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阿阳民歌融合奥尔夫本土化教学的探索

2020-01-02 19:07◎王
文化产业 2020年15期
关键词:静宁奥尔夫民歌

◎王 艳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 平凉 744000)

一、引言

奥尔夫教学法是指由世界著名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1895-1982年)于20世纪30年代所创的一种音乐教学法。静宁阿阳民歌是指流行于甘肃省静宁县的民歌,2011年,被甘肃省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收入甘肃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众所周知,奥尔夫教学法一种理念。如何准确把握奥尔夫教学法理念,凸显其特点,从而使其更好地运用在教授静宁民歌的课堂实践中,是奥尔夫课堂组织者重点考虑的问题。作为奥尔夫课堂的组织者,精选了五首具有代表性的静宁阿阳民歌,并对每一首选定的民歌,按照教材分析、节奏训练、音乐特征分析、即兴练习和戏剧表演等五个环节组织开展奥尔夫课堂。同时,根据所选民歌的不同特点,在奥尔夫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各有侧重的训练。

二、教材分析

以《十杯子酒》为例,《十杯子酒》是一首著名的静宁民歌。这首歌内容丰富,从一到十,十杯子酒,各有说法、各有祝愿,诉说着当地农民的亲情、友情、爱情;诉说着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和金榜题名时;诉说着乡民的劳作和生活,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生活场景广泛,生活情趣浓厚。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之一是“综合性”,即不仅要学习音乐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音乐背景。课堂组织者可以此为案例,重点对静宁民歌的生成背景、历史源流和特点等进行讲解,使学生对静宁民歌有一个总体认识。

三、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教学内容的核心基础,被称为音乐的骨架。在奥尔夫课堂,节奏教育既可以通过朗诵,也可以通过使用节奏性乐器进行。以静宁民歌《喜新年》为例,组织奥尔夫课堂时,第一步教学生用当地方言朗诵歌词;第二步进行多声部节奏训练。在多声部练习中,首先,将学生分成三组,为歌词短句创编节奏;其次,三组声部依次进入,紧跟着三声部合说,再交换声部反复练习。第三步,在声部训练熟练后,以身体为乐器,结合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表达对节奏的直接感受和体验。第四步,将朗诵的节奏换成打击乐器配合训练。例如:八分音符用散响,四分音符用金属,全音符用双响筒,仍然分组又说又打,整个课堂,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充分进行节奏训练。

四、音乐特征分析

总起来说,阿阳民歌节奏简单,核心结构曲式简短,歌词朗朗上口,十分符合奥尔夫课堂的教材要求。在音乐特征分析环节,第一步是组织学生听田野调查采集回来的歌曲和看当地农民演唱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品一品原汁原味的静宁民歌。第二步围绕节奏、曲式、旋律进行分析。如静宁民歌《把门开》,这是静宁民歌中典型的并列单二部曲式,呈示段为1-6小节,对比段为7-12小节,其中9、10小节反复一遍。两个乐段均为非方整性乐段,不论是结构还是旋律线,都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对比。

对奥尔夫教学法的运用不能生搬硬套,对中国的传统教学法也不能一味否定,故在音乐特征分析环节的奥尔夫课堂,采用了奥尔夫教学法和中国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模式,一是因为本课堂除了进行奥尔夫教学法的本土化实践外,还要对作为音乐类“非遗”的静宁阿阳民歌进行本体研究。二是考虑到学生是大中专学生,本课堂在培养他们组织奥尔夫课堂能力的同时,还要他们对静宁阿阳民歌的音乐理论有所认识。

五、即兴练习

“即兴性”是奥尔夫教学法最突出、最重要的特点。在即兴练习环节,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开展教学,一是提倡参与性。因为奥尔夫教学法十分强调参与性,它认为做得好不好不是关键问题,做不做才是关键问题。在这个环节,努力让学生都参与其中,即兴发挥。二是自由性。让学生在对阿阳民歌的生成和历史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听着阿阳民歌,在音乐中跟着感觉律动,通过自己的心灵、身体律动去体验音乐,体验先民们的生活和情思,以达到共情的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民歌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让学生在体会到音乐乐趣的同时也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如选择富有民风民俗的阿阳民歌如《吆老牛》《小放牛》《扬燕麦》《摘棉花》等,启发学生按照唱词的意思来创作律动;也可让学生创作旋律,表现一个特定的劳动场面或者生活场景。三是创造性。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按照现成的阿阳民歌旋律尝试填词,将古老的旋律和当下的生活相结合,使古老的静宁民歌焕发出新生命;或者鼓励学生根据静宁民歌的音乐特征,进行谱曲,从而使得学生深入了解静宁民歌的音乐特征,这也印证了音乐类“非遗”在研究中保护和在保护中研究的这一关键做法。

六、戏剧表演

这个环节的设计还是基于奥尔夫教学法的综合性,因为奥尔夫教学法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们唱一首歌,演奏曲子或者表演舞蹈节目,而是综合文学、艺术、雕塑等,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众所周知,戏剧就是一门综合艺术。在奥尔夫课堂,作为组织者,我会选择故事性强的阿阳民歌,如《尼姑下山》《王祥卧冰》《扁豆开花》等,尝试让学生根据唱词故事进行延伸,丰富情节和细节,进行话剧表演或者民族音乐剧的表演。比如《王祥卧冰》,该民歌动作性、戏剧性都很强,唱词和旋律也很有特点,在奥尔夫课堂上,可选定学生扮演王祥和娘,可以将表演者和演唱者区分开,也可进行类似戏曲的表演,学生可以组成合唱队进行应和,使学生在奥尔夫课堂获得学习静宁民歌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

七、结语

对所选定的静宁民歌曲目,大都要经过以上四个或者五个环节开展奥尔夫课堂。通过奥尔夫课堂,让学生充分体验奥尔夫教学法及其特点。用奥尔夫教学法教授静宁阿阳民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过去音乐课堂“老师教学生学”的被动教学,将被动课堂转化为主动课堂,同时为奥尔夫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进行了实践探索,为音乐类“非遗”的研究性保护进行了案例尝试,在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熟悉奥尔夫课堂,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造能力、自信心和责任感。并在此过程中,传播了阿阳民歌,同时,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探索让阿阳民歌如何与当今时代相结合,如何更受到年轻人喜爱的办法,在此过程中,其实也是对音乐类“非遗”研究性保护办法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猜你喜欢
静宁奥尔夫民歌
符号分析视角下的“奥尔夫热”
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BURNING ISSUE
立德树人 润物无声——静宁一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纪实
中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