新发展取得更大的突破,一定要运用数据思维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运行机制,努力使文献资源建设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要大力提升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整合与对接功能,特别是要在收集和分析文献资源方面进行创新,除了要对图书馆内部各类文献资源进行分析之外,也要对与文献资源相关的外部文献资源进行收集和分析,进而实现文献资源创新发展模式的创新,比如,可以发挥IT厂商的专业化功能和作用,加强与IT 厂商的战略合作,使IT 厂商拥有的各类文献资源能够使图书馆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这对于推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扩充与应用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在完善文献资源运行机制的过程中,也要更加高度重视“行政化”与“社会化”的有效结合,特别是要将“社会治理”理念应用于文献资源建设当中,比如,图书馆在针对文献资源建设进行决策、管理、服务的过程中,要着眼于构建具有较强协调性、互动性、融合性的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转化机制,比如,在推动“个性化阅读”方面,可以通过优化“网、云、端”三位一体机制,使读者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网络阅读。图书馆在完善文献资源运行机制的过程中,除了要构建具有信息化、网络化特点的管理载体之外,也要更加高度重视文献资源建设与管理的专业化和专门化,比如,可以组建专门的机构负责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大数据平台的管理、运营、维护等工作,这对于确保数据信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大数据技术对于推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改革与创新具有十分强大的基础性、 支撑性以及延伸性作用,因而在应用大数据技术的过程中,图书馆一定要不断拓展大数据应用领域,努力提升大数据技术在文献资源创新发展诸多领域实现新的更大的突破。图书馆之间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将可以开放的资源相互之间进行共建、共享、共用,推动文献资源建设朝着“数据驱动型”发展。图书馆还要切实加大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引导他们切实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学习与研究力度,除了要学会应用大数据平台之外,还要在合理分析、控制、整合、应用文献资源方面取得突破,并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应的对接体系、协调体系以及综合应用体系。拓展文献资源业务领域,还要运用“大数据思维”开展文献资源建设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与预测,进而使文献资源建设更具有针对性和特色化。图书馆在拓展文献资源业务领域的过程中,也要更加高度重视社会力量参与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比如,可以引导更多的网络平台开展“数字化捐赠”等,这对于丰富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拓展性。拓展文献资源业务领域,也要进一步强化文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在推动数据资源融合方面狠下功夫,图书馆之间可以建立战略合作机制,既要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质量,也要在数据、信息、资源使用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新时代,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推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改革、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这就需要图书馆在开展文献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适应大数据环境,着眼于推动“互联网+文献资源”以及推动文献资源建设改革和创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动文献资源建设朝着信息化、 网络化、 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努力提升文献资源建设的整体水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图书馆应当深刻认识到大数据技术对文献资源建设的积极作用和重要价值,同时还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着眼于破解大数据环境下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重点要在推动文献资源平台建设、完善文献资源运行机制、拓展文献资源业务领域等诸多方面下功夫,推动图书馆文献资源步入科学、健康、持续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