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艳薇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137)
古代“海上丝路”实际上更应该称为“海上瓷路”,如果说广州是陶瓷贸易的集散地的话,那么佛山就是陶瓷的生产基地。“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产生深远影响,佛山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要抓住发展机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培育特色文化产业、 完善文化产品体系、构建圈层文化贸易,以文化产业发展带动文化繁荣和文化交流。佛山作为千年古城,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现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 项。佛山石湾陶塑技艺和佛山剪纸均位列佛山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在佛山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艺术又具有共性,陶瓷艺术和剪纸技艺在某些方面很好地诠释了这点。剪纸和陶瓷都是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表现手法、创造方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共性,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何活化佛山陶艺和剪纸,让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佛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武术之城、民间艺术之城、陶瓷之都。佛山陶瓷的生产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秦汉时佛山陶瓷制品已经有了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等不同的分类。唐代的制陶手工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大的生产规模。与唐代相比,宋代的陶瓷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早在唐宋时期,佛山的瓷器就远销海内外。明清时期佛山陶瓷的在窑炉、烧制技术及釉料方面有更突出的改进,明正德年间(1506—1521),尝试建造新式龙窑——“南风灶”。这种“南风灶”500年间,一直窑火不断,产销旺盛[1]。这个时期的手工业用陶瓷、建筑园林陶瓷、艺术陶塑就美名远播。目前,佛山是我国最大的、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
佛山陶瓷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兼容性。古代岭南人在自己原有的原生态文化基础上,吸纳融合了来自北方的中原文化以及来自海外的西亚文化和欧洲文化,从而形成了独特而开放的岭南文化,并将文化烙印在陶瓷产品上。
佛山剪纸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到宋代,兴盛于明清时期。从明代起佛山剪纸形成专门行业,并大规模生产,产品远销至南洋各国。在古代,剪纸广泛应用于节日礼品装饰、刺绣雕刻图样、祭祀装饰、产品商标等。佛山剪纸在本地传统民俗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无论岁时节日、寿辰祭祀、婚丧嫁娶、交际礼仪,以至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儿童玩具都喜欢用剪纸作装饰。随着社会的发展,佛山剪纸在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了传统艺术创新之路,以其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剔透雅致、金碧辉煌的特点,多以反映时代生活题材为特色,在我国剪纸艺术中较具代表性。
佛山剪纸已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用色夸张富丽,风格金碧辉煌,以剪、刻、凿、印、写、衬等技艺并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制作方法上,佛山剪纸分为纯色剪纸、衬料剪纸、写料剪纸、铜凿剪纸四大类,根据用料不同,又可分为纯色料、纸衬料、铜衬料、染色料、木刻套印料、铜写料、银写料、纸写料、铜凿料9 种[2]。
佛山陶瓷和剪纸作为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载体,有助于弘扬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然而,目前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目前行业内部缺乏沟通和交流,没有形成必要的融通机制,各个流派都自成一派,各自发展。行业和行业内部更是没有过多的交流,导致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停留在传统阶段,没有更多的创新和融合。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牵头,依托强大的基础,串联陶瓷产业和剪纸行业的上下游企业,汇聚学术人才、产业精英等,以文化、科技、工艺作为主题,打造连接产业链的专业沟通平台。只有加强交流,建立高效互通的沟通机制,才能让传统技艺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陶瓷艺术和剪纸技艺的有效融合发展。
现有的剪纸类作品种类少且单一,比较传统,缺乏创新和与时俱进的作品。从内容上来说,运用民间艺术社的作品图案直接简单放在陶瓷上,而且有些图案已经用了几十年,没能深入挖掘佛山本土元素。从风格上来说,都是以传统的佛山剪纸设计为主,没有现代设计的风格,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传统文化的融合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进行新的尝试和创新。在普通的日用陶瓷碗碟上,刻上风景、人物、植物的剪纸图案,在瓷砖、陶瓷灯具等产品中应用佛山剪纸题材和文化元素,在家居装饰中应用个性化的剪纸作品,以提升空间品位。利用剪纸和陶瓷的结合,创新设计各种文创产品,这也是佛山陶瓷艺术和剪纸技艺融合发展的方向。
剪纸作为民间艺术在我国已存在千年之久,它与陶瓷的融合同样也有千年的历史。早在唐代,剪纸就先后被河北定瓷、邢窑和安徽寿州窑用作装饰,美化陶瓷。其后,两者的融合中断了将近二百年,南宋早期,再次出现在江西吉州窑,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3]。剪纸和陶瓷都源自人们日常生活,在表现手法、创造方式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共通性,为二者融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逐渐渗透到陶瓷艺术的装饰领域当中,并对陶瓷装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陶瓷工艺与剪纸技艺都是佛山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佛山的传统文化,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群众基础深厚。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传统节庆当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内容,它与传统的陶瓷工艺的融合,传递了一种中国文化的传承精神。中国传统艺术在浓缩多种民间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保证了剪纸和陶瓷两大门类的不断创新和升华。从漫长的发展历史看,剪纸艺术与陶瓷装饰的结合,是一个审美内容和审美水平不断演进的过程,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过程。事实上,陶瓷装饰和剪纸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都非常重要,让它们融合发展,可以为两者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满足了民族文化传承的社会需求。
在题材选择上,陶瓷艺术与剪纸工艺显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两者的造型不一,但本质是相同的,体现了两者在文化内涵上是相通的。传统佛山剪纸通过借物寓意、谐音取意来表达祝福、祈福、纳福等主题,譬如“龙”“凤”“孔雀”“鲤鱼”“福禄寿全”“和合二仙”等题材。这些蕴含美好愿望的题材与陶瓷艺术的选材不谋而合。陶瓷艺术与剪纸工艺的题材图案都有独特的含义,而又无一例外地蕴含吉祥的寓意。例如,图案“蝠寿双钱”谐音福寿双全,表示美好的愿景;“鲤鱼跃龙门”象征着平步青云;马和猴子的图案寓意马上封侯。民间剪纸中常用的民间风俗和传统、戏曲人物、神话故事等题材,同样也是传统陶瓷艺术惯用的题材,这些都体现了两种艺术风格相通的文化内涵。
在制作工艺上,剪纸艺术主要的技法就是“剪”和“刻”。“剪”无法直接实施于陶瓷上,需要借助其他材料,而“刻”,在陶瓷装饰艺术中常见的一种技法,佛山陶塑技艺中的刀塑,就是用刀为主要技术手段,加以雕琢。剪纸艺术一般分为阳刻与阴刻,阳刻是将留下的部分作为主图案,俗称阳纹。相反则为阴刻,以镂空的部分为主阁案,俗称阴刻。与剪纸艺术技法相似,陶瓷工艺也分“阳刻”和“阴刻”[4]。
铜凿剪纸是佛山剪纸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类型,由于金属铜的光泽,使铜凿剪纸呈现珠光闪闪、金碧辉煌的效果。铜凿剪纸将薄似纸的铜箔一叠叠起来,再用凿的珠刀,一点一点地将剪纸的图案凿出来,凿完珠点以后,再根据图案填上不同的颜色。随着佛山自产的青铜矿产资源采掘耗尽,薄如蝉翼的青铜铜箔几乎消失,铜凿剪纸曾在佛山消失至少30年。剪纸传承人利用新的铜箔材料代替传统青铜铜箔,复活绝迹的铜凿剪纸,这是一种创新,让传统艺术得到新的升华。现代的铜箔材料容易氧化,时间一长,整幅作品就布满黑斑。剪纸传承人通过在铜箔表面镀上了真金,用以解决这一问题,并营造出金碧辉煌的效果。他们还吸收西藏的唐卡工艺,采用主体凸起、背景凹下的立体浮雕凿刻手法,使剪纸呈现刺绣般的质感。
除了技术的改良,剪纸传承人还不断拓展剪纸创作主题,从传统花鸟拓展到现代建筑与人文景观,从经典故事拓展到现代主题故事,给传统剪纸注入更多的现代元素。艺术创作的创新,让我们看到传统的剪纸更多的发展可能。
佛山剪纸艺术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有很多优秀的案例。1984年,大型剪纸壁画《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在广州五星级花园酒店落成。以巨型佛山剪纸壁画作为前台背景,开创了将剪纸艺术与现代大型建筑相结合的历史先河。2003年,佛山剪纸传承人陈永才以《佛山秋色盛会》为主题,为佛山宾馆创作了一幅大型剪纸壁画。佛山图书馆新馆外墙设计也采用了佛山剪纸的元素,借鉴传统佛山剪纸剔透雅致的特点。在广佛地铁11个站点的出入口巧妙地嵌入剪纸题材,依据站点附近的标志建筑和传统文化物象进行设计,让岭南传统民俗艺术,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视野。11个站点的“剪纸”造型各不相同,剪纸题材均选择了富含佛山文化内涵的元素,如舞狮、祖庙、武术、龙舟、行通济等。同济路站更是将梨园春秋与粤韵风情,都化身剪纸,体现佛山粤剧之乡的地位。小巧的剪纸窗花演变为大型剪纸装饰,是佛山剪纸以市场为导向的一种创新,也是成为佛山剪纸的新起点。
陶瓷艺术从古到今都是人民群众日常喜爱的家居用品,小到餐具、茶具、文房用品,大到花器、容器、摆件等,应用非常广泛。现代消费者对陶瓷用品的要求已经不仅局限于使用功能,更加关注审美的需求以及个性化的需求。陶瓷产品需要塑造鲜明的特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在众多同质化的产品中脱颖而出,并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陶瓷工艺品从设计,到投入生产,都应该尽量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陶瓷的文化品位,提高陶瓷产品的艺术附加值。陶瓷艺术和剪纸技艺的融合创新,可以为艺术陶瓷产品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提高陶瓷产品的文化价值,开拓陶瓷行业的新市场。
陶瓷壁画是城市景观和家居装饰中是比较常见的陶瓷元素,既可以应用在外墙装饰,也可以应用在内墙装饰。陶瓷壁画不仅能展示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底蕴,而且能带给人们更强烈的文化感受,赋予更强的观赏性。佛山陶瓷行业历来有制作陶瓷壁画的经验,利用陶瓷艺术展示景观图像或人物故事,不仅展示了佛山陶瓷工艺精湛的技艺,而且用传统文化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发了人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如果我们将传统的陶瓷壁画的题材融入剪纸的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或者纹样,甚至用剪纸的艺术手法去表达陶瓷壁画的主题故事,这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将两种传统文化进一步的创新和融合,将过去的观赏性为主的剪纸艺术融入现代景观设计或者家具装饰的陶瓷产品当中,提升了剪纸艺术的实用性,让手工艺类非遗融入完整的产销形态当中去,走产销结合的市场化路线,形成生产性保护,使传统手工技艺得到传承和延续。
同样的创新融合还可以套用到陶瓷砖铺上,融入剪纸纹样,给陶瓷砖铺注入更丰富的传统文化,使陶瓷砖铺成为家居或者景观塑造的艺术品。不仅如此,剪纸艺术也可以运用到陶瓷灯具的装饰上,使设计出的灯具别具一格,打破了传统灯具的僵硬造型,显得非常灵动。
佛山陶瓷工艺与剪纸技艺的交融,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让人惊喜的嬗变,朝着现代之路越走越远。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佛山需要在文化定位上进行新时代的提升。佛山应当整合自身的历史文化品牌资源,以更积极、更先进的姿态融入“一带一路”的时代潮流,转化升级为21 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名城。将剪纸技艺融入陶瓷产品的装饰工艺当中,使传统工艺得到传承和创新,让传统手工艺品带上传统文化的交融,乘着“一带一路”这条时代的大船,乘风破浪,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